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丽/文 在上一节的分享中,我们着重强调了面对孩子厌学问题时,不能仅仅着眼于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根本原因。这里所说的“本”,便是要深入透彻地弄清楚孩子厌学背后的真正缘由。就如同医院细致的分诊流程,将病症分为内科和外科,我们也需要对孩子不愿上学的因素进行精准分类。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因素,另一类则是和非学习因素有关。接下来,我们率先深入探讨与学习有关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在此,家长朋友们可以对照下面的内容,仔细审视您的孩子是否存在这些与学习相关的问题,从而为孩子的情况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找出导致孩子不想上学的根源所在。
通过对大量咨询案例的深入分析与总结,可以发现厌学的学生心理上与学习有关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首先,部分孩子只要一涉及学习,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心理,那种恐惧程度,仿佛是被深深吓怕,甚至吓傻了。有些家长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心想:“怎么可能呢?我是他的亲生父母,怎么会把孩子吓得连学都不想上了呢?”然而,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所接触的咨询案例里,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脾气极为暴躁,遇到事情时常常会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每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她就会情绪失控,甚至声称自己气得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感觉要被送进医院了。而她发泄情绪的方式,便是疯狂地摔东西。孩子的书包、文具盒、书本,家里的碗碟、手机,只要是她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可能成为她发泄怒火的对象。每次看到她这样,我都会建议她:“下一次您发脾气的时候,如果家里有监控,您可以事后查看监控录像;或者拿个手机放在旁边,把自己发脾气的过程录制下来,好好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就知道有多吓人了。”后来,她反馈说,看到录像里自己发脾气时面目狰狞的模样,那高分贝的怒吼声仿佛能把屋顶掀翻,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的状态确实相当可怕。但她依旧心存疑惑,觉得即便自己如此吓人,也不至于让孩子吓得不敢去上学。
实际上,孩子的这种恐惧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当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或是出现磨蹭、学习不专心等情况,家长往往容易失去耐心,采取打骂、吼叫等急躁的方式来处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拥有一套从原始时期遗传下来的“战斗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帮助人类在面临危险时能够更好地生存。当人遭遇恐惧的情境时,这套系统便会迅速启动,产生“战逃反应”,即要么选择战斗,要么赶紧逃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整个人瞬间僵住。就好比老虎突然扑向猎物时,有的动物会凭借敏捷的速度拼命逃窜,有的则会奋起反抗、与之搏斗,而有的则会被吓得呆立在原地,动弹不得。许多孩子在面对家长愤怒的吼叫时,就会陷入这种僵住的状态。此时,他们的血液仿佛凝固了,大脑的理性思维也瞬间消失,脑海中只剩下对家长声音的恐惧,满心都在思索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可怕的局面。而且,这种恐惧情绪会因一次次的经历,在孩子的记忆中形成深刻的“情绪锚定”。此后,一旦孩子接触到学习相关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父母打骂自己的场景,进而整个情绪系统被激活,恐惧反应随之而来。
所以,第一类与学习有关的因素,就是孩子一接触学习,便会激活与父母打骂时相关的恐惧情绪体验。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大脑完全无法正常运转,处于“离线”状态,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因为他们已然被恐惧吓傻,失去了学习的能力与勇气。
第二类因素,叫做“习得性无助”。那么,究竟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从咨询案例来看,例如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对数学学科不太擅长。尽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这类孩子通常都很老实,学习态度也十分认真,但数学成绩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甚至越学越差。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便会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数学,对这门学科彻底失去了信心。慢慢地,他也就不再愿意花费精力去学习数学了,这种情况就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在心理学领域,曾有许多实验能够有力地证明“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存在。就拿马戏团里的大象来说,当人们观看马戏表演时,可能会感到疑惑:这么庞大的大象,在表演场地时,为什么不会逃离呢?毕竟,驯兽师的力量与大象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原因就在于,当这头大象还只是一只小象的时候,它被粗壮的铁链拴在一根巨大的木桩上。小象试图挣脱束缚,获得自由,它拼命地挣扎、努力,但无论它如何发力,都无法撼动那根木桩,只能在以木桩为中心的有限范围内活动。随着小象逐渐长大,木桩或许变得越来越细,铁链也越来越细,但在大象的认知里,始终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自己是无法挣脱这根“绳索”的。于是,在大象的脑海中,便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绳索,牢牢地束缚着它的行动。同样的道理,那些在学习上屡次受挫的孩子也是如此。由于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失败,尽管努力学习了,成绩却依然没有起色,这种反复的挫折感逐渐让他们形成了一种坚定的信念:自己根本学不好这门学科,仿佛命中注定一般。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孩子还会将这种在学习上的无力感无限放大,扩展到对自身的全面否定,认为自己整个人都不行,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失去了信心,产生了深深的、根本性的自我怀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处于一种特别无力、无望的状态之中,因为他们曾经付出过努力,却始终未能达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最终只能选择放弃对学习、甚至对自己的信心。
与学习有关的第三个因素,是由高期待所产生的心理落差。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咨询案例。有一位来访者,是某名校附中的高二学生。在他所在的学校,成绩排名在前百分之几的学生,大概30几名以上,就有机会进入顶尖名校的优先招生计划行列。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成绩原本能够达到进入推优生的水平。然而,他在初中时成绩优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父母是学校初中部的老师,能够给他提供许多额外的学习助力。但随着升入高中,没有了这些特殊的帮助和“加餐”,他的成绩逐渐下滑。这个孩子对自己要求极高,内心十分渴望能够学好。在成绩下降之后,他选择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提升成绩。然而,人的耐力是有限度的,并非学习时间越长,成绩就会越好。随着学习时间不断延长,长期熬夜导致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失眠、头疼、记忆力下降、掉头发、心情烦躁等等。在这种糟糕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下,他的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越来越差。而他对自己的期待,以及父母对他的期待都非常高,他们都坚信这个孩子一定能够进入推优之列。如此高的期待,换来的却是如此巨大的落差,他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由于这个孩子本身不善于将负面情绪向外发泄,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自残自伤。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在最近这两年,出现自残自伤行为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在2018年,国际上有一个组织专门针对这种行为展开研究,将其定义为“非自杀性自伤”。这些孩子通过划伤自己、割伤自己等方式,并非真的想要自杀,而仅仅是为了宣泄内心难以承受的痛苦情绪。这个孩子的手上被划得伤痕累累,他的同学们甚至调侃说,他的手就像被划成了条形码。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他根本无法安心学习,成绩持续下滑,这也让他对学习产生了诸多负面想法,最终导致他不想去上学。
综上所述,我们前面所讲述的这几类情况,便是与学习有关的主要因素。我们首先将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划分为与学习有关和与非学习因素有关这两大类。而在与学习有关的因素中,根据咨询案例的总结,又细分为三类:一类是由于父母打骂,使得孩子将学习与恐惧情绪紧密锚定在一起;第二类是习得性无助,即孩子因长期学不好、学不会而逐渐放弃学习;第三类则是因过高的期待产生了难以承受的心理落差。所以,家长们如果认为自己孩子的厌学问题与学习因素相关,可以进一步进行“诊断”,评估这三个原因中,哪一个才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主要因素。倘若您觉得孩子不上学与这些原因都不相关,那么也不要着急,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内容。在下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与非学习因素有关的那些导致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一同寻找孩子厌学背后隐藏的真相。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韩明丽】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