家人们,今天咱必须得唠唠一个关乎咱们身体健康的重要话题 —— 脑梗。这可不是个能轻视的问题,特别是对咱中老年人来说。就拿刘阿姨的事儿来讲,真的特别值得大伙仔细听听,说不定就能从中吸取教训,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刘阿姨今年 58 岁了,心态却特别年轻,跟年轻人一样喜欢新鲜玩意儿。她平时就爱和一些小年轻在网上 “开黑” 打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可最近这一阵子,刘阿姨在看电脑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眼前突然一黑,就好像整个世界一下子没了光。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她都被吓得不轻,心里直发慌。



这眼前发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刘阿姨心里也越来越没底。于是,她就自己上网去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可把她吓得够呛。网上说眼前发黑有可能是脑梗的征兆,这可把刘阿姨吓得六神无主。她越想越害怕,甚至都开始交代起 “后事” 了,赶紧把银行卡密码、存折放在哪儿,一股脑儿地都告诉了老伴。

老伴一听,也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不敢耽搁,赶忙带着刘阿姨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各种检查做了个遍。眼科医生仔细检查后,告诉刘阿姨她的眼睛没什么问题。可紧接着的检查结果却让刘阿姨心里 “咯噔” 一下,她的颈动脉狭窄得很严重。这颈动脉狭窄可不是小事,它直接导致了脑部供血减少,视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所以才会出现眼前发黑的症状。



得知自己真的有动脉狭窄的问题,刘阿姨一下子就慌了神,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觉得自己是不是大限将至,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之中。医生看着刘阿姨的样子,也是无奈又心疼,只能耐心地劝解她:“颈动脉狭窄确实是个危险的信号,但您这种情况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并不是一定会发展成脑梗的,别自己吓自己。” 听了医生的话,刘阿姨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通过刘阿姨的事儿,咱们也得了解一下脑供血不足这个问题。脑供血不足,在临床上也叫短暂性脑缺血。简单来说,就是短时间内脑部局部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脑功能出现障碍。这种症状持续的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超过 24 小时,症状就会消失。可别小瞧了这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它可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前兆。



那么,脑供血不足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引发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像颈动脉狭窄,就像刘阿姨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高血压患者,血管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容易损伤血管壁,影响血液流通;脑血管畸形,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异常,也会阻碍血液的正常输送;低血压的人,血液压力不够,没办法顺利把血液送到脑部;还有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除了这些疾病因素,长期吸烟,香烟里的有害物质会慢慢侵蚀血管;年纪大了,身体机能衰退,血管也会老化;身体过于肥胖,代谢负担重,这些都可能成为脑供血不足的诱因。

北京东城中医院主任医师雷秀珍介绍,近年来,患脑供血不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被这个问题困扰。为啥中老年人更容易中招呢?这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比较低,脑血管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变差了。哪怕是很轻微的供血变化,都可能影响到脑内正常的血流量,从而诱发脑供血不足。长期的脑供血不足,危害可不小。它会让脑梗塞、脑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时间久了,还有可能发展成动脉瘤、动脉畸形破裂,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咱们再来聊聊,经常眼前一黑,是不是就一定是脑供血不足呢?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眼前一黑,啥都看不见了,但过个几秒或者几分钟,视力又恢复正常了。在医学上,把这种眼前发黑但没有倒地的情况叫做黑矇。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云帆解释说,黑矇是局部血管缺血或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有时候还可能伴随着意识丧失、晕厥等情况。除了脑供血不足,还有很多疾病也会引发黑矇,比如心律失常,心脏跳动不规律,影响了血液循环;颈动脉狭窄,就像前面说的刘阿姨的情况;小中风,这也是脑血管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影响脑部供血;高血糖,血糖异常波动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癫痫,大脑异常放电也会有这种情况;体位性低血压,突然起身等体位变化时,血压突然下降,也会导致眼前发黑。

不过,多数脑供血不足来临前,身体是会发出信号的。一旦发现下面这 5 种头部异常,最好尽早去检查一下脑 CT,以防脑梗真的来临。



有些患者会出现面部僵硬的情况。当大脑没有充足的血液供给时,就会影响到脑部的感觉器和感觉神经纤维,这时候脸部、嘴唇以及舌头就可能会出现僵硬、麻木的感觉。部分患者还会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就好像半边身子不是自己的了,使不上劲。

头晕头痛也是脑供血不足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这种头晕可不是一般的头晕,常常表现为突然眩晕,感觉天旋地转,看东西的时候模糊不清,甚至会暂时性失明。想象一下,正在走路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突然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模糊,那得多危险啊。



还有说话困难的症状。正常的说话和吞咽等动作,都是由大脑运动神经支配的。一旦发生脑供血不足,就会影响到这些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说话不清楚,就像嘴里含着东西一样,吐字不清晰,有时候还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吃东西都不顺畅。

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脑供血不足会让患者入睡变得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就算好不容易睡着了,睡眠过程中也特别容易醒来,醒来之后就很难再睡着了。还有些人会总感觉睡不醒,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没什么精神。



长期脑供血不足,大脑一直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就容易让大脑实质发生弥漫型病变,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刚做过的事情、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了,特别容易忘事。像出门忘带钥匙、忘记和别人的约定,这些情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脑供血不足危害这么大,容易诱发脑梗和老年痴呆这些严重的疾病,那咱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呢?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来说,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控制病情。这些疾病都是诱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持续发展,就会增加脑供血不足和脑梗的风险。还有心脏病患者,也要积极治疗。比如心房颤动的患者,如果不及时干预,心脏跳动不规律,血液流动也会不规律,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就可能堵塞血管,引发严重后果。

在饮食习惯上,要注意控制盐、糖以及脂肪的摄入。现在很多人都口味偏重,喜欢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像咸菜、蛋糕、油炸食品等。但这些食物吃多了,会给血管和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咱们要保持多样化的饮食模式,适当多吃粗粮,像玉米、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对血管健康有好处;蔬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蛋奶类食物、豆类能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质;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肉类,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记得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伤血管,增加患病风险。



运动对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建议每天进行 30 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可以。运动能够扩张血管,让血管更有弹性,还能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把血液更好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包括大脑,减少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几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日常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焦虑、紧张。情绪波动太大,会影响血压和内分泌,对血管健康不利。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身体过于劳累,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注意劳逸结合,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让身体状态保持良好,这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脑供血不足,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