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父母结婚50周年,春节前,无锡的侄女浦静羽来问,“叔叔你还记得今年回来要做什么不?”早已上了年纪的记忆完全不记得去年春节说过的话了。而她已经做好了送给爷爷奶奶的手工玫瑰,开始准备他们“金婚”的庆祝仪式。选衣服、买装饰、订蛋糕、订饭店……有个孝顺的孙女,让我这个粗心叔叔省心了太多事。
1月30日,江苏无锡,结婚50周年的浦仲茂和杜瑞芬拿着结婚证合影留念。
年初二,一家人开开心心在外面庆祝了一番,以前每次都会喊“太贵不划算浪费”的父母总算安静接纳了一切安排。
50年前的结婚证,那个年代都还写虚岁。
1975年4月12日,24岁(虚岁)的父亲浦仲茂和共和国同龄的27岁(虚岁)母亲杜瑞芬登记结婚。父亲家三代贫农,兄妹四个;母亲家解放前是个小富农,被母亲的爷爷吸鸦片败了家产,兄妹八个。当时,他们都没有钱拍结婚照,只留下一张保存完好的红艳艳的证书,上面盖着无锡郊区旺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大红章。
1月29日,大年初一,一家人在打牌娱乐。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老家无锡还是中国最早进行农村城镇化的地区之一。他们是中国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亲历者,从农民到工人,又早早地下岗,过着普通人的安稳小日子。父母一个急脾气,一个柔性子,结婚至今,我印象中他们都没红过脸,也都希望后辈能像他们一样。
2019年2月2日,每年老家中的祭祖仪式主要都是由母亲“总管”操持。这两年因为生病已经交由兄嫂接棒。
昨日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深以为然:父辈的婚约是高温窑变的青花瓷,在计划经济熔炉中淬炼成型。这种稳定性建立在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之上:夫妻是合作社社员,婚姻是物质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的联合体。上海弄堂里的“36条腿”(家具标配)比玫瑰花更能象征爱情,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文明以永久压抑为代价”。
2012年1月23日,江苏无锡新吴区旺庄街道新光村上浦巷,春节期间,父母拿着上世纪80年代补拍的结婚照在老家门口合影。
2014年2月4日,江苏无锡,父母和孙子女在蠡湖景区留影。
1984年,江苏无锡,父母和我们兄弟俩在蠡湖景区留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在南京长江大桥留影。
1975年,父母在无锡梅园留影。
母亲前年查出大病,父亲变得很柔软,事无巨细照顾得无微不至。现在两人最开心的就是过年过节,儿孙回到膝下,一起打牌……
孙女浦静羽和孙子浦暄晨准备了手工玫瑰和鲜花送给爷爷奶奶。
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编辑 王远征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