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内卷"和"躺平"齐飞的时代,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一边眼红别人的卓越成就,一边把自己的平庸甩锅给天赋和运气。

最近读了一本书《跨越不可能》,作者是史蒂芬·科特勒,2021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早就寄给我了,一直躺在书架上吃灰,结果一读之下,简直是相见恨晚,恨不得早点翻开!

我看完后给我读研究生的大宝推荐,也给我们公司的10多位核心管理层推荐好好读读。

因为这本书很好回答了一个问题:那些做出别人眼中不可能业绩的人,到底是因为天赋,还是运气,还是有客观的规律?

如果让我说,人如果真的能获得真正超级卓越的成功,天赋占30%,后天成长环境占40%,运气占30%。

大部分普通人追求的卓越成功,其实对天赋的要求并不高,顶多10%的比重,大家都够得着这个门槛;

要成功,的确要先发疯。

我这里的所谓发疯,是指你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后天训练,这对一个人的自律性有巨大的挑战,难度堪比减肥成功或者戒烟成功。

有运气是不行,但普通人指望运气可不行,只能选择努力。

怎样努力?

作者说不是拼一万个小时,而是——培养像高手一样能长时间保持进入心流状态工作的能力。

普通人要超越自身极限并成功,必须一步步打造四个特质:强烈的动机,良好的学习力,过人的创造力,进入心流的能力。

1、动机:点燃内心的火焰

动机不是简单的"我想要",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渴望。

这种渴望不是你对火锅的执着,对奶茶的迷恋,这些需求其实你随时可以放弃的。

科特勒在书中揭示,顶级表现者的动机往往来自于"超越自我"的深层需求,而非外在的奖励,只要有一口气,就想做到。

在极限运动中,运动员们常常面临生死考验,正是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支撑着他们一次次突破生理与心理的极限。

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动机,应该来自于对自我实现的渴望,而非外界的压力或诱惑。

培养持久动机的关键,在于将目标与个人价值观深度绑定。

当我们做的事情与内心最深处的信念产生共鸣时,坚持就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

2、学习力:重塑大脑的奇迹

学习力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一种认知升级的能力。
科特勒指出,顶级表现者都具备"元学习"能力,即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掌握新技能。

书中介绍的"刻意练习"方法,颠覆了传统的"一万小时定律"。

真正的刻意练习,是不断突破舒适区,在挑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这种方法虽然痛苦,却是通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3、创造力:突破思维的边界

科特勒还说创造力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技能。
没错,你也能成为创意大师,只要你别再整天刷短视频。
重点是顶级表现者追求突破性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处。
"跨界"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方法。
研究证明绝大部分人在孩子阶段,都有很强创造力,只不过成年后,这种创造力逐步退化了而已。
那些超越极限的顶级表现者,不过是具备了成人阶段的执行力,又长期保持儿童阶段的创造力。
该他赢。

4、心流:进入巅峰状态的密码

科特勒过去职业生涯里花了20多年时间采访了很多极限运动员,发现他们并没有在陌生的环境里刻意训练,甚至每一次挑战都是全新挑战,无法训练,要么成功,要么赌上生命的代价。

但他们都说进入挑战时,人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也特别愉快。

心流是进入巅峰状态的密码,对普通人来说,心流状态就像中彩票一样可遇不可求,但别灰心,科特勒教你如何把中彩票的概率提高到每天一次。

《跨越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清晰的"卓越地图"。它告诉我们:卓越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愿意付出努力的人都可以达到的境界。

史蒂芬·科特勒的《跨越不可能》这本书不是一碗简单的鸡汤,而是一份基于科学研究的"卓越配方",当我们掌握了动机的密码、学习的艺术、创造的法门和心流的奥秘:所谓的"不可能",不过是尚未被征服的"可能"。

所以,别再躺平了,起来嗨,去征服你的'不可能'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