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屋的烟囱一冒烟
童年就会被召唤
一手盘子,一手筷子
那时的我,眼神清澈
那时的母亲,长发及腰
带着骨头的肉
和带着肉的骨头
似乎舌尖的一次翻转
一个人已从
狼吞虎咽的少年,抵达
细品慢酌的中年
大年三十依旧在
母亲的八十年
早已融入岁月的云烟
弥散是生活的余香
凝结是想念的眼泪
小时候每年除夕那一天,母亲的身影基本停留在厨房。
早上,磨豆浆,做豆腐。中午,热腾腾、白净净的豆腐就出锅了。我们每人会分上一小块,先解解馋。下午,家家户户的锅里开始煮肉。肉是大块大块的,每块差不多有20多厘米见方。煮熟后,会被切成均匀的肉块或肉条,用来腌制或晾晒,以备日后慢慢食用。
这一天,对孩子们的饮食是不加限制的。说话也有很多忌讳,不能问肉够不够吃,讲究的是丰盈富足。所以,孩子们都会尽情地狼吞虎咽。当筷子能轻松插进肉里,就说明火候已经到了。通常,母亲会把肉骨头先抽出来,在我和两个哥哥每个人的碗里放上一块。我们立刻埋头啃起来,直到把骨头上的肉啃得干干净净,还会意犹未尽地攥着骨头,左寻右找。“过年好”就这样被深深刻印于记忆中。
父母走了,回家的念头也就不再那么强烈。在江苏昆山生活22年,成为外卖骑手7年多,每到春节,我开始格外关注坚守岗位的同行们。节假日的马路不再熙熙攘攘,我站在自家小店的门外,看见路上过来一个又一个外卖骑手,空旷的马路让他们的速度显得更快。这些在节日里仍然奔波在路上的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带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干劲。节日让人心情愉悦,我通常会和他们大声打着招呼:“过年好!”即便并不相识,也总能得到响亮的回应:“过年好!”
生活处处响亮,生命处处回响。岁月给了我们重重磨难,也对我们恩重如山。过年好,过年真的很好。
原标题:《“过年好” 从童年到中年》
原文刊发于2025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第8版
作者:外卖员、诗人 王计兵
主播:郭槿
编辑:李雪
责任编辑:朱浩铨
出品: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民生周刊”(微信公众号 ID: ms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