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通讯员 王凯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年味渐浓,在睢阳区大大小小的共富工坊生产车间内,制作藤编、童装、户外服饰、饰品加工、绿色食品……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一派忙碌景象。


近年来,商丘市睢阳区以抓好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建设共富工坊和特色产业小镇,注重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企力度,同时做到特殊群体全覆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记者走访睢阳区多个共富工坊发现其建设发展各有特色,帮助更多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扎根沃土 就近就业

走进冯桥镇户外服装产业园区,整齐划一的制衣厂建筑群矗立在宽阔的道路两侧,货车络绎不绝,装载着各式各样的服装产品,准备销往全球各地,“公司在冯桥镇户外服装园区扎根已经5年了,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有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值得发展的好地方,冯桥镇的户外服装产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大量财富,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收入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园区内吉航服饰公司负责人谢燕峰说。

据悉,冯桥镇积极落实区委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壮大二、三产业规模,通过破解土地瓶颈,集约土地资源,把35家作坊式企业经过重组、合并建设了全国第一家户外服装产业园区。目前入驻11家企业,注册了豫吉航、通达雨、锦绣天堂等十几个品牌,申请专利22个,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年产户外服装1600万件,年产值13.6亿元,就业人数达1500人,工人平均月工资在4500元以上,户外服装销售总量约占据全国60%,成为全国著名的户外服装产业基地。


近年来,冯桥镇借助户外服装产业优势,利用各村闲置房屋,探索出“龙头企业+共富工坊”的模式,以户外服装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个体加工作坊主动加入,实现了龙头接单、分解工序、统一标准、共同生产的工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周边村年龄较大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方便到园区务工的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

依托户外服装产业园区的龙头带动效应,带动周边建设“共富工坊”60家,其中镇区28家,边远农村32家,约有40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些人员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共富工坊的建设,推动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实现“建一家工坊、富一村百姓、惠一方集体”的多方共赢新局面。

专业指导 创业无忧

“当初返乡创业时,因为启动资金不足,给我造成很大困扰。幸亏有区人社局的帮助,他们结合‘共富工坊’建设,帮助我相继申请到70万元的贷款,让我的事业得以继续做下去。”张长亮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睢阳区郭村镇创业,投身于工艺品装裱领域。

除了帮助张长亮申请贷款外,区人社局工作人员还提供专业的经营指导,定期回访。张长亮用心制作的每一幅画作都受到客户的喜爱,业务逐步走上正轨。不仅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还成功扩展了业务规模,并带动了20多人就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学历不高,身体又有残疾,自从来到‘共富工坊’后,有专门的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手工,时间灵活自由,还能贴补家用,日子真是越过越甜了。”江集村村民刘凯说。

高辛镇江集村共富工坊主要加工流苏、中国结等工艺品,镇村干部把周边村的超龄劳动力、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脱贫监测户等组织起来进行技术培训,待掌握分播流苏线等基本技能后,到手工活发放点领件,不出家门便可以就业。目前江集村共富工坊有工人1000多人,新增设江集、高辛、丘口、十字河4个手工活发放点,带动周边乡镇2000多名特殊群体务工,每人每天收入20至100元。


做大做强 多点开花

在睢阳区,共富工坊已遍地开花。2024年以来,睢阳区围绕富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建设工坊小镇、完善产业链条、实施订单招商、加强本地扩张,“四轮驱动”开展共富工坊建设。抓好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坚持把共富工坊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发挥义乌、湖州、石狮、舟山4个驻地招商专班作用,建设藤编、童装、户外服饰、饰品加工、绿色食品5个共富工坊产业集群。发挥龙头牵引作用,做大规模效应,规划建设冯桥镇户外服装、路河镇童装、郭村镇藤编、坞墙镇户外服装、高辛镇饰品加工、毛堌堆镇休闲服饰等6个产业特色小镇。截至目前,全区建有共富工坊1181家,分散加工点4933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6.6万人就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46万元,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有效破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增收难问题。

接下来,睢阳区将在搭建平台、精准招商、延伸链条、创建品牌、人才培养、培育龙头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突出共富工坊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专业化组织、产业化带动,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审:苏杭

二审:黄杰

三审:贺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