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台北市中正区有一座钟楼为日本曹洞宗佛寺的残余建筑,一度成为租房、灵骨塔,还被立法委员特地在遗嘱写他的骨灰不要放在这,后差点以“日寇遗物”理由来拆除。它就是曹洞宗大本山台湾别院钟楼,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东门里、台北市青少年娱乐中心旁,为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别院的残余建筑,今属于东和禅寺所有,列为市定古迹。



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别院钟楼1930年建于大殿前,面积约廿五坪。上方钟楼系江户时代式样,屋顶为单檐式歇山并铺日式黑瓦与鬼瓦。二楼的墙原为木造结构,缘廊边有出挑平座栏杆,里面的铜钟铭有“曹洞宗 大本山 台湾别院”。下方一楼相当于寺坊的山门,采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为安土桃山时代式样建筑,用粗面石块辟拱门出入。

战后时期,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外省移民占据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别院,原先建筑与园林消失,钟楼也被违建户占据。1950年代,因台北市区人口膨胀,此钟楼被改造出租居住、还有人愿意出万元买下,让路过的何凡感到稀奇。依1957年《日刊工业新闻》台湾特派员茂野统一所拍钟楼照片,外面已有大量违章建筑,此时的钟楼木造结构大致完好,随后二十年就逐渐腐烂破损。



后来,钟楼被充当东和禅寺的灵骨塔。立法委员洪炎秋在1972年时预写的遗嘱,还特地写上他的骨灰不要置在此寺。

1992年10月,古风史迹协会理事长张璨文投稿《民生报》,表示今日在台湾的日本佛寺多已不存原貌,如真言宗的弘法寺变为台北天后宫、东本愿寺不留片甲,唯有这座钟楼尚保留原貌,着实弥足珍贵,建议台北市政府保留。继乐山文教基金会发起挽救迪化街签名运动后,古风史迹协会也发起东和禅寺护寺运动。



2006年终于修复完成,于7月21日正式开放,马英九亲自出席与延平中学高三学生卢时圣一同敲下古钟。2011年8月23日,市长郝龙斌率民政局长黄吕锦茹、文化局副局长陈冠甫等人来钟楼敲响钟,为东日本大震灾海啸亡者与金门炮战阵亡者祝祷,之后郝龙斌进入寺内诵经、上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