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域左邻(河南商丘)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海拔超过5000米;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达8848.86米。这么高的山峰,每年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山顶上俯瞰苍茫。这是大自然形成的高度。而古贤有“山高人为峰”的豪迈诗句。伟人毛泽东词有:“小小寰球!”“寰球如此凉热!”——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多么豪情万丈!

在文学创作方面没有顶峰,正所谓“文没第一,武没第二”是也。虽“文不封顶”,但“高峰”还是有的,如同“人生境界”之高低不齐,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但总是有各自人生追求的高度。当然这不是以金钱的堆积、高高的官位、豪华的府邸,奢侈的吃穿等为高度的,而是以人品的感染力、社会的影响力为标准来衡定的。特别是人过了花甲,仍有作为、有担当、有威望,形成品行的向心力、奋进的感召力,这才是人生应有的高度。

有的人知识和文采只是半瓶子醋就觉得了不起了,自认为是“才子”,加之“文人相轻”的千年之见,很难得到人们的敬佩和仰视。报告文学作家蓝文君,却是令我等许许多多有见地之士所仰视。我以结缘蓝老师而自豪。可能我俩脾味秉性相投,并且又都是从人生低处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时代舞台上走过几场。

我是在退休后才与蓝老师相识的。他是1967年初中未毕业15岁就去参军、转业安置到国有军工企业、1984年5月调回老家河南虞城从事文化工作、2013年从县委统战部退休的。他从1972年发表第1首诗稿,至今创作长达53年之久。他是在2011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在从退休至今的十多年里,他一直任虞城县老年诗词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负责《金菊园》期刊的编审工作。我在商丘市老年书画院主编《红叶报》,与蓝老师接触多了,就成了莫逆之交。

在我的印象中,蓝老师厚道、豁达、站位较高,才华横溢又非常勤奋。为纪念《金菊园》创刊15周年,他参与组织、举办了豫鲁苏皖四省十县市区老年书画大联展;由他编辑出版的《<金菊园>创刊十五周年作品选》,集诗、书、画于一册,装帧豪华,内容丰富,蔚为大观。由他主编出版的《中华蓝氏族谱》A、B、C三卷,计约300余万字,又是非凡大作。蓝姓是稀有姓氏,中原甚少。蓝老师老家在山东单县、安徽砀山、河南虞城交界处的偏僻乡村,名为蓝花门楼(今简称花楼)。他多次下东南沿海,上云贵高原,寻拜宗亲,搜集族谱资料,联络有识之士,倡导筹备建立了中华蓝氏宗亲联谊总会;编辑出版的《中华蓝氏族谱》,重达16公斤。

特别是在三年抗疫期间,蓝老师一边侍奉百岁老娘,一边整理自己多年来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作家出版社、《中国报告文学》《文艺报》《河南日报》等发表、出版的作品,出版了《蓝文君文集》20卷,总计达640余万字,总重近20公斤,令人惊叹。



2023年12月23日,蓝老师突然中风,虽救治及时,并无大碍,但遵医严嘱、家人严管,必须以休息为主,尽量减少社会活动。半年后稍微好转,蓝老师先是写点小文章在《商丘日报》等报刊上发发。到了2024年10月,自认病症全无,就又写起了长篇。近万字的报告文学《徐德先:虞城县标志性人物》 刚刚发表, 又遵市里相关领导安排,为商丘水上义务救援队写起了长篇。一部长达1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义务救援之歌》(暂名),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水上救援》五万多字己写出初稿,下部《骨髓捐献》正在埋头奋笔,将在近日完成。

年逾古稀、已四世同堂的蓝老师,仍在用钢笔写作。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 在为《蓝文君文集》20卷所写的序言《文友蓝文君》中写道:“老蓝曾对我说,他知道一瓶墨水能写多少个钢笔字。老蓝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因为他不止一次地尝试过”。现在人们大都不用钢笔写字了,墨水很难买到。而一家熟人开的学生用品小店,专门进了品牌为“青龙”的蓝黑墨水,给蓝老师留着。

2024年12月的一天,我去虞城专门看望蓝老师,走进他的书房兼卧室里 ,写字台上摆放着他刚写好的一摞方格纸手稿,没等我问,他便对我说起他的写作习惯来。他说,他大都是在夜里10点以后开始写作,写累了就睡一会儿;睡醒了爬起来再写,一般写到凌晨五点多,再稍睡一会儿,就该出门散步了。他说,现在报刊大都不收纸质稿件,而是要发电子版。不超过万字的短稿,他一个字一个字输入手机里,然后发出去就行了。数万、十多万、几十万的大稿,就交给子孙们处理,输入电脑校改好了再发出去。他说他写的大多是约稿,发表、出版不是事。

他说他从未自费出版过自己的一本书。自己是工薪一族,每月就那么点工资,如能拿出自费出书的钱来,当比魔术大师刘谦玩得还要魔幻!

听蓝老师谈他的写作习惯,不由使我想起前段时间他向我推荐的阅读的短文《跑文学的马拉松,奔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是“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93岁著名作家王蒙先生2024年9月2日在全国青创会上的寄语,其中有这么一段:

面对“人生如梦” 、“沧海一粟”的“意义本无”等说法,我们只能选择更加珍惜、热爱生活和文学。和无穷、和永恒相比,哪怕我们近于零,但是和零相比,我们的成绩与可能性也无比地长久与远大。我们可以、我们甚至要立志赓续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光辉与魅力,否则何以对祖宗?何以对后人?

蓝文君老师曾多次对我说,一些人常把“人生顶多三万天,来世上图的是舒坦”挂在嘴边,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舒坦吗?是生命浪费、也是失败的人生!

山的高度,是大自然所赐于的。人生的高度,则是因各自的努力程度不同而不同。有的官员因腐败而堕落;有的名人因卖国而倒下;有的富豪因损公肥私而断命。即便是所谓的“安全着陆”者,搂着金钱睡也难睡出个“安稳”来,听到警笛就发抖。平民百姓虽没有任何可显摆的地方,却能活出个平安幸福,以善良、勤耕、奉献精神,以豁达、正直、担当品德,而赢得威望和尊重。蓝文君老师是一位豪放又细腻、义气又和善、伟岸又谦虚、傲视群雄又有亲和力的人。



在他笔下,更多写的是平凡人物,写的是“小人物”的“高境界”,写的是“平民百姓”的“大格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创作并发表、出版的作品达一千多万字,并且多是在国家级驰名大报大刊和权威出版社发表、出版的,这出自一个只读过7年书的蓝老师之手,无论怎么说、怎样想,都当称是一个“奇迹”,都是令人值得称道的“高度”和“厚度”!如果把15X20、每页300字、每本100张、共计约330多本手稿一本一本摞起来,究竟能摞多高?你就慢慢算吧! 如果把每四页稿纸的长度计算为一米(每页稿纸的长度实为 26厘米), 每本100页、共计约330本手稿一页一页连起来,究竟能连多长?你就慢慢算吧!

——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年逾古稀的蓝老师仍在笔耕未止,他写到八十岁、九十岁也是当玩!

我曾为蓝老师赋诗填词,这是最近的两首:

临江仙

拜访蓝老师文君先生

莫问寒冬扑面冷,初衷自酿温情。欢颜尽是意腾腾。满墙文溢彩,千卷笔生风。 墨水瓶瓶泼锦绣,古稀仗笔新征。耕耘岁月伴孤灯。夜铺十万字,花放北京城。

诗 曰:

跃马踏云烟,蓝光映九天。

文星君在手,放彩万重山。

人生的高度是以德行和才情来支撑的,是以超越自我为动力来实现的。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躺平”了,不愿再参与社会活动了;有的人靠吃老本,自以为是,天马行空般与社会脱轨了,不在一个频道上了,哪还会有什么威望?更谈不上人生高度。

先贤林则徐诗云: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蓝老师以钢笔助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不断攀登他追求的目标,在花甲之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俯瞰江山如此多娇;到了古稀,却抬望眼,尽收环球苍茫;耄耋岁月还要冲刺!加油!攀登!以万丈文光与星辰同辉。因为蓝文君所用的钢笔,吸饱了家乡黄河故道之碧水和老家张集镇万亩苹果园的芬芳,浸透了故园商代宰相伊尹的智慧和替父从军花木兰的豪放,深厚的土地孕育出丰茂的情感;厚重的文史,化作成无限的动力。这是他的家国情怀,又是他对家乡热爱的表达,也是对他人生最好的回望。攀登巅峰,提升高度,无愧自己的奋进,无愧那支具有千钧之力的妙笔!





作者简介:方域左邻(李辉民),商丘古城人,生于1956年,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商丘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已出版《夕阳左右》《故园拾韵》《风干的梦话》等诗文集。

责任编辑:夏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