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一直是封建专制统治,这也就表示中国古代的皇帝就是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贵的人,享尽一生的荣华富贵。而皇帝居住的地方叫皇宫,皇宫戒备森严,难进难出,并且皇宫中的东西都是非常稀缺和珍贵的。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经常会出现描写皇帝以及皇宫的影视剧,而剧中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并不全是真实的。



比如电视剧中太监在诵读皇帝圣旨时,经常会以这一句话作为开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两句话只是明清时期圣旨的开头,唐代圣旨则是“门下”两个字,元代则是“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并且明清时期的圣旨开头虽然是这几个字,但并不是电视剧中那样读的,而应该是先读“奉天承运皇帝”,后面两个字则会根据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有所改变。



大家都知道圣旨代表着最高指示,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见过,只有古代的皇室贵族或官员才有机会看见过,所以普通百姓是绝不可能拥有圣旨的。但是河北一个老农民家里却出现了所谓的圣旨,这条新闻在文学界引发了极大的轰动。2015年河北省的一位老人,虽然已年满76周岁,但精气神却很好。他经常会趁着家人外出时,打扫屋子,整理物品,有一天他翻动着桌子,结果在桌子的抽屉中看见了一卷很陈旧的卷轴,展开之后当面的内容让他很吃惊。



此卷竟为明代皇帝圣旨,圣旨当中记载了一位村民立下的功绩,老农立刻明白了这就是自己家族里的宝贝,为保存此卷,老农将此卷定期带到院中晾晒,村民们在闲谈中,得知了老人家中有圣旨这一消息,并且很快就传开了。位于河北省从事考古工作的专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来到了老农家中,根据老人所说,这一圣旨是他的传家宝,已传了十九代。



这是一本长1.92米、宽31厘米的黄绢本,专家们对其精心研究,圣旨共一百三十五字,内容为楷书。是明英宗颁给当时的户部主事郭世贤的,到现在已有573年。这位专家喜出望外,他对老人说,这一道圣旨最真实地记录下明朝时期的重要内容,并且给老人说,国家能够更好地保管这个文物,所以建议老人将圣旨上交给国家,老人听到专家的话表示拒绝,并说这圣旨是家中传家之宝,自己会好好保存的。



其实正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太悠久,很多历史上的空缺无法进行填补,所以考古学家的工作就是填补历史空缺,而怎样填补呢?除了不断研究书中记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通过众多文物上的痕迹去确定,所以民间出土的很多文物,都能够很好地证明一段历史。但至于文物是否上交,肯定会尊重主人的意见,但放在国家保管肯定比在家中保管要安全得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