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之府
南宋地理学家祝穆,在他的《方舆胜览》著作中特别指出:“麻沙、崇化(今书坊)两面坊产书,号‘图书之府’。”
福建建阳刻书业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约有千年的历史。居民“以刀为锄,以版为田”。刻书作坊,鳞次栉比。尤其在南宋时期,朱熹与书坊刻书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书林建立同文书院,利用“图书之府”的丰富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先后完成《近思录》《资治通鉴纲目》《程氏外书》《伊洛渊源录》等重要著作。同时朱熹及其门人蔡元定、蔡沉、祝穆、真德秀等,从事著述活动,为建阳两坊提供大量书稿,如朱熹与蔡元定的《周易启蒙》,祝穆的《事文类聚》等等,也都推动了书坊印刷业的发展。正如理学家熊禾所说:“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精辟地道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因此南宋建阳书坊出现了一个鼎盛的黄金时期。
建阳书坊出版的图书种类和数量之多,在全国亦属罕见,行销国内外。熊禾在同文书院上梁文中写道:“儿郎伟,抛梁东,书籍高丽、日本通。”
南宋著名诗人、建阳知县刘克庄说:“两坊坟籍大备,比屋弦诵。”而且在刻字方面,创造出一种横轻竖重的宋体字;书籍排版,将正文、注疏、音释的三个单行本,并为一个合刊本;通俗小说配上插图;书籍装订,从包背装改为线装等,都是建阳书坊的首创。
现在建阳书坊,仍有书林门、积墨池、宝塔等文化遗迹,供游览者参观。自宋以来,“图书之府”就成为建阳的雅称。
艺术简介
杨耀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常务理事、楷书专委会副主任。
作品于1990年前后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十余次展览,并于其中两次获奖。1993年获上海书协“谢稚柳书法艺术奖”(提名十人之一);2008年获“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2010和2011年两度被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推为“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作者”之一;2012年获“书法报提名青年实力书家”;2014年作品参加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2015年获上海市书协书法教育奖;2017年被《书法报·书画天地》提名为“当代楷书12家”;2019年参加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特邀名家作品展等。
在理论研究上,书法及文史文章近 100篇发表于各类报刊。论文《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国展几乎看不到大楷》《由“全国楷书名家邀请展”触及的一些思考》等入编《上海书法篆刻论文集》《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论坛文集》等。2009年《晋唐小楷十家“临与创”系列》连载于书法报;2013年《楷书八家“说临谈创”系列》连载于《书法报·书画天地》;2014年《宋八家析帖系列》发表于《书法报》。
出版有《毛笔行书临写详说》(上海人美)、《杨耀扬作品集》(上海人美)、《当代中国楷书名家作品集·杨耀扬》(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杨耀扬》(中国书协主编 荣宝斋出版社)、《2011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 杨耀扬》(中国书协主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杨耀扬近影
“建阳历史文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选策划:支荣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