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肖嘉豪担负沙洲景区执勤任务(单位供图)
图为二级消防士谭鹏程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防火巡查(单位供图)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节日,总是让人心生温暖与期盼。然而,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有这样一群人,身着火焰蓝战衣,坚守在岗位一线,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与安宁,他们就是——消防救援人员。
“一家不圆,换来的是万家团圆”
大年初一,韶山核心景区游人如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徜徉在各景点,瞻仰参观,喜迎新年。
“请不要在广场内燃放烟花爆竹,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毛泽东广场侧畔,一位身着火焰蓝制服,手持无人机遥控手柄的消防员,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二级消防士谭鹏程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防火巡查,并通过喊话功能提醒游客注意消防安全。
韶山核心景区内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着毛泽东同志的各类遗物和文物展品6万余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为确保春节期间国字号文博单位及景区周边安全,韶山县消防救援大队引入了全自动无人机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和巡航监测。作为队内的无人机飞手,谭鹏程深知责任重大,他主动请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岗位上,这也是他与队友们一起度过的第4个春节。
“群众过节,消防过关。”春节期间,谭鹏程的工作强度远超平常。他不仅需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警,还承担着文书、通讯员、火场记录员等多重角色。每次出现警情,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场进行无人机侦察,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归队后,他又忙着将警情录入系统、处理文件、整理档案、报送数据、撰写材料……处理完所有工作后,他才有时间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
“家里一切都好,不用你担心。”屏幕那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倍感温暖。作为家中独子,不能回家过年虽然有些遗憾,但他深知一家不圆,换来的是万家团圆。他坦言:“能够为守卫伟人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像高塔一样坚守岗位,守卫平安”
“全体都有,立正!”大年初二,清晨的阳光还没来得及驱散冬日训练场的寒意,常德市武陵区朗州消防救援站的训练场上已经响起了集合哨声。
喊口令的人是李星,消防队里的老班长,26岁的他加入消防队伍已经9年,浑身透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劲儿。在他面前,一群新队员整齐站着,眼神里满是青涩与期待,其中就有当天下队的张嘉璟。
今年24岁的他来自长沙,自去年底从部队退伍后考进消防专职队,通过支队两个月的统一集训,正式来到朗州消防站成为一名新队员。
“开始的时候双手正握抓杠,成直臂悬垂,两手用力,曲臂拉杠……”训练中,李星经常会手把手教新队员,他一边说,一边在单杠上示范。
“做慢一点没关系,动作一定要到位,一定要以自身安全为前提。”新队员实操时,李星总是在旁边张开手保护着,时刻以队员的安全为先。
随后,李星带大家来到队站的训练塔,张嘉璟说道:“班长,这个训练塔该修一下了吧,都这么破旧了。”
说起训练塔,李星便打开了话题,他告诉张嘉璟这座塔叫“武陵消防瞭望塔”,人们也称它为“筒子楼”。修建于1953年,在“武陵消防瞭望塔”下,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消防指战员,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消防指战员的“逆火而行”。
“去年,‘武陵消防瞭望塔’被核定为常德市武陵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全省唯一的消防文物保护建筑。”李星说,这座塔现在虽然不用了,但我们要始终像这座高塔一样,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守卫着一方平安。
听着队长的讲解,新队员张嘉璟露出敬畏的神情。
“多发现一处隐患,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大年初三清晨,天色初明,郴州市汝城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肖嘉豪与队友们早已整装待发,拎着灭火器抵达了文明沙洲景区,开启了新一天的执勤任务。今年是肖嘉豪担负沙洲景区执勤任务的第二个年头,也是他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四个春节。
“灭火器使用时,一定要对准火源根部,按下压把,别慌张……”“水带铺设要规范,如果打结、破损等,肯定会影响灭火效果。”在景区的空旷场地上,肖嘉豪耐心地指导着景区微型消防站的工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铺设水带。
“万一发生火灾,景区微型消防站作用非常关键,工作人员的初期火灾扑救能力能直接影响到火势的控制。”肖嘉豪说,现在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在消防安全方面就更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
离开微型消防站,他和队友们又马不停蹄地深入景区各商户,排查消防安全隐患。自2021年加入消防队伍,肖嘉豪几乎每天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与家人共进晚餐、闲话家常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对他来说似乎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
“虽然很想在家多陪陪父母,但既然选择做一名消防员,就必须时刻听从命令、牢记责任。”肖嘉豪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他说,只要自己和队友们多发现一处隐患,游客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熊泊宇 刘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