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炊烟温暖数万家庭,传递希望与善意,坚守不辍。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石泉村,有一个弥漫着浓郁烟火气息的地方,被来来往往的人们称作“爱心厨房”。

在这里做一次饭只需要1块钱,已经22年没涨过价了。这里,有着人间质朴的温暖。

而经营这个厨房的,是一对平凡而伟大的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



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

那时,万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支了一个早点摊。

每天清晨,他们迎着微光,熟练地炸着油条、麻团,热气腾腾的早点摊,是很多人开启一天的地方。

医院里每天人来人往,他们总是会看到那些带着病痛和疲惫的面孔,心里满是同情。



一天,夫妇俩刚准备收摊,一对夫妻推着自行车,带着截肢的孩子来到摊前,一家人看起来都很疲惫。

孩子的母亲满脸憔悴,眼里闪着泪花,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借用一下炉灶,只为给生病的孩子炒上一盘热乎的家常菜,孩子刚做完手术,胃口不好,就想吃妈妈做的菜。

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万佐成夫妇心中一酸,没有丝毫犹豫,便将炉灶腾了出来,还贴心地递上调料,说这是顺便的事儿,不收钱。

看到孩子脸上露出了的笑容,万佐成夫妇意识到,自己的一点帮助,就能给这些在病痛中挣扎的家庭,带来无比的温暖。



这一次偶然的帮助,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善意的萌芽。

此后,时不时就会有患者家属来借用炉灶,万佐成和熊庚香没有拒绝过任何一个人,他们的油条摊逐渐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公共厨房。

来的人多了,他们就买了更多的厨具和煤球炉,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这里炒菜做饭。

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他们一咬牙,购置了10套炉灶,整齐地排在摊边。

开始的时候,他们提供的炒菜便利服务是免费的,后来找他们帮忙的人越来越多,炉灶、煤火、调料的成本蹭蹭涨。

他们这才决定象征性地收点钱,炒一个菜收5毛钱,直到2016年,才涨到1元,煲汤则收2元 。

他们明白,为了给家人治病,这些家庭已经耗尽了家财,倾尽了全力,生活变得拮据。“治病的费用很难节省,但在做饭上能省一点就是一点,每一分钱对他们来说,都是要拿来救命的。”

这样的价格,几乎等同于免费,只为了能维持基本的开支,他们几乎没有从中赚过钱。



寒来暑往,从2003年到现在,近22年的时光里,“爱心厨房”的炉火从未熄灭。

为了让这些家属能随时做饭,每天凌晨4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万佐成和熊庚香就已经起床,把炉灶一个个点燃,把调料摆放整齐,迎接那些需要灶台炒菜人们。

洗菜,切菜,炒菜,爱心厨房从早到晚都热闹非凡。

原本素不相识的患者家属们聚在一起,一边做饭,一边交流着照顾病人的经验,互相安慰和鼓励。万佐成和熊庚香则在一旁帮忙,有时是递个勺子,有时是帮忙看火,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



一位农村的大姐,丈夫被查出癌症。

来到医院后,她人生地不熟,又担心医院附近的饭菜不合丈夫口味,正发愁的时候,听说了这个“爱心厨房”。

第一次来的时候,本就因丈夫的病情而愁容满面的她,一紧张手一抖,就把盐和糖给搞混了。

熊庚香看到后,主动走过去帮她做菜,还安慰她说:“别着急,慢慢炒,来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

看着熊庚香的笑容,大姐心里放松了很多,才像往常一样顺利做出了饭菜。

看着丈夫吃到顺口的菜,大姐也感到宽慰了不少。

从那以后,每次到了丈夫定期来治疗的时候,大姐都来这个爱心厨房做饭。而她每次来,都会从老家带一些土特产,来感谢他们的帮助。



在这个简陋的厨房里,有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有人们相互之间温暖的安慰和鼓励。

万佐成夫妇知道,来这里炒菜的人,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有一位孩子母亲,在孩子治疗期间经常在厨房默默抹眼泪。

熊庚香发现后,就去拉过她的手安慰她,还分享一些抗癌成功的案例,让她重新燃起希望。

这个小小的厨房,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做饭功能,成为了患者家属们心灵的加油站。

人们在这里相互倾诉、彼此鼓励,抱团取暖。

墙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电话号码,那是患者家属们留下的。

他们希望以后,万佐成夫妇能到自己的家乡做客,到时候他们会好好招待,以此来感谢老两口在那段艰难时光里给予的帮助。

这个“爱心厨房”里,有美食诱人的香气,和浓浓的人情味。

老两口见证了许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他们尽自己的一份绵力,为这些困境中的患者家庭搭一把手,帮一个忙,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小厨房。



儿女们心疼父母,多次劝他们出去旅游,放松一下,可都被万佐成老两口拒绝了。

在他们心中,这些患者家属更需要他们。

为了让病人能按时吃上热乎饭,他们总是等最后一位做饭的家属离开,才顾得上自己吃饭。

常常到下午3点多,他们才能吃上中午饭,晚饭则更是要到晚上9点以后。

哪怕不是饭点儿,厨房里也总有几个炉灶燃着煤,锅里冒着热气,只为了能让病人家属随时炒上菜。

每晚10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他们又开始进行大扫除。

虽然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左右,但他们从心底里感到充实。



在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下,老两口的“爱心厨房”,炉灶早已从10个增长到26个,后来又全部升级为安全环保的电磁炉灶。

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已经帮助数万人升起了炉火,这看似简单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但领奖仪式上,他们却缺席了。

因为他们老两口更愿意守着炉灶,时刻留意炉火,只为确保患者家属们不管什么时候来,都能顺利生火炒菜。

今年春节期间,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继续为客人们提供炒菜便利服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万佐成和熊庚香已经在这个厨房里坚守了22年。

他们的头发白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但脚步依然忙碌。

夫妇俩总是朴实地笑着说:“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只要大家还需要,我们就会一直把这个厨房开下去。”



在这个小小的“爱心厨房”里,每一缕升腾的炊烟,都承载着希望;每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都流淌着家的味道。

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用22年的平凡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善举,温暖着在抗癌路上艰难前行的人。

他们的故事,就像厨房里的炉火一样,让爱与温暖在烟火中延续。

内容来源:取材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