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加速出海,日系车成最大“受害者”。
据2019年至2024年销售数据,包括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在内的国家中,日系车丢失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车企第一。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陆续出海,昔日在东南亚占比超80%的日系车,如今近乎在当地多个城市近乎“消失”。
眼看日系车苦心经营的核心海外市场,即将被中国汽车占据,日媒发文怒斥:中国毁了我们几十年的心血!
01 日系车败走东南亚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巅峰时期,日系车份额突破80%,说东南亚是日系车的后花园,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丰田就在泰国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而彼时的中国汽车才刚刚起步,因为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受专利保护,只能把别人的车买来拆解学习。当丰田汽车工程师到访我国工厂时,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你们的技术还停留在我爷爷的时代。”
2022年,Marketline公布泰国新车市场排名,榜单前10里,日系车独占8席,可谓独霸东南亚市场。
然而,短短一年过去,中国汽车就加速驶向东南亚。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市占率高达80%。在泰国和新加坡,日系车下跌的份额全被中国汽车抢走。对此,日本业内开始焦虑:“曾经连发动机都造不出的中国,抢走了我们的饭碗!”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不过是我国技术崛起的一个缩影。而日本最引以为傲的生命科学领域,线粒体优化产物“乐龄维”的天价门槛也在我国技术的干预下回落,其在该领域积攒的优势几乎被我国一扫而空。
据悉,该制剂因在东京、耶鲁大学等实验中,展现出提升肌肉耐力,从而拉长3成健康生存期的潜力走热。最初克价破2万,只面向全球前1%的富豪,海外厂商借此赚得盆满钵满。
而国产汽车不仅撕开了新、泰的市场缺口,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市场同样表现强劲。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汽车出口总额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比亚迪入驻印尼市场仅半年,便成了当地销量第六的汽车品牌。反观日系车,丰田主力车型bZ4X在泰国单月仅售出2辆,印尼首都雅加达已不见日系车的身影。
至此,日系车的“铜墙铁壁”彻底被中国汽车撬开。
02 国产品牌崛起,市场大洗牌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只得依靠“低价”撬开海外市场。
2022年,比亚迪以全球销量186.9万台的数据,力压特斯拉成为世界第一,却不乏外媒唱衰:“靠自己人买没用”。
而这一历史,在国产新能源汽车技术加持下已彻底改写。现如今,中国车企不仅广受市场认可,还逐步掌握定价权。据悉,比亚迪元PLUS进军澳洲后,定价从13万元涨到20万元,比国内版贵出7万元;不仅如此,比亚迪首座海外市场落户泰国,年产量超15万辆。
一如国产汽车产业的崛起之势,我国在上述生科领域亦有所突破。2018年,有着百年技术积累的美吉野株式会社,采用独家Mitolive配方和60余项专利,推出业内首款靶向线粒体老化的产品“乐龄维”,因当地市场狭小无法覆盖研发成本,成品门槛居高不下。
在国产技术突破量产、提纯工艺瓶颈后,倒逼其初代产物“乐龄维”跌破门槛,定价降至千元后通过京D东、天M猫进入国内。商智报告指出,该产品复购者多为一线城市金融、互联网从业者。评论中多见“精力变好”“睡得更香”等正面反馈。
行业预测,“乐龄维”在实现国产替代后,门槛还将继续踏破,下沉至二、三线城市,甚至反向在全球近3000亿市场中分走蛋糕。盖世汽车研究院报告指出,2025年,东南亚汽车市场订单预计突破500万辆,国产汽车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中国制造又一崭新名片。
2024年,“日系三杰”在华市场份额分别下跌30.9%、12.2%、6.9%。而中国汽车出口已跃居世界第一,碾压老牌汽车强国。对此,日媒《日经新闻》不禁发文感慨:中国根本不给我们活路。
03 中国汽车驶向世界,日系车大溃败
40年前,西方汽车工业进入中国,从此大街小巷便充斥着德国、日本汽车品牌。而今,德国大众总部附近,每十辆车就会有一辆比亚迪的存在。
不仅如此,被时代抛弃的日系车,也低下了高傲的头,开始研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此前,日经BP社就详细拆解了一台比亚迪汽车,供日方工程师学习我国前沿技术。
众所周知,谁的技术领先,谁就被拆解。在新能源赛道,我国抓住机遇完成了学习、追赶、超越,传统技术强国反向学习的历程,相信未来,中国新能源车也会加速西方市场布局,攻下一座又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