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酷温。
将你的出生年份加上23,然后随机选取,你所在城市那一年的上市楼盘,作为基准。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楼盘房价的起伏,大概率就代表着你人生的起伏。
举个例子,1990年出生,+23年,也就是2013年,选取一个你所在城市的任一楼盘。这个楼盘的命运,大概就是你过去几年人生的真实写照。2013年的那个楼盘,去化速度一般,谈不上多快,但是最后总归卖得掉,也没烂尾。
楼盘的价格,在2016年之前,会增长,但没那么快,直到16年之后,房价好似打了鸡血,高歌猛进,甚至翻一番,翻两番。
时间来到2022年,这个楼盘的房价虽然仍在维持,但是交易量明显开始收缩,群里面经常能看到同样的业主,不断发着同一套房源的信息。
再然后,投资客开始不断抢跑,大降价开始,成交价甚至开始,跌回2018年左右水平。且,有价无市。好在,你入手早,当前楼盘价格,离你2013年的上车的价格,仍旧有点距离,但是会不会跌破发行价,谁也没有谱。
对应到1990年的出生的那群人的人生上,刚毕业工作没那么好找,但是总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前面虽然工资涨的慢,但是总有“未来可期”的感觉,
到了16年之后,公司开始拓展业务,你的职级薪资,都开始翻倍上涨,甚至拿到了期权。上市变现,财务自由,指日可待。甚至疫情来临,你也只是有了少少的危机感。
2023年,疫情结束,你准备大干一场,可是没想到的是,公司因为业务量急剧下跌,开始裁撤业务线,别说上市了,作为管理岗,你也被要求降薪30%以上。
公司美其名曰“创业2.0”,虽然当下的工资,仍旧比刚入职场的时候高了不少,但是,你不知道,你和你的公司到底能撑多久?我想,这应该一个典型的85后95前的故事吧。
当然,如果你是90年前后出生的这批人,这个故事还没有那么崩坏。如果你看看2023年的房价,你就知道00后手上拿了什么剧本。
对,如果逻辑依旧,00后的人生剧本,对应的应该是2023年上市的楼盘。这些楼盘呢,拿地拿在了高位,又遇上了“房住不炒”的限价。
本来利润空间就不大,还恰逢市场风向急转直下。能撑到开盘的,即便成交低迷,但绝对已经算做幸运。
那些不幸运的,根本连撑到开盘的资格都没有,不管是资金链断裂也好,债台高筑也罢,水泥砖块在“丛生的杂草”中烂尾,是他们中大多数的宿命。
对应在00后身上,他们是小初高伴随着校外培训最突飞猛进的一代人,他们是学区房,兴趣班,最深入家长人心的一代人。他们是上一辈吃到了小镇做题家红利,然后再被如法炮制的一代人。他们是无鸡娃之名,但是鸡娃之实的一代人。
但是巨大的教育投入,在毕业的时候,换来的是什么呢?
结果是:截止到毕业之前确认offer的人数,仅占毕业生总数的55.5%。选择“慢就业”和自由职业的比例,整体已经超过了30%。
大量的沉默成本,换不来功臣名就,因此,他们如草丛里面即将结顶的房子一样,被贴上了烂尾的标签。当然除了已经毕业,那些只起了地基,就放弃了建设的娃同样,也是烂尾娃的代表。
不管是因为经济压力也好、孩子不配合也好、看不到希望也好,和到期无法交付的房子一样,雄心万丈的育儿工程,最终只能在半道收工。
但,为什么是他们烂尾了?
讲真,无论是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高中生,他们知识的储备,对社会的理解,以及对自由意志的表达,其实完完全全碾压十年前的毕业生。但是为什么10年前的毕业生,没烂尾呢?
无非是时间以及区位问题罢了。就像10年前的房子,他可能得房率一般,户型一般,交通一般的房子,因为拿到了好的位置,加上政策的东风,他不愁卖的同时,还能吃到时代红利,价格飞涨。
而如今新建的房子,因为好的位置已经被瓜分殆尽,即便得房率高、设计精妙、再加一个精装修,但是在市场行情影响下,他也只能降价降价再降价,而且即便这样,去化率可能也到不了六成。
投射在人身上,无非就是过去的毕业生们,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占住了社会的位置。
当大家把社会位置占满了之后,留给当下毕业生的蛋糕也好,位置也好,都在急剧收缩。加上教育内卷,毕业生的同质化,“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就业歧视,也纷至沓来。
是毕业生烂尾了吗?才不是,是人才流动出现堰塞湖了,是社会提供不了那么多位置了。就像烂尾楼从来不是楼的问题,是开发商的问题,是银行的问题,甚至是卖地人的问题。
创业未半,中道崩阻的烂尾娃,逻辑也是一样。
所谓鸡娃,无非是加杠杆投资,希望获得超额回报。想一想,这个逻辑,是不是和房地产一样。当年“小镇做题家”毕业之后,是不是获得超额回报,确实。
但问题是,很多人错误的以为,那是“做题家”个人的努力,孰不知,从来只有时代的“做题家”,而没有“做题家”的时代。
而现在,学区房买了,辅导班上了,你想让我消费的钱,我都消费了,想让我加的杠杆我也加了。但是收益呢?即便培养出一个小镇做题家,多少年能回本呢?
根据现在的平均薪酬84000/年,不吃不喝不花钱,大学生要工作8年多才能回本。进一步考虑了基本花费情况,同时把收入增长也考虑进去。即便以极高的储蓄率和稳定的涨薪幅度计算,赚回养育成本,至少11年。
高投入高杠杆还在,但是高回报几乎没有了。这是很多人中途放弃鸡娃的很重要的原因。同样的现象,在房地产投资商,几乎一模一样,2023年之前,互联网上,有很多房产投资大佬,甚至要带人全国,全世界,去买房。
他们的底气就是,他们曾通过高杠杆炒房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回报。但是,如今还有吗?早没了,某自称房屋收藏家的大佬,因为带人投资西哈努克港,甚至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为什么2024年利率低、首付低、不限购,大家却不再投资房地产了?
其一,杠杆已经加到满了,想投也投不动了,第二,历历在目的烂尾房,破发房,没人敢赌,这一把的投资收益率会有多低。
对于放弃鸡娃的父母来说,公交车里的人不下来,也没有制度让他下来。公交车外的人进不去,也没有制度帮他进去。
而公交公司,好像又不再有能力,再开一辆空车过来,给新上公交站台的人安排一个位置,哪怕是站位。那么,我费心费力,送孩子去公交站台,做什么呢?
既然公交车上的人把车门焊死了,公交公司派不了新车来接人。那我将鸡娃费用省下来,等娃毕业了,给他一辆自行车,好歹有个交通工具不过分吧?全职儿女听说过吗?
没错,这就是国内大循环的mini版本,小一号的“家庭内循环”。
当然,更决绝的选择是什么?没错,直接不生了。既然养老不能靠国家,70万的养娃支出,拿来养老不好吗?家庭内循环于是进一步缩小,变成了自我内循环。这就是当下的现状。
所以你还觉得,症结是所谓的娃烂尾了吗?是所谓的学历贬值了吗?
不是,是展台人乌央乌央,与车门焊死了的矛盾。是日益产业化的教育,想忽悠你加杠杆投资,但是他又不能在社会上创造优质岗位之间的矛盾。
有解吗?我觉得有。
这里多提一个概念,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不用站队哪个更重要。
在我的概念里面,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从来不是割裂的。要小民尊严也要大国崛起,要大国崛起也要小民尊严。甚至小民尊严的前提,就是大国崛起。但是大国如何崛起,才能让小民更有尊严,
这个问题,也确实该摆上桌面了,过去几十年,投资以及外贸成为拉动我们崛起的绝对主力,先富群体越来越富,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你很难说幸福感有多大提升。
而在当下,我们提出,提振内需,国内大循环。虽然有投资外贸两家马车熄火的原因,但客观上,如果我们将未来继续崛起的希望,寄希望于消费。那么我们也能迎来,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统一的机会。
因为,想要通过消费拉动大国经济的前提,就是小民的口袋有钱。而口袋有钱,就是小民的尊严。
而小民口袋有钱,除了继续做大蛋糕之外,更合理的蛋糕“分配机制”,就必定要提出来,用起来,公交车上焊死的门板,就必须被拆掉。
在这个过程中,横亘在烂尾娃和学历贬值面前的堰塞湖,自然就会松动。而,松动堰塞湖这件事本身,同样提振消费。
只不过知易行难。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几分,我们且行且看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