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一幅书法作品时,能从中发现什么呢?一开始,我们能看到作品写的什么内容、用的是什么字体,整体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再仔细看,就能看出作者写字的技巧,还有他的书法是从哪里学来的;要是再深入一点,说不定还能感受到作者的精神状态、文化水平和审美喜好。



在一次展览会上,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摆在一起。这些名家不仅有书法界的大师,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的手迹。其中,汪道涵的一幅楷书条幅特别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

汪道涵是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大家都知道他。虽然他并不是以书法家的身份出名,但他的书法作品却经常能看到,尤其是在上海,他写的字到处都是。



汪道涵的楷书条幅在展览里特别显眼,上面只写了“日就月将”四个大字,加上落款的名字和时间,总共才十一个字。但别看字少,这幅作品的韵味和内涵,可不是字数能比的。

“日就月将”这句话出自《诗经·周颂》,意思是每天每月都有收获,慢慢积累就能成长。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终才能有大的进步。这句话不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还体现了作者对时间和努力的深刻理解。



汪道涵写的“日就月将”四个字,写得特别规整,很有唐代楷书的庄重感。在结构上,既吸收了欧阳询字体的那种严谨,又融入了颜真卿字体的雄浑。在用墨上,汪道涵和很多写唐楷的书法家不太一样。他的字写得温润细腻,既不干巴巴的,也不涩涩的,看起来特别自然、轻松。

更让人佩服的是,这幅作品透着一种低调又深远的书卷气。这种气质很特别,就像有些人一开始看起来很普通,但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举止文雅,内涵丰富,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书卷气的最好体现。



书卷气在书法里是一种很高级的气质,它不浮夸、不张扬,是一种低调的优雅。这种气质和汪道涵的学识、心态以及修养有很大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汪道涵除了工作,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他读的书种类很多,涵盖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这些书经常摆在他的书桌上。



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往往和他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有很大关系。虽然读书不一定就能让人有书卷气,但不读书肯定很难培养出这种气质。

在现在的全国书法大展里,虽然展出的作品书法技艺都很高超,但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只是在展示技巧,有点“炫技”的味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真正学识渊博的书法家不多。读书人的书法作品和不读书人的书法作品,在气质上差别还是挺大的。



汪道涵不是专业书法家,他的字在结构和笔画上可能有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改进。

但是,和这些技术问题相比,书法作品的精神气度和内在气质更重要。书法是俗气还是文雅,不是光靠练就能练出来的,它需要书法家的学识、修养和个人气质的综合体现。所以,汪道涵的书法虽然在技术上有点小瑕疵,但因为他有书卷气和精神内涵,他的作品依然很有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好好欣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