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维亮

如今,到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很多人过年的新选择、新风尚。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孔子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号召,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精心策划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观众在孔子博物馆看展览、听雅乐、赶大集、赏非遗、品美食,感受年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让展览唤起观众共情。春节期间,孔子博物馆推出两个特别展览。“孔府过大年文物展”作为孔子博物馆的品牌展览已连续举办六年,今年的展览以“时和岁丰”为主题,在保留孔府经典年俗文物基础上,精心挑选了数十件颇具特色、之前未曾展出的文物,介绍太平清景里孔府辞旧迎新的系列年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观众在展览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祭祀祖先是中国人春节期间重要的活动,孔子博物馆举办“商周十供特展”,以清乾隆皇帝颁赐孔府祭祀孔子的青铜礼器“商周十供”为核心展品,辅之以相关档案古籍等文物,全面讲述“商周十供”的前世今生,解读其文物价值、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观众可从中领悟传统文化中的礼乐精神,感受古老文明的悠久传承。此外,“孔府旧藏民国服饰展”“孔府旧藏锡餐具展”“孔府旧藏婚书喜启展”“孔府旧藏文房清供展”等继续在展,观众可从中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感受“天下第一家”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礼堂内,八音合奏,古韵悠扬。身着传统演出服装的乐师们为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献上了一场穿越千年的雅乐演出。这是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依托馆藏《仪礼》《礼记》《诗经》等文献资料复原雅乐,演奏《诗经》主题曲目,在他们的努力下,先秦古乐在今天重新绽放出时代新声。不少观众特地从外地赶来,纷纷表示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传统的雅乐,很受感染和感动,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春节期间,箫韶乐团的雅乐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见证。孔子博物馆黄河大集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30余家非遗传承代表项目汇聚在这里集中亮相,精彩纷呈,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巧思。大庄绢花、楷木雕刻、尼山砚等具有曲阜特色的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儒家文化传承的生动见证。孔门豆腐、孔府点心等美食受到观众追捧,锣鼓喧天的民乐表演为现场增添了浓浓年味儿。


孔子博物馆围绕传统文化和年节习俗,精心准备了众多生动有趣的社教研学项目,吸引着小朋友前来体验。绘制九九消寒图,体会寒冬中对春天的期盼;制作剪纸窗花,在方寸间展现巧手奇思;书写福字与春联,用书法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制作门神年画,让传统民俗在今天继续传承;《论语》描红,在一笔一画中加深对经典的学习;制作竹简和线装书,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儒风书韵。这些活动受到了中小学生的喜爱,很多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学习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很有意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