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沪务工返乡记

云南日报记者 李寿华

“包吃包住,干满一个月有6000多元工资。若是技术好,配件加工得多,收入会更高,比在家种地好多了。”大年初一,福贡县鹿马登乡麻甲底村村民余忠林走亲访友,向村里的乡亲讲述自己在上海务工的故事。

2022年2月,余忠林参加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组织的劳动力集中转移就业,乘坐统一包机前往上海务工,一干就是3年。

在这之前,余忠林曾经到全国各地务工,但时间都不长,实际技能也没有学到多少,也没攒下什么钱。“来上海务工选对了。”余忠林说,上海市非常关心怒江籍务工人员,从怒江到上海一路都有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跟随服务,上车门,进厂门,安全高效。

在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务工了一段时间后,公司的工作环境、待遇让余忠林有了要在这里一直干下去的念头。

“我负责在基座上给电机安装线圈,技术和经验很重要。只要肯吃苦,用心学,就能干好。”余忠林说,公司福利待遇好,交五险,还有餐饮、住宿补贴,技能培训也到位,回怒江过年还报销路费。“心里暖暖的,找到了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幸福感。”

做事认真、真诚好学的余忠林进公司后,短时间就熟悉了各种流程,成为了生产线班组里的骨干,还获得了“上海市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荣誉。

“不要想着自己能不能适应打工环境,而是要先想想自己如何融入大环境,如何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余忠林跟乡亲们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仔细介绍工种、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待遇,希望乡亲们走出大山,去见见世面,学习经验、技能,过上好日子。

“待遇这么好,我们也要去上海务工。”听了余忠林的动员,村里几个青年人当场就相约春节后去上海务工。

说到今后的打算,余忠林说,自己年纪不小了,想好好在上海脚踏实地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最大的梦想是像带我的老师傅们一样,在公司干到退休。”余忠林说。

来源:云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