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逐渐进入了春节休假模式。
大早上打车去火车站,的哥很健谈,不过负面情绪挺多的。
聊起了他的收入,他说,去年情况不好,就他自己而言,每个月拉活收入少五千块。原本一个月拉两万多没问题,现在要拉到两万,那得拼命。他现在每天基本得干满12个小时,不过收入比早几年差多了。
我推算了下,收入一两万,应该是毛收入,扣掉给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扣掉充电等其他费用,才是自己的收入。
跟他聊起了为啥收入降低的原因,他讲了大概这么几点:
第一,是很多单位/企业削减支出,过紧日子。
比如说,以前打车票能报销,现在不给报了。
有些打车票以前有多少报多少,现在有上限封顶了。
他举了个例子,从机场接了人,路刚走了一半,乘客说,师傅,能不能先抬个表,再重新打表。
他肯定说不好啊,再打一次表,有起步价,他吃亏了。
乘客说,唉,没办法,打车费额度高了,单位不给报啊。实在不行,自己掏点钱补偿下师傅,总比一分钱都报销不了来的好。
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缩影。
毕竟人家还是消费了。
他说现在更常见的乘客行为是,打车只到草桥,不会直接去机场。
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北京丰台区的草桥,有机场快轨可以直通大兴机场,甚至可以直接办理托运。
北京稍微靠北一点的地方,到大兴机场打车可能车费就奔200了,但机场快轨便宜多了,很多买机票还送快轨票,这部分钱,可以省。
原本因为公事的支出,给报销,这部分钱,大家就舍得花,对于司机师傅而言,就是收入。
现在紧日子来了,大家都紧紧巴巴的,对于司机来说,收入就下降了。
我说,对啊,师傅,以前金融机构员工,出差到机场的费用都是报销的,没有上限,合理就行。现在不管了,每天反正就是那点交通补助,好像是80块管一天,出发地去机场,到达地还得离开机场,每段行程平均40块钱。就40块钱啊,员工要是不想自己掏钱,那肯定是坐地铁+快轨,绝不会去打车的。
师傅说,现在感觉,也就航天这样企业的报销还比较大气,不抠唆,有多少报多少。
我说是啊,现在也就“脱钩概念”的企业、硬科技的企业,日子好过点。
没办法,就是这样。
第二呢,师傅说,是很多企业为了过紧日子,收紧了很多权限,优化了交通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比如说,以前呢,就是给一个额度,大家愿意打出租车就打出租车,愿意打滴滴就打滴滴,权限相当于下方给了个人。
后来就直接“集采”了,公司直接跟滴滴谈判,有点像药品的“带量采购”,拿自己的份额,谈一个比较高的折扣,以后员工打滴滴,不再自己支付,由公司统一支付。
跟集采的逻辑一样,这是把选择交通方式的权限,从个人身上收回到了公司层面。当然对公司是有好处的,节约了成本,对滴滴也好,毕竟稳了市场份额。但对于出租车来说,市场份额就减少了。
这个事呢,咱们知道,本质就是分配,也难言好坏。
第三呢,师傅也说了,主要是这一两年,太多人被优化,失去了工作。
失业了以后怎么办,铁人三项来帮忙:
外卖、快递、网约车。
好了,一方面需求减少了,另一方面干网约车的竞争对手也来越多了。
这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不就是戴维斯双杀吗?
我说师傅啊,很多地方外卖小哥都饱和了,网约车司机有的都不租房,直接住车上了,去年底还被网友们戏称“臭车”。
您这个情况,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但也还可以了。
师傅说,也是,我还是觉得命最重要,该休息得休息,命没了钱赚再多有少用啊。再跑两天,也出京过春节去喽。
师傅又说,但我们这行有个好处,至少不会被裁员被解雇失业。
我心里说,师傅,敢情您是不知道去年武汉出租车司机大战萝卜快跑啊。
去年,我们聊过的金融行业降薪的话题,在最近又连下两城。
一个是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一局一会,都降薪。
以前考虑到被监管群体的特殊性(金融行业收入比较高),给予金融监管部门特别的政策,薪酬比较高,同时也享受一些类似公务员分房的福利。
现在据说按照公务员标准来了,很多同志收入直接腰斩。
然后呢,轮到中央金融企业了,主要要求是薪酬和职级不倒挂。
这个来科普下。
以前呢,中央金融企业,因为级别高,主要领导都是副部级,所以被限制了薪酬。
而里边的中层,比如部门总经理之类的,级别还不够,限制没那么多,所以反而是内部薪酬最高的。
这就叫做“薪酬和职级倒挂”。
现在不允许了,可想而知,不会是提高高管收入,肯定是降中层收入。
中层收入降了,那么基层管理者乃至普通员工,一定是普遍下降的。
当然,中层管理者影响最大,普通员工可能稍微受点影响,整体上应该情绪可控。
这个事情呢,其实也没有什么评论的空间。
遵照执行呗。
不过网上还是有不少拍手称快的朋友。
金融吸血论嘛,他们凭啥收入这么高?牌照还不是国家给的。
逻辑上是没问题的,取之予之,皆出于上。
不过呢,普通人也没必要为别人降薪而欢呼雀跃。
可以看看上面出租车师傅的抱怨。
其实,不管是机构,还是某些人群,出于各种原因需要“过紧日子”,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个群体的支出,是另一个群体的收入。
他们过紧日子,节省支出,那就意味着另一个群体的收入要下降了。
现代经济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
金融机构过紧日子,可能意味着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会下降。
如果金融企业的员工,收入尚可,那么他们为了体面,还可能自己贴补车费,选择打车。如果自己收入也不行了,那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可能又要减少一部分。
而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少了,他的支出也不得不变少,饭馆的收入也会受影响。
一个旋涡就形成了,要摆脱,可就不容易了。
今年似乎大家都在过紧日子。我们合作的商家,大家可能看过,卖的是春节外币红包——不流通,仅仅是收藏价值的那种,说往年卖爆的产品,今年的销量特别差。
我们的推文发出来以后,也有读者留言说,这玩意没啥实用价值啊,要送人,还不如送一套书。
这就是“紧日子”下的消费习惯和思维方式,压缩的是“非必需消费品”,看重的是实用价值。
大家没有余钱去搞什么情怀啊情调之类的。
说去年PDD还投不少商务,推广百亿补贴。
今年不推了,省了这笔钱。
反正大家都过紧日子,他家定位就是紧日子平台,不愁客源,没必要再推广了。
感慨下,有时候,从经济活力角度,发钱比降薪好使。
当然,降薪是有着诸如社会公平之类的考量。
公平当然很重要。
唯一需要避免出现的,是大家心里爽了,口袋里的钱却都少了的情况出现。
春节期间,有能力的朋友们,还是多消费消费吧。
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