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的当下,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当前体育教材暴露出诸多问题,使得重视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迫在眉睫。日前,在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吕型伟书院举办的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联谊会上,多位深耕体育教育领域多年的专家汇聚一堂,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旨在为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探寻有效路径。
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指出,在体育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单元教学模式的大力推行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项目繁多、蜻蜓点水、缺乏系统、学段脱节等现象。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组织开展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内容体系的教学。体育单元教学,能够对学生体育学习进程中的知识体系、技术要点以及技能实操进行全方位、系统性且逻辑性的教学引导。而这一切都需要有高质量的体育教材作为支撑。
高质量的体育教材应具备哪些条件?系统性与连续性成为两个关键点。多位老师认为,系统性与连续性对于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卜洪生认为,教材的系统性体现在其内容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其中不仅涵盖了广泛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教材的连续性则通过逻辑清晰、有条不紊的内容安排得以实现,确保了知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传授,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符合。以篮球运动为例,教材应按照“变向换手运球(水平三)”“行进间低手投篮(水平四)”“传切配合(水平五)”逐一展开。
徐阿根指出,就课程内容而言,当前体育教材确实存在衔接性不足的问题,课程安排的起点也不够明确。体育教材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也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对教研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材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徐阿根提出单元教学文本的撰写建议:单元学习的主题、单元设计的思路、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进程、每个学习进程的设计。
从最初的体操课,到后来的体育课、体育与保健课,再到如今的体育与健身课、体育与健康课,课程名称几经更迭,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已历经十余次的改革与调整。上海市特级教师施履冰认为,体育课程名称的多次变更,反映了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更从侧面暗示了体育教材编写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此次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联谊会由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沈洪主持。会议为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新思路,对体育教材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深刻意识到重视体育教材编写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展望未来,上海市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汲取本次活动的智慧结晶,持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而重视体育教材的编写工作,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只有不断完善体育教材,才能为体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多元的体育教育环境,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