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新春至,福气满常乐。走进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街头巷尾的红灯笼亮起,家家户户飘出海门蒸糕特有的香甜气息,“张謇故里”满溢着浓浓年味儿。春节假期期间,常乐镇张謇故里景区精心推出“‘巳巳’如意 登科献瑞·新春‘趣’”常乐系列文旅活动,吸引大批省内外游客来此逛老街、探民俗、尝美食、赏烟火,共襄精彩纷呈的新春文旅盛会。
在常乐镇的张謇纪念馆张公祠的庭院里,一棵古银杏树曾见证了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成长之路,历经百年春秋,依旧傲然挺立,始终默默守护着常乐这片热土。“这棵古银杏是活着的文物,也是我们常乐镇的宝贝。”张謇纪念馆馆长沈颖楠介绍。过去,当地人要外出谋生发展,总会到银杏树前许下心愿;渐渐的游客慕名而来,也会到树下打卡祈愿。今年,张謇故里景区还创意推出“集章打卡 常有年味”活动,在古银杏树、燕溪草堂等标志性区域设立多个打卡点。古树被红丝带装扮得喜气洋洋,游客们盖章打卡、祈福新年,邂逅一场百年小确“杏”。
“青龙河畔常乐镇,出了张謇状元郎。在我们常乐镇,处处都留下了张謇先生的奋斗足迹……”在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内,孩子们眼里满怀好奇,紧紧簇拥在讲解员的身边,认真聆听先贤故事、涵养浩然正气,感受张謇敢为人先、强毅力行的勇气和智慧。“趁着春节返乡团圆,带孩子来常乐镇的博物馆看一看,不仅能增加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希望在她心中埋下一颗爱国的种子。”游客马先生表示,馆内工作人员还带领孩子们对状元联、制作文创烟花、穿汉服打卡,在趣味盎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一纸灯笼到一扇竹编,每一项传统非遗技艺都是点亮新春的文化符号。在常乐镇柳溪半街酒板铺,花草灯笼、竹编扇子、雕版拓印、金箔画等非遗手工体验项目人气火爆,吸引了大批游客积极参与。据了解,近年来柳西半街以“和风归田、心安常乐”为精神主题,以常乐老街“张半街”为依托,重点修复保护常乐老街通海粮仓、江海百工集、酒板铺等10处历史建筑,打造了江海风情文化体验地与沙里特色烟火老街场景,探索南通色织土布传统工艺、海门山歌、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红木雕刻、竹编草编传统工艺等非遗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
美食市集人头攒动,游乐区域欢笑不断……在张謇故里景区,人们沉浸式感受着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我从南京来到海门走亲戚,听说这里有个景区挺好玩的,来了以后感觉确实热闹,年味挺足。”游客邱先生表示。
据了解,春节假期期间海门常乐坚持文商旅体协同联动,精心组织新春促消费系列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潜力,为广大游客送去年味十足的新春体验,打造全民共享的文旅盛宴。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