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的起源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宗派,因智顗大师栖止浙江天台山,开拓鸿业,倡立一宗之教观,世称天台大师。因选择天台山为终身道场,世称此宗为天台宗。该宗奉《妙法莲华经》为主要经典,因此也称法华宗。
天台宗始创于北齐慧文禅师,天台宗《东土九祖记》说,慧文因读《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之文,及《中论》卷四:“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之偈,朗然悟入龙树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因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若追溯天台教史,应推龙树为鼻祖,章安灌顶所记的《摩诃止观》卷首缘起中说:“文师用心,一依释论,论是龙树所说”。智者《观心论》云:“归命龙树师”,验知智者,遥禀龙树为初祖,近禀北齐慧文为二祖矣。
天台宗强调教观并重,止观双运,提出“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等思想。以五时八教判释整体佛法。天台宗的传播,后又分出两大主流,即天台宗国清系和天台宗玉泉系。当阳玉泉寺即属天台玉泉系的传承弘法所在地。
天台宗二大部与玉泉寺之大法因缘
天台宗以《妙法莲花经》为正依的经典,因之建立一宗的教义。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其主要著作“三大部”,即《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为创立天台宗思想的理论基础。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智顗大师于当阳覆船山北七里建寺,隋文帝敇“一音寺”额。次年又于覆山东北麓建寺,五月,智顗大师派弟子智邃晋见晋王杨广、送上《玉泉伽蓝图》,七月,杨广将智顗大师建寺之事上奏隋文帝,七月二十三日,隋文帝敇赐“玉泉寺”额。智顗大师于当阳玉泉寺内讲经台讲说《法华玄义》。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智顗大师在玉泉寺讲《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据说从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整整三个月,他只讲了“妙法莲华经”五字中的“妙”字,“九旬谈妙”遂成一佳话。
开皇十四年(594年),智顗大师于玉泉寺讲《摩诃止观》。至此,天台宗的理论体系终告完善。《摩诃止观》一书,是智者大师禅观实践的总结。智者大师其重要代表著作《摩诃止观》、《法华玄义》均在玉泉讲演结集,其弟子章安灌顶记录成书。此是天台二大部与玉泉寺之大法因缘。
▍版权声明:
○ 本文为网络采集文章,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