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

车厘子大量上市,

价格也十分喜人,

成了不少家庭过年的“备货清单”,

还成了热搜的“常客”

⬇️

关于车厘子的质疑声也不少:

有人问“车厘子海运二十多天不坏,

靠打药保鲜

有人说“车厘子吃多了会导致

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

还有人说“吃车厘子千万别咬破果核

真相究竟如何?

运输二十多天都不坏,

靠打药保鲜?

有些网友表示,车厘子空运几十个小时,海运二十多天却不坏,是打药保鲜了。其实,这是做了许多科学的准备:

①采摘后先进行水冷,降低呼吸速率

在采摘时,果林温度在20℃-25℃,采摘后会将果实放在1℃的水中降温,这样不仅能降低虫害,也能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延长保鲜时间

②进入气调库,调节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保鲜

挑拣之后要进入气调库,调节O₂浓度,在包装袋中打入CO,抑制呼吸。无光条件下,果实吸收氧气产生CO₂,CO₂达到一定浓度,车厘子就“憋休眠”了。

③全程冷链运输更保鲜

最后,将车厘子封装在0.04-0.06mm厚的聚乙烯袋中进行封口,海运全程冷链来到中国。


那么为啥在家的车厘子这么容易坏呢?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高导致的。

然而,在零售环节,当温度上升时,车厘子会“醒来”。此时需打开包装让车厘子透气,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如果透气不及时,二氧化碳过高,车厘子容易变质‌,家中买到“坏果”很大程度就是二氧化碳过高所致。


总的来说,车厘子本身不借助化学成分,只靠物理条件就有极强的保鲜能力。打药?真的没必要。

吃多了会

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

有些网友表示,吃车厘子后会胃痛、拉肚子,甚至之前还有媒体报道,孕妇吃了一斤车厘子后上吐下泻,孕肚发紧、发硬,医生诊断其疑似食物中毒。这到底怎么回事?

①吃300多公斤车厘子,才会铁中毒

铁中毒是由于摄入铁过量引起的,一次摄入铁量达到和超过每公斤体重20毫克时,即可出现急性铁中毒。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人来说,大约是1200毫克铁。

不过,车厘子的铁含量只有0.36毫克/100克,以此计算,要达到出现铁中毒的量,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大约要吃333公斤


②吃车厘子会导致氰化物中毒?

专家:别吃果核!

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是以氰苷形式存在的。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里都含有氰苷,比如桃、车厘子、杏、李子等。不过,这些水果的果肉中不含氰苷

氰苷本身是无毒的,只是当植物细胞结构被破坏时,含氰苷植物内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苷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每克车厘子核仁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大约只有几十微克,人们一般不会有意去吃车厘子核仁,因此车厘子核仁使人中毒的情况非常罕见

就算真的不小心把车厘子核仁吞下,也不用惊慌,少量氰苷在体内可以代谢掉


车厘子为什么

红到发黑?

车厘子含花色苷,这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为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清除自由基,辅助抗炎。多项研究揭示,花青素还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

花青素是植物体中红色、紫色、紫红色与蓝色等植物色素来源;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颜色越红润的车厘子花色苷含量越高,含量高就会呈现红色甚至黑色。车厘子中花青素的含量是草莓的5-50倍。


由于不稳定,食物中存在的大都是花青素与糖结合而成的“花色苷”。因此若一次吃了太多车厘子,摄入过多花色苷,就会导致大便呈黑色或小便呈红色。这种变化对健康没有危害,等花色苷代谢掉了,就会恢复正常。

车厘子这样吃更健康

①不宜空腹食用,一次性不宜食用过多

人在空腹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胃酸浓度较高。车厘子富含果胶质,在胃内与胃酸相结合后,就会变成难于溶解的沉淀物,而刺激胃肠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吃水果200克-350克。为保证水果均衡摄入,建议普通人一天摄入车厘子为100-150克,大约10-15颗车厘子


车厘子如果刚从冰箱拿出,果肉较凉,可能会刺激胃肠黏膜,从而引起胃部不适,建议常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

②这三类人群食用车厘子需减量

■慢性肾病患者:车厘子含钾量较高。对于肾功能不佳的患者,肾脏排钾能力受限,大量摄入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糖尿病患者:尽管车厘子的升糖指数(GI值)较低,但仍需控制食用量。通常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10颗左右。


■胃肠疾病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不宜过量食用车厘子,以免引发胃胀、腹泻或是加重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甚至加重原发病情。

综合整理自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科学辟谣、上海网络辟谣、生命时报等

本期编辑:茅轶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