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解放前的东北土匪,那简直不要太嚣张,他们的数量十分庞大,落草为寇的土匪们为祸乡里。著名的“东北王”张作霖早年间也是胡子出身。所谓的胡子,其实也是土匪,只不过“胡子”这种称呼一般都在中俄边境地区。
东北土匪
当时的东北有很多俄国人,尤其是在俄国内战时期,以及日俄战争时期,双方在东北较量的很凶。国民党军阀之中,也不乏混迹在东北起家之人,主要就是靠和俄国人周旋拿到第一桶金。而张作霖出身绿林,敢打敢拼,打出了一份家业以后,主要靠与日本人周旋获利,这才在东北做大做强。
东北当年的土匪除了这部分靠俄国人和日本人起家的以外,再就是山东过来的响马。无论是名声大噪的座山雕,还是家喻户晓的杨子荣,他们都是山东的响马出身。杨子荣为何能够对付座山雕,主要是杨子荣太了解响马的这一套黑话和行事作风,否则“外行”想对付座山雕真不容易。
除此之外,东北的土匪还包含了一些小股土匪,基本上不是各地的恶霸,就是吃不上饭被迫落草为寇的可怜人。东北的土匪曾经数量十分庞大,仅在河北承德一带,就曾经啸聚过数万的土匪(河北承德曾经属于东北地区)。
东北土匪为何能够如此嚣张行事?究其根本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东北土匪的“六大件”,绝对是东北土匪能够横行一时的关键。
六大件备受欢迎
第一大件绝对是枪,其他东西无论多么重要,那都得往后排一排。而土匪当时最喜欢的手枪,肯定是毫无争议的毛瑟M1896手枪,也就是咱们俗称的盒子炮和驳壳枪,当然也有人称它为匣子枪,叫法很多,但所指的都是一把枪。
驳壳枪是一款优秀的自动手枪,原产自德国的毛瑟兵工厂。这把手枪虽然是短枪,但最初生产出来的销售对象,定位在军队。为了适应战场作战需求,驳壳枪虽然是短枪,但枪管很长,而且装弹数量远比其他普通手枪多,估计是想打一个差异化。
然而在销售的竞争中,被寄予厚望的驳壳枪却没能胜出,败给了后来更受欢迎的鲁格。只不过,驳壳枪到了中国以后,瞬间改变了别人眼中的刻板印象,从不受欢迎变成了抢手货。尤其是东北的土匪,几乎都对驳壳枪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均以身上挂一把驳壳枪为荣。
驳壳枪为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当时中国正值战争时期,欧美国家为了对付咱们,长期对中国出口武器进行制裁,导致中国的进口武器很少。最重要的是,这种驳壳枪属于短枪,又不在禁制枪支的范畴,所以广为流行,不仅各个军阀喜欢,东北土匪也喜欢。
驳壳枪被土匪们视为珍宝,平日里自然少不了维护,软硬枪套就成了必备的配套用品。软枪套由牛皮制成,优点是轻便耐磨,但对枪支的保护有限。硬枪套是用木头打造,木盒外又套了曾牛皮,主要是为了防水和挂腰带。
硬枪套比软枪套对枪支的防护效果更佳,但这一点并非是大量硬枪套被使用的原因。硬枪套除了能起到保护作用以外,战斗时还能与驳壳枪的枪柄连在一起,将驳壳枪改装成一种类似卡宾枪的形态,硬枪套也就随之变成了枪托,实用价值很高。
除了枪套以外,用驳壳枪的队伍和土匪队伍都喜欢配上弹药盒。弹药盒也是牛皮制成,里面的空间刚好可以放入2个桥夹,或者20发子弹的弹夹。一开始这种弹药盒数量不多,根本无法满足作战时对弹药的需求,弹药盒的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制造出了“九龙带”,让每人可以带200发子弹。
第二大件同样是武器,但不是火器了,而是冷兵器。当时的东北土匪基本上都骑马,为了配合骑马作战,很多土匪除了喜欢带驳壳枪以外,还喜欢带一种大砍刀。这种大砍刀在马背上挥砍时,威力很大,一般的步兵都难以抵挡,更不要说没有训练过的普通人了。
这种大砍刀除了威力大以外,还有经济实惠的优点,而且打造的难度也不大,只要有铁匠就能打造,可以随时补充损耗。
第三大件便不再是武器了,而是皮大衣。或许在南方对皮大衣的作用不必在意。但皮大衣在寒冷的东北,那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能够帮助土匪抵御严寒。当年东北土匪穿的皮大衣种类繁多,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制衣的材质,鹿皮、熊皮、狼皮、貂皮等等都是常用材料,都是现在根本不能用的材料。
第四大件保暖物品,是一种保护手不被冻伤的手套,但不分五个手指。用当时土匪的黑话来讲,这东西叫“手罩子”,而东北人更多的叫法则是“手闷子”,也有人叫“手闷儿”。这种“手闷子”有的用棉花做,有的也用动物皮毛做,由于不分开手指,所以保暖性非常好。
而且,两个手闷子中间还会用一根绳子连接,平时不戴时就直接挂在脖子上。早期是方便干活儿时存放,土匪马上作战时也方便,后来东北孩子也延续了这种戴法。
第五大件叫靰鞡鞋,主要用皮毛和靰鞡草制成,有些土匪为了防止鞋底磨损,还会在脚跟位置安装上铁质的鞋掌。采集足够的靰鞡草以后,塞在鞋里面可以有效保暖,但缺点是脚出汗会让靰鞡草潮湿。
为了避免第二天穿时潮湿或者发霉,当天晚上可以拿出靰鞡草,放在火炉和火盆旁边烤一下。但要注意的是,穿这种鞋要进行绑腿,这一点对于骑马的土匪而言倒也不算麻烦,毕竟绑腿对骑马有利无害。
第六大件仍然是保暖的东西,这也足以说明保证生命力才能保证火力输出的硬道理,古代盔甲比武器重要也是这个道理。今天要说的主角,便是东北当年盛行的狗皮帽子,顾名思义是以狗屁制作而成,不仅皮毛顺滑,而且十分保暖。枪有替代品,刀有替代品,但若论东北保护头部温暖的物品,狗皮帽子绝对算得上独一无二的物品。
不是特别冷的时候,两个护耳部分可以折叠上去,用两个短绳绑在一起固定在帽子上方。天气特别冷,尤其是刮凛冽寒风之际,又可以随时放下护耳,避免耳朵冻伤。狗皮帽子的名声很大,作用也不小,四野南下时更是让“狗皮帽子”的名声大噪,只要敌人见到狗皮帽子,就知道战斗力极强的四野来了,顿时吓得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