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篇
2023年以来,一大批建造方式先进、示范效果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高的建筑业企业以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担当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优质标杆项目,深刻改变了镇村的风貌,提升了镇村的品质。特别是在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中,精心打造的11个范例项目,不仅深刻改变了镇村人居环境,而且为全省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Part . 1
智慧+绿色:
多维度实现人居环境升级
在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当中,建筑业企业积极引入绿色低碳和智慧科技理念,多维度驱动实现镇村人居环境升级。
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村的智慧耕新——禅城区南庄村农耕实践基地低碳智慧亮化及道路升级项目,由建筑业国企参与帮扶,通过低碳智慧亮化新建及健康步道升级改造,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实现村镇人居环境升级。
据介绍,该项目由广东省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公益性出资建设,包括近百条太阳能灯杆、智慧灯杆以及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同时对长1100米的彩虹步道路面及花坛进行修复和翻新。一方面,项目体现了节能环保和低碳健康,同时通过公园步道修复升级,打造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提升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环境,吸引消费者参与到农耕实践中,为当地创收。另一方面,通过智慧灯杆显示屏和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信息发布功能,常态化开展方针政策、党建动态宣传。智慧灯杆还设有应急报警功能,可及时为不同群体提供紧急情况报警支持,为市民安全保驾护航。
在汕尾市遮浪街道四石柱片区环境整治及风貌提升项目中,中铁建工集团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以绿色、节能与环保的理念为建设主题,针对墙面空鼓、墙皮掉落、瓷砖空鼓等问题,进行了专业维修处理。同时,结合当地房屋建筑特色,涂刷防腐耐用的白色真石漆进行外立面改造,实际改造提升房屋158栋,成片打造滨海小镇的“圩镇客厅”,使得全村房屋风貌焕然一新。
汕尾市遮浪街道四石柱片区
环境整治及风貌提升项目
(汕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Part . 2
美化+提升:
多角度打造宜居宜业镇村
镇村风貌美化与功能提升,是打造宜居宜业镇村的关键环节。通过打造建筑业企业项目范例,不仅实现“家门口幸福升级”,还为镇村打造新业态,创造就业岗位,从而激发镇村自身“造血”能力。
位于东莞市塘厦镇凤凰岗社区的“百千万项目”环境提升工程,由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对道路沿线景观进行升级改造,并对重要节点的建筑综治中心、图书馆、社区儿童公园等进行翻新改造。同时,该项目建设了两个“四小园”,为旧屋增添特色墙绘,打造现代化产业园与岭南古村落交相辉映、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原生态田园风光比翼齐飞的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东莞市塘厦镇凤凰岗社区
“百千万项目”环境提升工程
——儿童公园整改后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如何通过建筑业企业帮扶助力当地发展?乐昌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帮扶的韶关市乐昌市北乡镇整治提升及维护项目,在前期规划过程就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等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切实提升项目示范属性。据介绍,项目所使用材料均在本地采购,拉动经济效益约95万元,劳务用工全部聘用当地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发放工资补贴约86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水踏村风貌提升典型示范项目中,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围绕美丽乡村入口通道、美丽示范街、房屋外立面示范样板、生态水塘、绿色生态小公园进行打造,形成一条乡村文化精品旅游路线,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复制的乡村风貌提升成本控制方案。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之后,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村民也陆续回流了,原来的空心村重新聚集了人气。”
Part . 3
传承+活化:
多层次激活千镇万村活力
在“百千万工程”帮扶过程中,建筑业企业注重传承与活化地方文化,为千镇万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广州市石楼镇大岭文创艺术聚集区建设项目中,广东新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庄严建设(广州)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实践,通过发挥本地建筑业经验丰富的优势,打造村鱼塘周边环境景观,对主干道、行人道、文创街、显宗祠周边进行灯光亮化,对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活化利用,持续提升古村落保护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据介绍,大岭宗祠文化、龙舟文化深厚,该项目在改造中遵循大岭村原貌和肌理,连线连片整治大岭村风貌,提升了大岭村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广州市大岭村文创街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在梅州市雁洋镇阴那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广东华银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围绕“宜居乡村”进行设计与施工,主要呈现山水田园的客家新农村。建筑业企业以其专业技术为支撑,结合当地特色建筑,对党群服务中心(含老人活动中心)进行客家元素风格的提升改造,在现有建筑上“穿新衣戴新帽”,采用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山墙,用灰瓦白墙呈现传统客家建筑的精美。同时,加强溪河道的系统治理与公共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优美的休憩环境,为游客展示新时代客家茶园风光,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历史文化不仅要留得下来,更要活化下去。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在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打造的红色大坪村提升改造项目中,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应用“精益建造”“星璇系统”等先进管理制度,以及装配式、BIM模式、无人机等新技术,帮扶779.45万元,大大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同时,针对大坪村优越的红色历史资源,立足发挥“红色、古色、绿色”三色资源禀赋,盘活农文旅特色产业,通过基础设施改善、整体风貌提升等举措,打造红色乡村旅游新名片。改造后的红色大坪村,2024年以来,已承接政府机关、干部学院等机构组织的线下党建培训170余次,同比增加约200%;接待观光旅游团30余批次,游客增加2000余人,有效推动当地红色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揭阳市省道S235前詹镇沟疏至赤澳路段,在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成片外立面改造工程后,面貌焕然一新。该项目结合地域特色和群众意见,保留和延续传统建筑风格特征要素,对房屋外墙、屋顶等要素进行提升,使新建、改建建筑形式与整体风格相协调,打造出一处集中连片、风貌和谐、具有示范效应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
文/姜兴贵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