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有人嫌家贫,有人心疼父母”,“有人躺着刷手机等年夜饭,有人为了年夜饭出去学习一个月”。
人和人,是真的不一样。
不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很多时候背后的原因让人不由得深思。
清华女硕士承包年夜饭
今天刷到了一个还比较暖心的事情,清华女硕士,年前专门到厨师学校学习了一个月“如何做饭菜”,一个人承包了年夜饭。
从上午9点忙活到1点,给家人奉献了一桌丰富的大餐,姑娘说往年都是妈妈和小姨忙活,自己帮不上忙,今年特意跟厨师学习了一个月,承包了年夜饭,很开心。
家人呢,也非常能提供情绪价值,称赞满满,这真是幸福美满的一个大家庭。
关于年夜饭
关于年夜饭的话题每一年都有,比较多的是,做年夜饭的妈妈们和等着吃饭的男人们以及孩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年味”很多时候都是建立在女人的操劳上,大多数男人则是聊天喝酒打牌。
观念一点点在变化,关系也在一点点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男人加入到做年夜饭的队伍,还有很多家庭直接饭店订餐,省去了不少麻烦。
不过大多数传统家庭,还是母亲操劳,这些家庭的母亲也愿意去操劳,为家人做出一桌年夜饭,看到大人孩子吃得开心幸福,这就是她们最大的幸福。
有年轻的大学生愿意承包年夜饭,实属罕见,这又是一个好的风向吧。
我们这一代的家庭特点
“年轻的时候以为熬到当了婆婆,就能翻身了,没想到熬到当了婆婆更难,时代变了,不是儿媳妇伺候婆婆了,是婆婆伺候儿媳妇了。”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这一代人的处境,这才真的是任劳任怨一辈子。
年轻的时候伺候婆婆,上了年纪伺候儿媳妇。
说一说,我自己的感受吧,既是妈妈,同时也是女儿(儿媳妇),只要有妈妈或者是婆婆在的情况下,我绝对是等着吃的主。
不管是去妈妈家,还是去婆婆家,什么家务都不用做。
可以想象吧,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当了婆婆的时候,婆婆妈妈一个人在厨房忙活一天就为一桌饭菜的现象一定不多了。
老一辈的观念“为家人付出很幸福”
老一辈的观念是,为子女付出,是一种幸福。
这种观念是如何滋生的,得细追到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吧。
不过不管是如何形成的,这都是值得尊重的,非常值得尊重的,因为这种付出是无私的。
每次看到母亲来为一桌饭菜忙活几个小时的时候,还是挺感慨的,我们自己做一顿饭,超过一个小时,都会觉得累,她们忙活几个小时,并且年龄摆在这,不可能不觉得辛苦。
可是为子女付出让她们觉得幸福,这种辛苦也就化成了幸福。
现在的80末90初,还有一些人逐渐拥有了这样的观念,到了00后,更为重视个人感受,这种观念就更少了吧。
两种感受不同的对比
生活中,年夜饭的操持者通常都是母亲,可是如果从网上看到相关的内容,比如说妈妈为了一家人的年夜饭忙活几个小时,就会觉得女人太辛苦了,其实每次看到自己的母亲操持的身影的时候,内心就坚定了一种想法:我绝对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可是看到开篇的内容,清华女硕士承包年夜饭,会不由得点赞,会觉得这个女儿真的很不错。
写到这,我自己也迷惑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吧?
结语:
因为见过了家务的繁重,所以我还是抵触“一个人做年夜饭”这件事的。
“年味”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是的,孩子们最能体会年味,成年人更多体会的是费神费力费钱。
看到清华女硕士承包年夜饭,产生了很多感慨,写了很多废话,最后想说的是,长大了真的不喜欢过年,可是当了妈妈了,有了孩子,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的兴奋,又觉得过年也不错。
过年的形式会慢慢变化,但是年味会一代代传承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