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
撒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
冒着热气的小吃店
忙碌的杂货店和理发店
老街
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
冬,走过无锡的老街旧巷
走过儿时的回忆
WUXI
6条无锡老街中回望时光
第1站
长泾老街
第2站
蜀山古南街
第3站
黄土塘老街
第4站
礼社老街
第5站
南泉老街
第6站
大坊桥老街
01
【长泾老街】
老街与香气四溢的月饼
一条千米石板街
临河而建,应市而兴
蜿蜒两里,东西相贯
沿街传来浓郁的月饼香气
宅院楼阁,错落有致
尽显明清江南民居的古风古韵
这就是位于江阴市长泾古镇的
长泾老街
这条泾水河畔的石板老街,是江阴市保存最长、最完整的老街。始建于宋代,至明清,已形成七大富豪巨室。老街两边至今仍保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市文保单位6处。
长泾老街最负盛名的便是“长泾月饼”。其制作技艺传承悠久,最早的传说源于元代,到如今,近百家糕饼店,开满了整条长泾老街。
百果、椒盐、豆沙,是长泾月饼最经典的3种口味,应着食客的需求,椰蓉、咸菜、蛋黄等等新口味层出不穷。
打开传统的油纸包装,拿出一个长泾月饼,揭开表面的油纸咬一口,酥皮便扑簌簌落下,继而便是馅心的喷香滋味。
一口茶一口饼,再靠着椅背,往老街远处望去,好像就陷入了回忆里……
02
【蜀山古南街】
老街与宜兴紫砂
背倚蜀山,前临蠡河
一条明清老街
诉说着宜兴陶文化史
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古南街
是宜兴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大师的摇篮
走进古南街,从早到晚回响着打泥片的嗒嗒声。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人们,在这里体验着制坯、定型、上釉、烧制等体验制壶工艺。
蠡河水悠悠,慢生活缓缓,古南老街,除了体验紫砂工艺,还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树荫下老头儿侃着棋局,旧茶馆开水炉子咕嘟咕嘟冒着泡,古韵没有褪去,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食在古南,一碗手作的馄饨,鲜美在舌尖跳跃;一碗充满家乡味的乌米饭,一份招牌卤煮,一杯自制的奶茶……古南街的小食,是山珍海味替代不了的幸福滋味。
携二三知己,在古南街漫步,这条百年老巷里,藏着惬意的生活。
03
【黄土塘老街】
老街与酥掉皮的烧饼
黄土塘老街位于东港镇黄土塘村,为东西走向,呈现江南水乡特色,老街用黄石条铺设,是我市保留江南农村街镇风貌较完整的一条老街。
老街两侧为传统江南民居,白墙黑瓦房子,金山石路面。2003年,黄土塘老街被评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条长约500米的古街
浓缩了近千年历史
聚集着从元代到现代的
四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桐斌故居、吴家大厅
黄土塘老街、黄土塘战斗纪念碑
我们走过黄土塘老街
也走过了黄土塘的悠悠历史
黄土塘老街历来以“西瓜甜,烧饼香”而闻名。皮薄瓤爽、口感鲜脆的黄土塘西瓜,要等到夏季才能吃着。
此时的黄土塘老街,是烧饼的天下。黄土塘烧饼也称“黄烧饼”。“百年姚记黄烧饼店”已有百年历史,制作工序讲究,新出炉的黄烧饼香味扑鼻,金黄透亮,不焦不漏,外脆里酥,入口喷香,咸中带甜,油而不腻,食后余香盈口,堪称“香、脆、酥、软”,回味无穷。
04
【礼社老街】
老街与古村落
在惠山区玉祁街道的西南
礼社始于南宋
早称吕舍
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乾隆年间
礼社兴建街市
形成了九弄十三进的街坊布局
成为江南著名的商业集散地
扁担宽的礼社老街两侧
保留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
深宅大院
石库门、方砖楼、花墙、
雕梁、花园等
别具一格
200多米的老街
3.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涌现了薛光鄂、薛光绮、
薛光钊、薛光钺
这“一门四博士”
还有薛禹群、薛禹胜“兄弟两院士”
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薛暮桥
著名画家秦古柳
微雕大师薛佛影等故居
均坐落在礼社老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龙在这里传承
据传,1513年明正德八年
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南巡玉祁
玉祁舞动黄青两条长龙恭迎
朱厚照“龙颜大悦”
而后
玉祁礼社舞龙之风便开始盛行
遍及各村,沿袭至今
时间变得很慢
抚过灰墙,踏过青砖
伴随着耳畔锡剧的悠悠唱腔
岁月的厚重在眼前徐徐展开
05
【南泉老街】
老街与一方泉眼
相传在隋唐时期,南方泉镇上有一口方形古井,东晋道家葛洪曾于此取水炼丹,故名为“开化方泉”。此后就把此地叫方泉,因地处无锡的最南端,在清朝末年改为南方泉。这里坐落着小有名气的南泉老街。
老街全长650米,依南横河而建,呈东西走向。以“开化方泉”古井和许仁桥为界,老街被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片区,自古有南泉“八景”享誉盛名。
老街现仍居住着很多人家,大部分居民是老年人,还保留着一些质朴的生活习惯。他们坐着小板凳在屋门口的青石板路剥毛豆,亦或是三三两两聚在香樟树下谈天说地。岁月仿佛在此静止了。
沿着老街一路向东
右手边是南横河
左手边则是售卖萝卜丝饼、
脚踏糕、松花饭团、筒肠等
传统小吃的餐饮店铺
处处弥漫着牵肠挂肚的香味
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味道
随时俘获人们的胃与心
冬日的阳光下
人们三三两两
在老街上走过
或坐下来静静地享受宁静
仿佛青砖灰瓦、白墙小巷间
悠悠流淌的只有岁月
06
【大坊桥老街】
老街与美丽乡村
紧邻望虞河、伯渎河和漕湖
自然风光独特
河湖港汊密布
拥有优美的生态风光
这里是新吴区鸿山街道
大坊桥村
大坊桥村始建于宋元丰八年
村落的名称最早见于
元朝至正年间
王仁辅《无锡县志》称
坊桥属泰伯乡
数百年来
这里的名称经历了方桥、
坊桥、大坊桥的演变
坊桥自然集镇最早始于大坊桥老街,形成已超百年。古时坊桥集镇中间是狭长的青砖路面,长约400米,路两边有80余家商铺。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如今大坊桥老街也变得焕然一新——粉墙黛瓦、院落井然,驳岸整齐划一,还加入了绿化点缀,走在其中,江南的诗情画意扑面而来。
老街的南北中央耸立一座凉亭,取名“长乐亭”。民居建筑群沿街而建,始建于清末,共有30间古朴建筑,沿河而建,多为一层建筑,偶有四合院,多为单檐屋顶,以木梁承重。被评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时,在大坊桥村的河对岸建了一座“坊桥粮站”,用水泥砖石砌了13座圆锥形的储粮仓,以便收购农民的大米。这些粮仓有三层楼房高,一排排地耸立于大坊桥村老街的对面。如今粮站已不再使用,但粮仓依然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静静伫立在那里,成为一代又一代大坊桥人的记忆。
老街
连接着无锡的过往与今朝
冬意浓
走进老街
走进无锡的悠悠岁月
走进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来源: 无锡博报、 江阴文体旅游、江阴发布、方志江苏、周震东、IPWUXI、无锡博报生活、陶都明珠丁蜀镇、东港镇、锡山发布、无锡惠山发布、情调无锡、何处宵行、山水风华、无锡高新区在线、吴韵鸿山、大坊桥村、新吴区住建局等
编辑:严琳
校对:张静
责编:杨珍
点赞+转发
分享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