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打工人都有三套房:左心房,右心房,还有上班吃饭时破的防。
当人类的屁股沾上工位那一刻起,便意味着他将自动放弃食物被赋予其本质之外的一切属性,能维持生命体征就行。
“打工三年,吃的还没有峨眉山的猴儿好。”
吃饭这件事,在年轻人工作中的时间线里无限被压缩、简化、快进。
有时恨不得自己能进化出光合作用,直接跳过进食这一环。
我们已经习惯于电影只用三分钟就能看完整部的,但当你选好了电子榨菜开始狼吞虎咽后发现,两分半就吃完了。
后面的30秒只能再倍速。
尤其在一线城市,天下打工人早苦吃饭久矣。
哪怕你月薪2万,上班时进食的核心思想就是「对付+糊弄」:对付肠胃基本运动,糊弄大脑有供血就足够了。
可是到了周末,哪怕你月薪2千,也要推薪置腹,把挣那几个子都给肚子花了。
一边胡吃海喝,一边炫健胃消食片。熬最深的夜,吃最快的工作餐,炫最猛的保健品,朋克养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凑合活着。
“人为什么要每天吃三顿饭,就不能三天吃一顿饭吗?”
这是我同事王漂亮最经常挂在嘴边 的哲学思辨 。
上班与进食仿佛就是天生的悖论对立面,一些工友为了快捷便利不惜牺牲掉一切非必要环节,食物与肠胃之间理论上就应该绝对单纯,没有障碍。
“这多方便,筷子和碗都免了,嘴巴张开直接往里倒。”
有人说打工人就不能自己在家做点饭,吃点好的嘛?
但厨艺缺失是整个打工团体的共同 弱点, 没有厨艺基础的年轻人最终让食材回归了最原始的准则,熟了即可。
“这是我做的香辣鸡腿堡饭。”
这一刻,外卖就成了打工人维持生命基本需求的救赎。
但大部分朋友习惯于一个外卖吃半年,半年只吃一种菜。
比如我有个同事中午永远都是臊子面,一直吃到那家馆子倒闭,然后又换了一家山西面馆。
我问他就不能换点别的吃吗?
他告诉我:点外卖的大忌就是不要轻易跳出舒适圈,不然代价就是不舒适。
有人说打消食欲的最好方法就是“15分钟后来会议室碰一下”。
当工作中的我们人生三问从“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变成了“还吃吗?有必要吃吗?吃得下吗?”时我们似乎早已忘了怎么「好好吃饭」。
那种认真地坐下来,品味每一口食物,感受每一份热量从口中传递到心底的感觉。
现代人对餐桌越来疏远,平日里随便来点外卖打发一下,周末出去聚餐又塞了一肚子油腻,下班累成狗瘫在床上直接选择不吃饭。
我一直认为吃饭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对自己最温柔的犒赏,更对生活的敬意。
曾经老妈常常挂在嘴边的“好好吃饭”,现在只有消食片这个赛博妈为伴。
人与味蕾相关的记忆,总逃不出,也离不了滚滚红尘中的爱恨别离。
小时候总盼着长大,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一路行来,味蕾跟着你四处闯荡,历经生活的起伏波折,也尝遍人间烟火。
从繁华都市的精致到街头巷尾的辛辣,本以为早已适应了这样高“恩格尔系数” 的生活,变得无比坚韧。
直到有一天,偶然尝到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儿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那一刻,你才恍然惊觉,味蕾的最深处就是故乡。
那是无论走多远、吃多少珍馐美馔,都无法忘怀的温暖与眷恋 。
转眼间,又要到一年的除夕夜。希望你无论平日里吃得有多快,多糊弄,但到了这一顿团圆饭,一切都能慢下来,也不必再在意时间。
年夜饭是镌刻在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温暖符号,它意义非凡。
它是不仅是阖家团圆的象征,更是一个家庭在舌尖上完成传承的载体。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在欢声笑语中,传递关爱,相互陪伴,也满含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旧年的奔波如积食,压在生活的胃壁。
而健胃消食片如慰藉的隐喻、像细碎的星芒,化开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吃饭、 好好陪伴。
从寻常的一日三餐里,汲取我们重新出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