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四

化州各地特色年例陆续启动

化州年例

规模大、范围广、群众参与性强

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聚会

还承载着深厚的

历史文化与浓郁的地方风情

近日,由茂名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茂名十大民俗特色年例”评选活动结果已经出炉。

“茂名十大民俗特色年例”

六双花灯年例

高州忠平社年例

高州四大园年例

羊角鸡公口年例

电城妆春年例

鳌头飞马年例

长坡旺利村年例

化州莞塘村年例

长坡旧城年例

镇隆飘色年例

你最期待哪个年例

一起来了解下

01

六双花灯年例


黄信涛摄

主要活动在信宜市镇隆镇,在农历正月十七。镇隆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六双村花灯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380多年。明末清初粤西农民起义,加上鼠疫,六双村人丁减少。明崇祯二年(1629年)当地村民在元宵节期间将各村各户花灯齐集,举行游灯活动。

清代雍正及乾隆年间,六双花灯经过世代沿袭和改良,一部分客家人迁入,花灯品种和款式不断增加。清代光绪年间,花灯巡游的形式及时间固定下来。花灯制作在正月岁初,花灯巡游在正月十七。

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纯手工制作,其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充满着浓郁的岭南文化色彩。当天巡游队伍由大锣开路,按神轿、十二生肖灯、八宝灯、吊灯、走马灯等顺序,中间配以火水筒照明,队伍绵延数公里。村民摆香案祭祀,焚香祈福。

花灯巡游数十公里,重回广场燃放烟花庆祝。该活动还融入粤西木偶、古法照明火把、南派醒狮、北派舞龙、粤剧元素等。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的结合体,具有粤西古老的农耕文化形式。

02

高州忠平社年例


黄信涛摄

主要活动在高州市沙田镇,在农历正月二十一。忠平社始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原为供奉土地神社庙。该年例最大特色是花船巡游,所用花船巨大,长度10米,高度5米,重约2000斤,有“粤西年例第一船”之称。

其祭祀巡门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由4条自然村组成:水口村是早门,新村是晏门,塘边村是午门,塘湖村是晚门,每个“门首”耗时3小时。

期间活动丰富多彩,有游船、醒狮武术表演、鼓乐演奏、舞龙、飘色巡演,火把,烟花汇演等。忠平社夜晚集中摆火把回庙,上万人举着火把巡游,蔚为壮观。

03

高州四大园年例


黄信涛摄

主要活动在高州市沙田镇、宝光街道的三个村委会,涉及四大庙境:冒垌境、乌石境、龙头境、下方境。农历正月初二通过“打杯珓”仪式,确定当年年例日,每年年例在农历二月。

高州四大园年例源于南北朝冼夫人时期,经过唐宋发展,盛行在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如今是岭南地区大型年例活动之一,号称“粤西年例之王”。“四大园”原指二十四条村庄,由于时间变迁、地理合并演变为四大园。

这里年例传说与冼夫人行军有关,相传万马塘是纪念冼夫人军队饮马之地。年例当天,四大庙境花船共汇大元坡,出现粤西独有年例人潮,高潮时达数万人。夜晚村民举着火把,从大元坡上迎接花船回村庙,田野出现壮观的火龙。高州四大园年例,具有浓厚的粤西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04

羊角鸡公口年例


主要活动在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在农历正月二十七。羊角镇是粤西特大型城镇,明清古镇。鸡公岭地处羊角镇上庵村,海拔数十米,以鸡公石而闻名,附近有鸡乸岭、酒煲岭、快马岭相拥。四周一马平川,唯鸡公石岿然挺立,可四野眺望羊角镇中心地域,风光独好。

山岭古朴清幽,始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五帝宫,依山而建,恭奉华光大帝等,这里有神奇的“鸡鸣火烛”传说。鸡公口年例有340多年历史,以诸神祭祀为主,是岭南地区大型年例活动之一。

鸡公口年例以鸡公岭地域为主,涉及羊角镇四个村委会,包括上庵、竹营、青山、元田村委会,涉及60多条自然村,近十万人参与。主要祭祀、游神、粤剧演出等,展现粤西典型的年例风情。

05

电城妆春年例


主要活动在滨海新区电城镇,在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庄垌村为南宋古村,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每年定期在庄垌村济阳庙举办庙会。“妆春”是庄垌蔡氏传承中原“社火”“抬搁”游行活动而来,历经数百年来演化和发展,成为庄垌村、蔡屋村年例传统节目。

“妆春”有两种说法:一是春天到了,通过“妆春”活动欢喜迎接新春;二是蔡氏村民纪念先祖济阳公。宋末元初,蔡氏一世祖秋涧公举家从福建迁至庄垌,为纪念先祖济阳公在村里建济阳庙。正月十五为济阳公忌日,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蔡氏后人沐浴素食,纪念活动形成年例。

“妆春”曾叫“拂地”,饰演内容多是村里不光彩事情,起到鞭策警示作用。后来更新成“妆春”,现与时俱进宣传好人好事。庙会期间白天“境主巡游”,傍晚有“走公”“社戏”等内容,成为粤西沿海夜晚一道壮丽的风景。

06

鳌头飞马年例


主要活动在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在正月二十五至二十八。鳌头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飞马村为粤西古村落,人口众多,是郑姓人聚居地,至今600多年。鳌头飞马年例是岭南地区大型年例活动之一,涉及近50条自然村。

飞马年例每年从农历正月二十五开始起年例,以游神、摆宗台、舞狮、舞龙、飞马武术表演、飘色、走公为特色,当天把飞马四大公庙、相关自然村土地庙神像集中在广场,然后连续三天游神。

近年增加出阁女回娘家活动队及粤剧、歌舞、杂技魔术的表演。“狮子过山”“金狮跳梅花桩”“千人摆宗”节目,非常壮观。飞马年例期茂名市区南部数万人簇拥,车水马龙,游神队伍绵延两公里,彩旗猎猎,锣鼓喧天。飞马年例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推动乡村振兴的美好习俗。

07

长坡旺利村年例


黄信涛摄


主要活动在高州市长坡镇旺利村,在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四。农历正月十三是旺利村年例日,年例期间活动丰富,包括:正月十二晚游灯,正月十三游神,正月十三晚火把节(俗称“担火枝”),正月十四中午泼水节(俗称“捉鱼撒”)。

其中“担火枝”“捉鱼撒”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观赏体验。在正月十三晚火把节,每家每户制作一把巨型火把,参与火把巡游,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一把火把由数十支竹子制成,粗长沉重,需要数名成年男子方能举起,由家族长辈点燃火把,在村民吆喝声中,数人随着锣鼓声挥动火把,随着气流火把越烧越旺,火苗噼里啪啦作响,往天上蹿。火把队伍穿越村野,黑夜只见火龙巡游,十分壮观。

在正月十四中午“捉鱼撒”习俗,相传有两百多年历史。准备好大水缸,村民拿来锅碗瓢盆围聚一起,纷纷把钱币投进水里,或洒向天空,孩童跳跃争抢,村民同时泼水,越抢越热闹,以此祈求新年风调雨顺。

08

化州莞塘村年例


主要活动在化州市笪桥镇,在农历正月十八。莞塘村年例迄今500多年,年例当天,莞塘村家家张灯结彩,村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还有盛大的舞狮、粤剧、歌舞、马戏团表演,夜晚在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大唐文化广场盛放烟花,寄意莞塘村村民风调雨顺,兴旺发达。

09

长坡旧城年例


主要活动在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委会,在农历正月十五。长坡旧城位于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是冼夫人文化发源地之一。长坡旧城遗址为南朝电白郡、电白县治所和高州、高州路、高州府的治所遗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距今1490多年。

冼夫人诞生在高凉郡,她与丈夫冯宝曾定居长坡旧城。之后形成冼夫人信俗,包括“姑太更衣会”“冼太探外家”“冼太诞辰和年例期冼太出游”。冼太诞后在旧城冼太庙举办劏牛会,源自冼夫人犒劳三军的习俗。旧城年例以游神、摆宗、武术表演、粤剧等为主。起年例,冯氏人造纸船,采香符,扎火把,做彩灯,备祭品。

正年例,由道士开道,彩旗队在前,高州八音锣鼓队前行,巡游队伍有冼夫人神轿。年例尾,游神队伍回到旧城冼太庙,请冼夫人神像归座。长坡旧城古城墙年例宴会,是高凉文化典型活动之一。

10

镇隆飘色年例


黄信涛摄

主要活动在信宜市镇隆古城,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包括祭祖、舞狮、歌舞表演、年例宴、飘色游行。镇隆社区飘色艺术传承久远,迄今三百多年,吸收佛山、梅菉等地飘色精华加以创作发展起来。

飘色,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由三四人推着一张色台,凌空飘起造型各异的人物或动物,仅靠一根色梗支撑,犹如腾云驾雾般展现在人们面前。镇隆社区飘色游行,以“板”为单位,每板由若干小孩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多取材神话历史故事、传统戏剧场景,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貂禅拜月”“大闹天宫”等,后融入舞蹈、杂技造型,凌空漂浮,使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彩。

飘色巡游时,舞龙舞狮队在前开道,然后仪仗队,头锣头牌、花篮、担子和各式旗帜组成,妙龄少男少女“行街”。飘色游行队伍沿着沙街、窦州古城、镇政府、窦江亭的路线前进,吸引超过数千人参与其中。以上流程在镇隆社区持续三天。年例活动结束后,人们在祠堂最后一次祭拜,以祈求年内平安顺利。来源:茂名市文化馆 茂名日报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