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关于不生气的忠告,我们看过很多。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还是一个问题。
人一旦到了气头上,就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停不下来了。
因此,寻找不生气的智慧,是人生的必修课。
建议你,生气的时候,默念以下几话,就不气了。
01
生气是二次伤害自己,没必要。
有一个叫张爱财的作者,写了自己收养的一只猫。
猫本是生活在一家蛋糕店里,主业是驱赶老鼠。但是店铺的主人很苛刻,总是把猫锁起来,也不给很多食物。
猫来到张爱财家之后,吃好喝好,睡觉好,很快就变得幸福了。
某一天,蛋糕店老板到张爱财家做客,猫吓得瑟瑟发抖。接着,猫又一顿乱叫。
从潜意识里,可以发现,猫怕再次送到蛋糕店,也把店主当成了仇人。这一天,猫的记忆是痛苦的,每一种行为都在伤害自己。
事实上,不管是人,还是猫,生气是本能,但都会伤害自己。让人的脸扭曲起来,人的内心很难受,眼神里是凶光,脑海里是悲伤的画面。
一次次生气,那就是一次次伤害自己,真的是活受罪。
你有必要伤害自己吗?你还是健健康康地活,不必对任何人生气。
02
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没价值。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你一生气,把电脑敲打一顿,把电视机砸了,把手机丢了。但是问题仍旧存在。
更可怕的是,你生气时的行为,带来了电视、手机、电脑的问题。你只能是,后悔,持续后悔。
见过一对夫妻,生气的时候,把电饭煲砸了。但是第二天,还是要煮饭。因此,他们不得不掏钱,去买一个电饭煲。
因为小事生气,导致大事发生。事情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还导致你自身的价值在降低。
没有价值的事情,你反复去做,这不是愚蠢吗?还是别做了。
03
生气是你本事不够,明白了。
春秋时,孔子去楚国。
国君拿出一个九曲明珠,中间有一个小孔。
国君问:“先生你多才,如何才能把丝线穿过小孔呢?”
孔子和弟子们,忙得团团转,都没有穿孔成功。有人开始暴躁了。
孔子立马冷静下来,想到半路遇到的一个采桑女。然后派弟子去求助采桑女。
原来,让蚂蚁把丝线带过去,就行了。孔子得到方法,就释然了。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我们办不到,就愤愤不平;有人安排我们做点什么,做不到,就认为对方在刁难自己......但凡种种,都是你的智慧不够。
你能够迎刃而解的时候,非常开心;处处受阻的时候,非常难受。这就是人性。
让你生气的,就是考验你的,是给你一次提升本事的机会。明白了,就好了。
04
生气的源头是小事,不值得。
夫妻斗几句,就把电饭煲丢了;父母和儿女吵几句,儿子十年不回家,宁愿流浪;夫妻一生气,就离婚了;兄弟闹起来,就把房子拆了......这后果多严重。
你看看原因,就是小事引发了争吵,然后生气了;你看看后果,房子没有了,流浪十多年,夫妻离婚了。对比一番,后果比原因,是严重无数倍的。
为什么要让小事,变成了阻碍人生,破坏家庭的大事?明显是你没有看清楚,原因、后果,两者之间的价值差。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引发龙卷风。一次生气,可能带来灾难。
正确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05
生气是别人的奸计,离远点。
三国时,诸葛亮去攻打曹魏。
司马懿作为曹魏的主将,带兵出征,却屡次失败。
为了保全实力,司马懿闭门不出,就是不接受诸葛亮的挑战。
诸葛亮派人到司马懿的阵营叫骂,又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就是不生气,不冲动。
两军对垒多年,诸葛亮终于无计可施,退回蜀国去了。
毫无疑问,要是司马懿生气了,就中计了。在兵法上,这是“激将法”。
动了对方的愤怒点,让对方气急败坏之下做出决定,这是计谋。
距离那些触怒你的人,远一点。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你会发现,你越不生气,对方越拿你没辙,并且对方会郁闷,生气。这就把计谋,倒过来了。
06
生气是一时半会的事,会过去的。
再大的雨,下了几天,也就停了。
再大的风,刮个不停,也就歇着了。
冬天过了是春天,夏天再热,也会被秋天取代。
哪有什么人,会一辈子生气呢?哪有谁,一辈子纠缠你不放呢?
真的不要因为一时半会的事情,就持续生气,导致持续浪费时间。
既然生气的事情,迟早会过去,为什么不让其早点过去呢?
人就活几十年,生气一天,浪费一天;愉快一天,得到一天。
往前看,你才会遇到风景,年年岁岁有春天,岁岁年年有收获。
07
教育专家卢勤说过:“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
人,经历多了,经验多了,那就什么都看得惯,什么都看得透。
反正被人踩了好多次,也不差这一次。
但凡聪明的人,都习惯笑着低头,总是第一时间止损。
放过了别人,就是放过了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