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
首都之窗记者 刘嘉伟 摄
1月21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相关负责同志就《若干措施》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都之窗记者 刘嘉伟 摄
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介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业是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是发挥北京“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双重优势的重要着力点,已成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丰富高质量科技供给,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刚刚召开的北京两会上,提出“再布局一批新型研究创新平台、加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建设”等任务,也是我们下一步推动科技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北京发展科技服务业
有基础、有优势、有成效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创新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成效。
从科技创新角度看,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突出,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基础最雄厚、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从服务业发展角度看,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80%以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特征明显。因此,北京科技服务业先发优势明显,目前,已形成“123”发展格局,即以占全国1成的企业数量,创造了2成的收入,贡献了超3成的利润。
北京科技服务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涵盖了研发、设计、转化、知识产权等创新链各环节,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数量均居全国城市之首。2024年,科技服务业规上单位3900多家,预计全年实现收入近万亿元,近年来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
可以说,科技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高精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
3大方面、14条举措
培强、育新、创优
《若干措施》紧紧围绕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增长点、优化发展生态3个方面,提出14条举措,旨在加快推动北京科技服务业做强做大,为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主体强身,引育并举,壮大科技服务业企业集群。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若干措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服务业,精准施策,明确提出,支持全球科技服务机构落地发展,在京布局研发创新中心或开放创新平台;支持本市科技服务业企业向平台化和综合性服务机构发展,打造面向全球、领先全国的科技服务品牌。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高成长科技服务业企业实施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提升创新能级;支持科技服务业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小升规。此外,还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专利标准、重大场景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二是量质育新,存量提增,不断培育产业新增长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智能化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若干措施》聚焦新兴产业需求和数智化变革导向,强化以“新”焕“新”,以“新技术”焕“新业态”,以“新需求”焕“新增量”,结合科技服务业各细分领域发展基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比如,在研究和试验服务领域,支持企业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研发服务链,加大高质量科技供给,包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范式。在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领域,支持企业面向智能建造、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开展共享科研、协同研发等新模式。在检验检测领域,鼓励企业发展在线检测、物联网智能检测等新模式,拓展一站式综合服务业务。在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支持企业深度链接创新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水平。在前沿技术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鼓励企业纵向延伸服务链条、横向探索业态跨界,进一步培育集成化、网络化、平台化服务能力。
三是生态创优,厚植沃土,构筑优渥产业环境。生态体系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若干措施》致力于打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要素集聚、加速成长的综合服务环境,建立市区两级科技服务业统筹推进机制,做好企业走访、政策宣讲与辅导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支持各区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和特色发展领域,打造科技服务业特色集聚区。支持产业园区引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机构,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支持北京科技服务机构在津冀布局发展,提供跨区域智能化全栈式科技服务。对科技服务业企业高度关注的人才引进、金融服务、营商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支持举措。
4个“聚焦”、4个主“抓”
“政策增量”变“发展增量”
为推动北京科技服务业量质齐升,《若干措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一、政策引导和市场作用协同,重点突出4个“聚焦”:
一是更加聚焦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企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激发内生增长活力;二是更加聚焦科技服务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同频共振,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更加专业化、集成化的服务,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三是更加聚焦科技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四是更加聚焦科技服务业生态建设,强化空间、人才、金融等要素配置,加强服务保障,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于落实。
贯彻实施好《若干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作为牵头部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集中突出4个主“抓”:
一是抓协同联动,强化全市统筹。 科技服务业是基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前沿技术突破的新的服务业,涉及到各个行业,因此科技服务业既具有科创属性,又具有行业属性。为了抓好科技服务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和市区协同,建立起由科技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双牵头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促进创新各环节、各要素的协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同时,我们将会同各区,推进科技服务业与各区的主导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有效地促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生态的构建,在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
二是抓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施策。 针对科技服务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分类分阶段制定不同的措施。既支持全球科技服务机构能够在北京落地发展,也支持本土的龙头企业积极地开拓海内外市场,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服务业综合提供商。既鼓励高成长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检测验证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也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小升规。同时,我们还将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各类专业科技服务平台以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服务企业实现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双跃升,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市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发展。
三是抓新业态培育,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北京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北京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面向本市重点产业与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统筹推进研究和试验服务、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和知识产权服务、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等细分领域,支持企业紧跟全球科技前沿,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进一步布局研发服务链,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共享科研、数字化研发协同、敏捷研发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支持企业把握数字技术渗透趋势,积极拓展工业大模型、工业元宇宙、数据交易服务、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范式(AI for Science)等新的服务业态。鼓励科技服务业企业紧紧围绕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培育集成化、网络化、平台化的服务能力。
四是抓企业服务,释放创新活力。 我们将着力构建联系企业的常态化、长效化的服务机制,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了解企业需求,通过市区多部门协同配合,增强资源配置的精准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持和全方位便利化服务。聚焦科技服务业生态建设,强化空间、人才、金融等要素配置,在人才引进、营商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综合提升保障水平,更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张宇蕾表示,我们希望,以《若干措施》发布为契机,在政策“变”处、政策“优”处持续发力,将“政策增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经济含金量”。
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基本建成具有北京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力、市场辐射力、创新引领力大幅跃升,支撑北京成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措施》,倾听科技服务业主体意见,了解政策落实效果,针对重点难点和短板弱项,持续优化工作举措,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策回应关切
期待春风化雨、落地生金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表示,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可谓亮点频出,支持力度很大。特别是在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增长点和优化生态体系方面,更是含金量十足。如,吸引全球知名科技服务机构落地发展,鼓励高成长企业持续扩大规模体量,支持企业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模式,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应用等,令人欣喜和振奋。据了解,若干措施结合了此前发布的中关村“1+5 ”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大力支持。如,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做优做强,最高可以给予企业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共性技术平台给予3年不超过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等等。
《若干措施》顺应了AI for science 科研范式的新趋势,很好地回应了近年来各创新主体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如,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京建设研发创新中心或开放创新平台,有望加快跨国科研成果的形成和转化,进一步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效率。又如,聚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技术与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细分领域,强化规模化、数智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则有利于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塑造科技服务发展的新优势。
《若干措施》对问题认识到位,对需求把握精准,且支持方向明确,相信它将对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北京科技服务在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若干措施》的实施力度,期待各项条款尽快落地见效。
华电科工董事长彭刚平表示,《若干措施》出台非常及时,其政策内容涵盖面极为广泛,对企业的支持精准有力。这些政策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我们坚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北京市的科技服务业必将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我们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紧密对照《若干措施》,在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制、标准规范制定以及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我们会努力找准企业发展与政策支持的契合点,争取尽早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支持科技服务企业效能提升、支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等,助力企业加速前行。借助政策,石头科技加快了产品研发节奏,拓展了市场覆盖范围,在智能家居领域稳健发展。
《若干措施》除了延续以往的优惠政策,还新增了对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鼓励企业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模式等等。石头科技作为智能家居服务行业的佼佼者,期望在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方向上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将石头科技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服务品牌。
中核能源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发展,持续发力,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该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若干措施》的发布,极具针对性,将为科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明确了精准发力的方向,对提升公司科研能力与实力意义重大。
后续,在北京市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兄弟单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强大合力,聚焦高温气冷堆下一代技术的研发创新。通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化核心功能,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3个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央企的重要作用,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