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岳致呈

“幸遇惜才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在山东青州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一支技艺精湛的根雕艺术创作队伍,他们赋予腐朽树根新的生命与灵魂。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青州,探寻青州根雕的独特魅力。


据山东根艺大师李宗瑞介绍,中国最早的根雕可追溯至汉代的根雕辟邪。三十年前,王坟镇翻土地时挖出树根,有人将其捡回家简单加工,开启了青州根雕的发展之路。上世纪90年代,根雕加工在王坟镇盛行,很多人投身收根贩根的行列。彼时的李宗瑞虽然对根艺加工认识不深,但通过刮皮磨光就能将作品拿上街卖,尝到甜头的他慢慢摸着了门道。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的完善,青州王坟从事根雕加工的门市几年间发展到 200 多家,原材供应商遍布全国。“收来的自然根能卖到全球”,李宗瑞介绍,青州根雕在2017年达到鼎盛,前来购买根雕的车辆络绎不绝,每天开进王坟镇的扫货车不低于40辆。


“取自于自然,还原于自然。”李宗瑞说,青州根雕艺术特点粗犷,艺人们常根据原根形态,稍加雕刻,如雕龙头、凤头等,审料的过程便是创作的过程,创作完成后再进行命题,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做这一行是杂家,要懂历史。”李宗瑞坦言,有一次他雕刻马的题材,把本来是前腿的部分割了,导致没有创作好,气得三天没吃饭。“我爱根,因为它包括万象,贯穿着华夏文化。”

然而,近年来全国根雕行业面临挑战。有从业者表示,巅峰时期每月要进两三车根材,而 2024 年一整年仅进了 3 车。王坟镇的根雕门市也由 200 多家锐减至 40 家。面对困境,李宗瑞认为,市场不能就此消沉,行业起起伏伏是常事。他说,“对于从业者个人而言,应该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做好产品创新,开拓新型的销售渠道,先努力存活下来,才有希望再次迎来行业发展的高潮。”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