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新县公安局接到多起家长报警,称孩子在寒假期间通过手机游戏进行充值,金额从一千余元到数千元不等。据了解,未成年人通常利用家长手机玩游戏,并在游戏内购买虚拟道具或充值游戏币,家长往往在收到银行扣款短信后才发觉问题。




“我儿子才9岁,平时没空管他,只要不到处乱跑,就把手机给他玩游戏,两天内多次进行68元、128元、648元不等金额的充值,累计充值4000多元。”一位家长向警方反映,“手机之前开通小额免密支付,我们也没想到他会乱点。”
无独有偶,11岁的女孩琪琪(化名),向奶奶要来手机和手机支付密码,在一款射击游戏中充值购买皮肤,累计充值8000余元。家长发现后立即报警,警方协助家长与游戏平台沟通,并提供相关证据。正在申请退款中。
针对此类情况,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家长,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不仅涉及经济损失,更关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寒假期间,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帮助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游戏。发现孩子游戏充值后,应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如充值记录、游戏截图、聊天记录等,并及时与游戏平台协商。
同时建议家长采取以下措施:1.妥善保管支付密码:避免将支付密码告知孩子,或设置免密支付功能。2.开启支付提醒:绑定银行卡或支付平台时,开启短信或微信提醒功能,及时发现异常交易。3.加强教育引导:向孩子普及金钱观念,告知其游戏充值的后果,避免“误操作”。4.使用家长监护工具:部分游戏平台提供家长监护功能,可限制游戏时长和充值金额,建议家长合理利用。(来源:陶港派出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