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步
假期过半,春节档几部电影的票房之战格局也渐渐明朗。
《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骑绝尘,《唐探1900》票房走势稳定,《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口碑争议大,但也稳居第三,而在预售阶段破3亿断层领跑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上映第一天就大事不妙,目前总票房堪堪突破5亿,今天的日票房已经被《熊出没·重启未来》超过了几千万,眼看连春节档第四的位置也坐不稳了,走向了一个标准的粉丝特供电影结局。
大导演坐镇,大流量加持,不差钱巨制,春节档历史上首部武侠电影,它叠了很多buff,也被很多人期待,结果还是一塌糊涂。徐克做了四十年的武侠梦,这回又得碎一地,武侠电影也没能通过它支棱起来。
靖蓉爆改爱人错过
靖蓉是武侠史上最著名的CP之一,CP届的真顶流,名场面无数,在春节档其他电影都在男男CP里沉沦的时候,靖蓉这对古早经典BG也算是一股清流了,但爱爆改的徐克并不会老实拍原著。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改编的是原著第34到40章的内容,靖蓉因桃花岛血案误会分开,铁枪庙中黄蓉孤身破局揭开真相,以命相搏为郭靖正名,误会解除后她被欧阳锋掳走,郭靖痛悔歉疚无比,放到言情这就是追妻火葬场的节奏。
不过在金庸武侠世界里男主们总是有比追妻更重要的事情,郭靖此时要随蒙古大军西征花剌子模,难以抽身的他只能看着软猬甲和打狗棒思念黄蓉。黄蓉从欧阳锋手下逃离,扮成小兵混在军营里默默为郭靖献计献策,她画出桃花岛阵法暗示身份后,两人雪地相认,感情达到了巅峰,“此生不会再离开你半步。”基本可以相当于女频的“大婚”了。
电影里郭靖找黄蓉这件在原著中没怎么着墨的事儿被拎出来放大,甚至说整部电影就是郭靖找黄蓉也不为过,郭靖单方面的找黄蓉,黄蓉也单方面找郭靖,找到他后又开始单方面不让他找到,这看起来似乎更像杨过和小龙女,靖蓉两个人在一起才是常态。影片过去大半了两个人的对手戏要么就是在一闪而过的回忆里,要么就是黄蓉隔着大老远,泪眼模糊地看人群中给蒙古人表演武功的crush一眼。
离别和寻找是浪漫爱情的重要元素不假,但人们更期待的是重逢后的情感爆发,电影里两个人一直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各做各的任务,当然没有什么看头。反而是华筝和黄蓉交集不少有点意思,徐克在拍百合这件事上倒是宝刀未老。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金庸写的靖蓉恋直男味甚重。这一阶段的黄蓉一直在生死无悔付出,郭靖对她的情感升华建立在原本的喜欢,和知道她的付出后的无数愧悔和感激之上。电影中郭靖解除误会是靠柯镇恶解释,没有体现黄蓉以命赴险;两个人在草原上压根没有碰面,郭靖并不知道黄蓉一直在默默帮他,结尾他许诺有机会带黄蓉去草原看看,黄蓉才道出自己早已去过,俩人各自上演了一场“爱人错过”。
放大郭靖追妻的过程,弱化黄蓉的付出和牺牲,或许是一种比原著更纯粹的浪漫,也大大降低了直男味儿,但是它太飘渺了,根本支撑不了一个故事。
何况原著里,儿女情长写到巅峰后金庸安排两人共赴战场生死与共,让靖蓉又多了一层战友的关系,成为彼此最信任的人;郭靖目睹蒙古屠城暴行后陷入忠义两难困惑,在母亲殉国后崩溃想要自杀,是黄蓉拯救他的精神危机,点醒他的家国情怀;也是黄蓉助他逃离蒙古,与他奔赴襄阳守城,从江湖儿女正式成长为一代侠侣。
这些交集在电影里大部分都被砍掉,要么就变成生硬的台词和桥段被硬塞进结尾半小时的守城之战里,原本的生死相依以命换命统统不见,靖蓉在原著里实打实的羁绊都变成了抽象的理念,层层递进的情感变化只剩单一的寻找,在彼此人生里扮演着的爱人、伙伴、导师等复杂交融的角色,都变成了空洞的符号,靖蓉爱情变化原本伴随着郭靖从侠到大侠的人生成长,自然也被割裂了。
唯一称得上惊艳的大概只有靖蓉相遇重逢时,在茫茫尸海中以铁枪引雷电燃善缘香祭奠,顺便还在下面用雷火烤个鸡,兼顾死人的灵魂和活人的肚子,怪奇风保持了徐克一贯的水准,但这一瞬的惊艳并不足以支撑冗长的两个半小时。
武侠爆改玄幻
徐克明明可以直接拍仙侠玄幻,以他的脑洞那将是绝杀,他太擅长用想象力吞噬现实边界,比如2001年的《蜀山传》,他在那时就超前的搞出了一部玄幻大片。但他偏偏更喜欢在武侠里搞玄幻,《狄仁杰》系列整出了通天浮屠,《侠之大者》里各种超越地心引力和人类极限的炫酷武打设计也不例外。
郭靖在草原上给蒙古人表演降龙十八掌时利用身边的篝火打出了一条火龙,真没想到在射雕也能看到炸火花了;《九阴真经》比起武林绝学则更像修仙秘笈,练了它以后自动掌握布结界功能,再怎么万箭齐发结界一张都能挡回去;而练盗版练到走火入魔的欧阳锋一个人能干翻一支军队,也真的挺像魔气四溢的魔修。
郭靖和欧阳锋两人大战更是魔法对轰级别,不走拳拳到肉的力量感路线,更像术法比拼,纯近战部分只有华筝和黄蓉的一小段戏。武侠片当然可以用大量华美酷炫的特效来呈现各种内功,但扎实的武打戏也必不可少,仙侠玄幻可以尽情轻盈飘逸,可是大多数武侠观众对有力量感的一招一式的打戏是有要求的。
徐克虽然一贯喜欢类型反叛,但他最负盛名的武侠片《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等都有一流打星甄子丹、李连杰等加持。武侠大片没有优秀的打戏,总是食之无味。
从对侠的诠释来看,徐克保留了金庸原著中的侠之大者的内涵,郭靖从闯荡江湖的少侠升级为国为民的大侠,视野从江湖纷争转向家国巨变。原著尾声二次华山论剑开启,欧阳锋练武练至疯癫只知争天下第一,而领悟了家国大义的郭靖已经超越武学胜负的境界,他与病重的成吉思汗对话,数说他杀人如麻功罪是非难以论定,当晚成吉思汗吐血去世,郭靖参加完葬礼与黄蓉南下,望着一路骷髅白骨感慨世人苦难。
影片里没有华山论剑,只有前文所述的欧阳锋与郭靖魔法对轰,欧阳锋还是那个武疯子,比起符号化的郭靖,他倒是被塑造的很鲜活。
郭靖同样与大汗进行了原文中的对话,徐克把这一部分内容作为电影的高潮,展现对战争和暴力的反思,立意极佳,但呈现的效果却是靖蓉手拉手对着蒙古军喊话劝退,大汗还真退了。是不是有点太顺利了,原著郭靖嘴炮说死对方是因为人家本来就没多少时日,影片里大汗还弯弓射欧阳锋呢!
诚然在欧阳锋一个人就能干翻千军万马的高武基础上,大汗对能打赢欧阳锋的郭靖退让几分也算合理,但打戏靠威压和特效,止战靠嘴炮威慑,难免有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感觉,想看的大场面正片一概没有,郭靖指挥军队破阵的彩蛋倒比正片精彩。
春节档需要怎样的颠覆?
不管影评人们如何挖空心思和徐克共鸣,盛赞徐老怪不走寻常路领先华语电影二十年,粉丝又如何全力以赴冲预售,努力在社交平台上变着花样夸夸,如今的票房表现已经证明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它没有吸引力。
春节档的观众们需要的不是太过刁钻古怪的创新,而是能激起最普遍情感共鸣的东西。《侠之大者》里的靖蓉感情与武侠呈现都像《九阴真经》一样玄之又玄,新倒是够新了,但是它并不能打动大多数人,有多少靖蓉党愿意坐两个半小时看两个人找来找去总见不到面,有多少武侠爱好者喜欢看特效对轰?大场面大制作爱好者难道会喜欢看以嘴止战?
春节档大赢家《哪吒之魔童闹海》,虽然也是对传统哪吒形象的颠覆,但故事内核的身份认同、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对大众而言并不陌生,何况两部哪吒都很完整地讲了自己的故事,起承转合都很规整,可以让大多数观众跟着故事节奏走。
《侠之大者》却根本没有讲好一个故事。徐克是为了“侠之大者”这碟醋才包的饺子,但没有饺子谁会干喝醋?
选择最后几章进行改编难度极大,原著前面章节已经蓄力足够,最后几章升华才动人。电影体量有限,原作环环相扣的前情故事情节都弱化成了支离破碎的闪回片段,铺陈不足直接升华当然只剩了虚浮,推进剧情的所有曲折起伏的事件更是只剩下了乏味的找来找去。作为一部闯荡春节档的商业大片,流畅的故事仍旧是最根本的,没有具体只搞抽象,不讲故事主打概念是不行的,故事讲到位了概念观众自己会悟。
武侠式微的当下,徐克用剑走偏锋的理念创新确实精神可嘉,但徒有实验精神无法盘活武侠电影,经过这次的失利,武侠电影的未来恐怕又要惨淡几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