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标志着一年四季的开始,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立春通常出现在公历的2月3日或4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15°,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和增多,越冬作物感受到温暖开始生长,农家也开始谋划新一年的耕作。
老人们常说 “最怕春打五九尾”,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要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 一下什么是“春打五九尾” 。
什么是“春打五九尾”
在我国民间,有着一项非常悠久的 习俗,即“数九”习俗,具体的数法是从冬至这一天起,每九天为一个 “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便迎来 “出九”,意味着寒冬远去,春天到来。数九的过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规律,也蕴含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而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冷即将过去,温暖即将来临。
但是当立春恰好落在五九尾时,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了。因为五九作为数九寒天中的一段,虽然已经进入冬季的尾声,但寒冷并未完全消散,立春若在此刻到来,往往预示着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倒春寒。
2025年立春时间是2月3日,五九的时间是2025年1月26日-2025年2月3日,刚好恰逢五九尾。
最怕春打五九尾
春打五九尾,来年遍地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春这一天正好是五九的最后一天,那么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太好的情况,甚至坟地都会增多。这其实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主要是用来形容立春在五九尾时,可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
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
这段话的意思是,假如立春这一天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可能会面临粮食收成不好的情况,以至于人们可能要面临饥饿,甚至连要饭的人都很难讨到食物,要跑很多地方才能勉强糊口。
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可能预示着这一年农业收成不好,人们会面临饥饿,连走路都没力气。
春打五九尾,清明冻死秧
这段话意思是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那么到清明时节依然会出现寒冷天气,导致秧苗被冻死。
倒春寒的危害
“倒春寒”顾名思义,是指在春季气温本应逐渐升高的时期,突然出现短暂的寒冷天气。这种天气现象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在立春之后,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期,对温度、水分等条件的需求变得极为敏感。如果此时遭遇倒春寒,不仅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可能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而且倒春寒会导致土壤温度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收能力,低温还会使作物叶片受冻,光合作用减弱,进而影响作物的整体生长。此外,倒春寒还可能引发霜冻、冰雹等极端天气,会对作物造成直接的损伤。
对于古代农业社会来说,倒春寒无疑是一场灾难。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严重依赖于自然条件,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往往意味着饥荒和贫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如今,气象预报技术也日益精准,农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各种天气变化的准备。
写到最后
即使遇到 “春打五九尾” 的情况,其实我们都无需担忧,因为如今人们已经能够根据科学的指导,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而且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如温室种植、灌溉技术的改进等,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灾能。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