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李丽、梅花整理,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新译红楼梦》,(清)曹雪芹撰,(清)哈斯宝蒙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抄本,线装,蒙古文,共2函20册40回2557页,页面尺寸高18.2cm、宽12.5cm,每页9行,每行10字。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藏,列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为06729。
《新译红楼梦》是一部集翻译、评论、插图为一体的著作。哈斯宝将曹雪芹的120回《红楼梦》节译成40回蒙译本,并撰写《序》、《读法》、《十二钗正册判词》、《十二钗综曲》、《总录》、《红楼梦》回目和40篇回批,绘制《十二钗正册图》11幅,在每回的批语中,对小说进行评价或推介,致使通俗易懂。
目 录
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影印本序
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影印本学术导论
读法
十二钗正册判词
十二钗综曲
总录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五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第六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七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八回贤袭人娇嗔献良箴 呆宝玉听曲悟禅机
第九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十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埋香坟残红碎明心
第十一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十二回 生情疑飞燕分一心 借扇机杨妃带双敲
第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十四回 泪珠绢剖腑潇湘馆 鸳鸯绣梦兆绛芸轩
第十五回 秋爽斋偶赋海棠诗 藕香榭又和螃蟹咏
第十六回 史大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十七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老醉卧怡红院
第十八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二十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二十一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二十二回 思古人黛玉作新赋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二十四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二十五回 俏丫头抱屈夭风流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二十六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二十七回 试文字提亲定未来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第二十八回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佛口蝶心宝玉释疑
第二十九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通灵宝玉遭奇祸
第三十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三十一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阁成大礼
第三十二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三十三回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三十四回 锦衣军抄查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三十五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三十六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数尽返金陵
第三十七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阻超凡绣院尽人仪
第三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孤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三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四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后记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影印本序
张庆善
将哈斯宝蒙古文《新译<红楼梦>》钞本影印出版,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人们多年的期待。它的影印出版无论对于《红楼梦》译介研究、《红楼梦》传播研究,还是对清代蒙古族文学研究,蒙汉两大民族的文化交流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译红楼梦》原文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哈斯宝就将《红楼梦》翻译介绍给蒙古族人民,并写下了四万余字的批语。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和批语在《红楼梦》研究史、翻译史上,乃至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这位杰出的蒙古族翻译家和文艺理论家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
根据他的批语,只知道哈斯宝号施乐斋主人、耽墨子。他曾于嘉庆皇帝六十寿辰的时候,因事到承德府,“我每到一所厅堂,定要看看对联,遇见一座牌楼,总要欣赏题诗。”能赏联鉴诗,证明他这时(1819)已经成年,年龄不会太小。而他又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为《新译<红楼梦>》写序,因此可以知道哈斯宝是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的人。
他有一个弟弟,家中还有小厮,家境应该比较好。他的家大约离承德不远,有人推测哈斯宝可能是卓索图盟人。卓索图盟是漠南蒙古族诸部中距离内地和北京最近的地方,而且是中原和东北联系的要冲,是清朝皇帝朝谒旧都盛京的必经之路。所以这里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受内地汉族文化影响较深。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哈斯宝能精通蒙汉两种文字,且博学多才,有那么高的文化修养。
《哈斯宝生平之研究》(蒙文版)
无独有偶,1837年尹湛纳希出生在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当哈斯宝为《新译<红楼梦>》写序的时候,尹湛纳希已经10岁了,而若干年后,他受《红楼梦》的启发和影响,创作了《一层楼》《泣红亭》两部长篇小说,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揭开了蒙古族文学发展的新篇章。
看来,说哈斯宝是卓索图盟人,是极有可能的,这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哈斯宝、尹湛纳希这样精通蒙汉两种文化的杰出人物。
毫无疑问,哈斯宝是《红楼梦》翻译史上的第一人,准确地说他是第一个翻译《红楼梦》的人。哈斯宝蒙古文《新译<红楼梦>》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红楼梦》译本,也是全世界第一个《红楼梦》译本。
哈斯宝具体翻译《红楼梦》的时间,研究者还有不同的观点,但不管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还是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前后,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都是《红楼梦》翻译史上的第一个译本。
在哈斯宝《新译<红楼梦>》之前,虽有英文《红楼梦》翻译发表,但仅是翻译《红楼梦》中的一首词、片段文字或是几回。而这些翻译,并不是为了介绍《红楼梦》,基本上都是为了学习汉语语言。因此,这些都不能算是《红楼梦》“译本”。
原书插图
世界上第一个《红楼梦》全译本,是朝鲜文乐善斋本,翻译的时间大约是光绪十年甲申(1884)前后,比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晚了很多年。直到1893年才有了真正的英文译本,这就是英国人H•裘里泽的节译本,翻译了《红楼梦》第一至第五十六回。
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虽然也是一个节译本,仅有四十回,但它涉及全书一百二十回。
据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告诉我,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将原著近三分之二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又增写了不少原著中没有的内容,正如哈斯宝自己所说:“我要全译此书,怎奈学浅才疏,不能如愿,便摘出二玉之事,节译为四十回。故此书亦可名之为《红楼小梦》了。”
哈斯宝说的是实话,但他的《红楼小梦》,无论是“增”还是“减”,都体现了他对《红楼梦》的基本看法,体现了他的文学观念,尤其是与他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看法有密切关系,这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新译红楼梦回批》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人们刚刚听说在内蒙古发现了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以后,在学术界、红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我们看到了亦邻真先生翻译的《新译<红楼梦>回批》,哈斯宝及其批语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尤其哈斯宝回批表现出的理论水平和人文情怀,更是让人们赞叹不已,不久研究哈斯宝就成为红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回批》出版四十多年来,关于哈斯宝的研究,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认为,今后的研究空间还很大。
在哈斯宝研究中,除对《新译<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外,还应该加强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对蒙古族文学到底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哈斯宝与尹湛纳希的关系及其比较研究。
据有关专家研究,尹湛纳希的小说明显地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这与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及其回批是否有关系?哈斯宝在《新译<红楼梦>回批》中,对长篇小说创作有很多精彩的见解,对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等都有精彩的见解,这些见解是否对尹湛纳希的创作产生过影响?也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尹湛纳希塑像
《红楼梦》的翻译及其在蒙古地区的流传,对蒙古族文学发展的影响,哈斯宝的批语对蒙古族文学理论发展的影响等等,都应该成为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即是蒙古族文学与汉族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产物,又对蒙古族文学艺术产生积极影响,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主题。
我还特别希望有人把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做些比较研究,不是简单的内容对比,而是研究哈斯宝的翻译策略、翻译艺术、文学理念等等。
在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回批》中,他对生命、对时光、对人生的感悟,与曹雪芹是那样的一致。他自称是曹雪芹的知音,并非夸耀之词。这对研究哈斯宝的思想和《新绎<红楼梦>》及其回批,都是很有价值的。
哈斯宝在回批中有一段话,给我很大的震撼,他说:“曹雪芹先生是奇人,他为何那样必为曹雪芹,我为何步他后尘费尽心血?明白了。步他后尘费尽心血,我也成了一个曹雪芹。那曹雪芹有他的心,我这曹雪芹也有我的心。但悲我已得知他的心,而谁又知我心。”
《哈斯宝研究概略》(蒙文版)
哈斯宝读《红楼梦》、翻译《红楼梦》,怀着怎样的悲愤之心,这对研究哈斯宝的人生,研究他翻译《红楼梦》,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哈斯宝的译、批都是用清代的规范蒙古文即所谓“古典蒙古语”写成的,翻译准确,文笔精练优美,风格鲜明独特。
哈斯宝对曹雪芹的艺术才华和笔力十分崇拜,他称赞曹雪芹是奇人,文章有天工之巧,说:“这部书的作者,文思之深有如大海之水,文章的微妙有如牛毛之细,脉络贯通,针线交织。”
又说:“读此书,若探文章的神灵微妙,便愈读愈有味,愈是入神;若追求热闹骚噪,便愈读愈乏味,愈是生厌。”不难看出,哈斯宝对《红楼梦》的艺术鉴赏水平是相当高的。
哈斯宝十分欣赏《红楼梦》的艺术构思,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段,他评价说:“村肆沽饮一段,好比把一绺长发盘在头顶,荣宁二府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人,一时间丝毫不紊,一件件一桩桩,由冷子兴口中道出,听起来不就像把千丝万缕拢到一起,用绳子结起来一样么?在这一席话里,荣宁二府那许多事,那许多人,虽不在本回出场,却都跃然纸上,犹如在场,这就是旁敲侧击之法。在下一回里这些人物一个接一个上场,在读者心目中似曾相识,全靠本回这一席话。”
《哈斯宝与明清小说评点家比较研究》(蒙文版)
哈斯宝分析的生动细致,非常有道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确实为全书情节和人物的亮相,首先做了简明而生动的介绍,这是极为巧妙的艺术设计。
哈斯宝对《红楼梦》写人写事的神奇笔力赞不绝口,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宝玉、黛玉、袭人、紫鹃四人对哭一段,哈斯宝批道:“笑中必有兴,哭中自有悲。此书令人爱死处就是,本来写一人悲泣就已很难,更不必说两人哭泣之衰了。书中写的由两人到三人,由三人而四人,且四人虽为一事而哭,但各怀心事,便绝妙无比了。黛玉哭的是有口难言心中话,宝玉哭的是有话说不到心坎上。袭人哭的是宝玉如此倾心黛玉,自己终将如何?如果落个黛玉之下,便权势全休。紫鹃哭的是黛玉若为宝玉这般劳心,病怎能好?要是病的不可收拾,自己又将靠谁?所以,黛玉的哭是苦的,宝玉的哭是涩的,袭人的哭是酸的,紫鹃的哭是辣的。”
如此分析,细致生动,可见哈斯宝鉴赏之细,体会之深。
哈斯宝还多次谈到《红楼梦》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突出,鲜明生动,如在《新译<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批中,他不无感叹地说:“写贾政,活龙活现地写出一个气急败坏的父亲。写王夫人,逼真勾画出一个疼子心切的母亲。尤其老夫人,写得同老婆子毫无二致。写众人,也各具特色。写气急,令人毛发悚立。写哭号,是人心肠随动。以次看去,种种情景跃然纸上,真是作丹青也画不出。作者的笔,已经到了如此妙境。若写会稽起兵,乌江自刎,不知要使多少英雄豪气横发;若写白帝城托孤,五丈原祭星,又不知要使多少忠臣热泪满襟。”
《和谐匀称的创作论——论哈斯宝、尹湛纳希小说观》(蒙文版)
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对《红楼梦》的艺术见解,这是哈斯宝评点《红楼梦》的一个突出特点。如在《新译<红楼梦>》第三回,他用小姑娘想捉蝴蝶,巧妙地比喻《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就十分形象生动。
他说:“进了荣国府,想这次可要见到宝玉出场了,不料又从贾母起,写了邢王二夫人、李纨、凤姐、迎春三姊妹,还有贾赦、贾政,宝玉仍不出场。这又何异于巴望蝶儿落在花上,蝴蝶偏偏忽高忽低,时上时下地飞来飞去,就是不落在花儿上。这与忍性等到蝴蝶落花上,慌忙去捉,不料蝶儿高飞而去,又有何异?使读者急不可耐,然后再出场,才能使他们高兴非常,心花怒放。呵,作者的笔是神是鬼,为何如此细腻工巧?”
曹雪芹写得好,哈斯宝也批得好,这种形象生动的评语,在哈斯宝笔下处处可见。在清代的《红楼梦》评点中,哈斯宝的这一特点表现的最为突出,确实不同凡响。
哈斯宝注意到《红楼梦》大都是写平常家庭生活琐事,但他认为:“此书凡写实事都不平淡描述”,而是在平常的事物中,写出不平凡来。尤其是作者极善于在“写同类事定要写出两样”,绝不雷同。比如,薛蟠与刘姥姥两个人物的逗笑,哈斯宝作了一个精彩的分析,他说:“本书写红火热闹处,定要两事遥遥相对,写一样的两件事,又同又异,异中见同,缝合的十分工巧。”
《哈斯宝研究论文集》(蒙文版)
接着他列举了第十一回的薛蟠和第四十回的刘姥姥两件事,指出:“薛蟠和令是顿时着急,刘姥姥和令却想了半天。薛蟠说出的话句句讲他的行径,刘姥姥的每句话都是她的见识。薛蟠的动作都是出于真情,刘姥姥的举止全是故意作戏。真真假假,是本书的一条大纲,这就是遥相对称,是同而异。”
薛蟠与刘姥姥同是逗笑,又都是在宴席上,都要行令,作者却写的别开生面,是同而异,妙不可言。薛蟠的急,刘姥姥的慢,薛蟠的真情,刘姥姥的装腔作势,两相比较,确实更能看出曹雪芹非凡的笔力和艺术匠心。而哈斯宝细腻的分析,则表现出他对曹雪芹艺术成就的深刻理解和非同一般的鉴赏能力。
哈斯宝对《红楼梦》诸多精彩见解,的确值得称道。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有很高文化修养和理论修养的评论家,哈斯宝并没有停留在一般的艺术鉴赏和评论上,而是通过回批,阐发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理论见解,特别是关于小说创作的技巧与理论,这在清代《红楼梦》评点派中,是出类拔萃的。
哈斯宝无疑是他那个时代蒙古族杰出的人物,他的《新译<红楼梦>》及其回批,不仅是蒙古族文学中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他对《红楼梦》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的评价比较偏激,但他对《红楼梦》的艺术分析却不同凡俗,别有见地。特别他在长篇小说创作理论上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为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哈斯宝研究及其它》(蒙文版)
我不懂蒙古文,但据对哈斯宝《新译<红楼梦>》深有研究的陈岗龙教授告诉我,这次影印出版的内蒙古图书馆藏道光二十七年(1847)钞本,是目前已发现的哈斯宝《新译<红楼梦>》钞本中最完整最好的本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哈斯宝《新译<红楼梦>》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生动体现。我相信这个本子的影印出版不仅对哈斯宝研究,对蒙古族文学艺术尤其是对蒙古族长篇小说的研究,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它还必将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是为序!
2024年4月29日
于北京惠新北里
《蒙汉文学关系史》
后 记
历史上,汉、满、蒙古等各族人民在语言、生活方式、精神领域、社会活动等层面深入互动交融,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清代以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蒙古族中广泛传播。其文本不仅以汉文的形式流传,同时蒙古族文人也将其大量翻译成蒙古文。这些流传下来的古籍藏量丰富、版本珍贵,真实反映了中央与边疆各民族的文化交融。
《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研究集》
鉴于此,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与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精诚合作,联合开展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整理出版项目,计划将20卷、40回的古籍原件以原尺寸排版成双页一版的大16开3册书籍影印出版。
2023年底,该项目通过公开申报,成功立项为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确定列入“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出版书系”。
为做好《新译红楼梦》的研究阐释和整理出版工作,特邀请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红学专家张庆善作《影印本序》,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指导并参与该项目研究整理工作。
关于该古籍的版本和研究的详细情况已在前文中交代,在此不作赘述。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对原古籍作者哈斯宝的研究非常活跃,其中“哈斯宝究竟是谁的研究”一直没有确切的论证,一直是研究领域比较关注的,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发布很多,现梳理介绍如下:
内蒙古大学巴·格日勒图教授在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研究论文中提出“哈斯宝是一位文人”的观点,他在《蒙古文叙事史》一书中认为“哈斯宝是土默特右旗台吉, 生活于嘉庆年间至道光年间的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理论评论家”,还在《哈斯宝在蒙古文学中的历史地位》一文中依据哈斯宝记录的事例,提出“哈斯宝是与尹湛纳希家族无关的另外一个人”的观点。
《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
呼日勒沙教授在1980年发表的《哈斯宝及其翻译的红楼梦和尹湛纳希及其著作的关联性》一文中,对哈斯宝和尹湛纳希的思想、写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二人作品的翻译与批注风格一模一样, 并且在未找到关于哈斯宝的确切认证之前可以说尹湛纳希的作品受到了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与批注的深刻影响”的观点。
波列沁·达尔罕教授出版过《哈斯宝传记考》《哈斯宝研究概略》等书,他在1986年发表的《〈新译红楼梦〉与〈一层楼〉的同元素对比》一文中,对这两部著作作了详细对照,列出典型的同元素,得出两部作品出于同一个人的结论, 提出“哈斯宝是汪钦巴拉”的观点。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高娃研究员在《中国蒙古学》(2013年第4期)发表的《〈新译红楼梦〉是谁、何时翻译的》一文中,在对哈斯宝是成吉思汗的世系、关于哈斯宝记述的真实性、《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时间、发现的时间等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哈斯宝是尹湛纳希”的观点。
近期, 额尔很巴雅尔教授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新译红楼梦》(1879年)抄本原件整理后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并在该书中附上《哈斯宝传记史》《哈斯宝的思想》《哈斯宝的贡献》《哈斯宝的论断》《不同抄本比较》《哈斯宝与金圣叹的形象学比较》《写作过程分析》等多方面比较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为哈斯宝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基础资料。
《1879年新译红楼梦手抄本影印》
无论哈斯宝的身份、传记是何,我们不在此考证,但哈斯宝用蒙古文翻译的《新译红楼梦》无疑是蒙古文翻译史上的一部珍贵经典著作, 不仅是研究汉文和蒙古文文学方面深度联系和交流融合的文学经典,更是实证各民族文化汇聚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文献史料。
本书从项目论证阶段起,就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尤其是得到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的具体指导,在编纂思路、整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同时也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本书编纂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有力保障了整理编纂工作顺利开展。
《新译红楼梦》回批手抄本
经过我们多方努力,哈斯宝蒙古文版《新译红楼梦》初稿于2024年6月交付远方出版社,相信这部作品的出版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重要资源。在此,谨对本书在搜集、整理、研究、出版过程中给予宝贵支持和热情帮助的单位、专家学者和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讹误和不足,敬请各位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整理者:李丽梅花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