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海洋不仅是日本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想象力的源泉。无论是《古事记》中的神话传说,还是文艺作品中的龙宫与漂流,海洋均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日本自明治时期起,因受西方思潮的影响,科幻小说逐渐兴起,其中不乏围绕海洋展开的幻想性叙事。本文拟沿着历史发展脉络,尝试分析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近代以来,日本海洋科幻小说发展的宏观趋势及特征,二是二战后日本海洋科幻的多媒介叙事实践。
一、始于明治时期的海洋奇想与狂想
(一)从龙宫幻想到海洋冒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初,国家体制尚未确定,在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纷纷发表建议的同时,便出现了借助幻想小说来畅想未来的作品。1880年风赖子①发表了《龙宫奇谈黑贝梦物语》(『竜宮奇談黒貝夢物語』),主要内容为,某日风赖子在阅读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史》后不禁感慨世事,颇感烦闷,看到身旁关于浦岛太郎的读本,感叹道:“多想如浦岛太郎那样,让海龟带我到龙宫看一看啊。”[1]此后,浦岛太郎出现,并邀请主人公坐上大海龟前往海底龙宫。而后,风赖子在龙宫看到了比当时日本发达的社会,遂感叹日本的落后。虽然书中描绘的是海底龙宫,但在题目和地名设计上,无不影射现实的日本社会。如,黑贝在日语中读音为“Kokkai”,与国会一词同音,地名南滨暗指横滨,震桥暗指新桥等。可见,作者希望日本早日设立国会,实现不落后于欧美的新局面。如果说《龙宫奇谈黑贝梦物语》是借助龙宫传说展开的近代社会空想的话,《任天居士漂流记》(『任天居士漂流記』,1885)则是通过梦境与漂流,完成了对海洋世界的奇想。该作品讲述的是,某日任天居士穿上水上步行器之后遇到大风浪,漂流到无人岛,在目睹其他动物构成的社会后,反思人类社会的经历。虽然作者田岛象二(TajimaShōji)在故事末尾表明了一切皆是主人公的梦境,但值得注意的是,插画中的水上步行器的样貌和构造,代表了作者在那个时代对未来科技的大胆想象。彼时的日本,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论日益高涨,彼时的日本,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论日益高涨。当时有南进与北进的两大扩张方向,其中南进论在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崛起[2]。1887年日本亩傍号装甲巡洋舰在新加坡海域神秘沉没等事件频繁登上报纸,加之同年日本天皇下达海防整备令后,日本民众的关注点转向了海洋。紧接着,海洋冒险小说也开始登场。如1887年7月至9月,须藤南翠(SudōNansui)的《朝日的旗帜》(『曦の旗風』)连载于报纸,随后小宫山天香(KomiyamaTenkō)的《冒险企业连岛大王》(『冒険企業連島大王』)从当年11月连载至次年3月。这些作品描写了冒险家们发现并开发南洋无人岛,将其归属为日本领土或成为岛上王者的故事。此类题材在1890年矢野龙溪(YanoRyūkei)的《浮城物语》(『浮城物語』)、1891年末广铁肠(SuehiroTetchō)的《南洋之大波澜》(『南海の大波瀾』)中得到延续,内容上更加突显了南进的扩张和武力推进。然而日本民众更关注的是南海的无人岛探险和开发。因为当时的人将无人岛探险视为成为富豪的方法之一[3]。
风赖子乘海龟随浦岛太郎潜入龙宫
(图片来源:《龙宫奇谈黑贝梦物语》)
(二)从海底军舰到海战狂想
1900年,被称为日本科幻小说鼻祖的押川春浪(OshikawaShunro)发表了《海底军舰》(『海島冒険奇譚海底軍艦』)。该书对冒险铁车和海底战斗艇等空想科学兵器进行了描绘,受到了读者的好评。随后,押川春浪发表了海底军舰系列作品,并组合了“武侠”一词[4]。也正是因为该系列的成功,随后出现了大批与海底军舰和潜水艇相关的作品,如《潜水艇梦物语》(『潜航艇夢物語』,1908)、《世界第一舰》(『世界第一艦』,1911)、《怪潜航艇》(『怪潜航艇』,1913)、《怪军舰》(『怪軍艦』,1915)等。日本科幻研究者横田顺弥(YokotaJunya)和会津信吾(AizuShingo)指出,押川春浪的成就跨越时间,至今仍在延续。[5]事实也确实如此,押川春浪给后来的科幻小说作家山中峯太郎(YamanakaMinetarō)和海野十三(UnnoJūza)带来很大影响[6]。连推理小说大家江户川乱步(EdogawaRanpo)在少年时期也是押川春浪的忠实读者[7]。不仅如此,1963年《海底军舰》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1984年被改编成单机游戏(PC-8801②),1995年被改编成动画上映。此外,2021年由日本漫画家田中诚司(TanakaSeiji)绘制的《海底军舰》系列漫画共15卷开始陆续发售,该系列漫画的最后一卷于2024年8月2日问世。2024年1月28日,由相武AI③进行现代日语翻译,并配有精美插图的《令和版海岛冒险奇谈海底军舰》(『令和版海島冒険奇譚海底軍艦』)开始发售,可见押川春浪作品超越时间的影响力。回到彼时的日本,虽然《海底军舰》掀起了军舰类海洋叙事的浪潮,但同时期也有如《东洋之大波澜日俄战争未来记》(『東洋之大波瀾日露戦争未来記』,1898)及《日俄战争未来之梦西伯利亚铁道》(『日露戦争未来の夢西伯剌亜鉄道』,1900)等翻译作品问世,这些作品刺激了当时日本人的海战想象,出现了如《壮绝快绝日俄战争未来记》(『壮絶快絶日露戦争未来記』,1900)及《日俄决斗浦潮陷落未来记》(『日露活劇浦潮陥落未来記』,1904)等作品。此后,以未来战争为主题的海洋叙事一直延续,特别是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戦争』,1931)、《日本危机太平洋大海战》(『日本危うし!太平洋大海戦』,1932)、《军事科学小说太平洋称霸》(『軍事科学小説太平洋制覇』,1933)、《太平洋雷击战队》(『太平洋雷撃戦隊』,1934)、《日美战争未来记》(『日米戦争未来記』,1934)、《危机!祖国日本!太平洋之大激战》(『危し!祖国日本!太平洋の大激戦』,1936)、《太平洋非常舰队》(『太平洋非常艦隊』,1937)、《太平洋挺身队》(『太平洋挺身隊』,1942)等作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依托海洋的对外狂想也落下了帷幕。在二战后的重建中,日本科幻小说又重新发端,围绕海洋的叙事也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
二、二战后日本海洋科幻小说孕育的多元主题
(一)既成作家的尾声
二战后,既成作家海野十三(UnnoJūza)依然创作力旺盛,于1948年在《PTA世界少年》④连载的海洋科幻小说《海底都市》(『海底都市』)成为其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名为本间的少年在收到神秘的预言信件后,被引导到一个废墟之中,随后与同级生辻谷虎四郎相遇。在辻谷的引导下,乘坐时光机来到了20年后的世界。本间所到达的地方是一座海底城市。这座城市规模庞大,城市中布满了可移动的道路,通过核能引擎进行着日本海沟的金矿开采工程。之后本间乘坐高速潜艇出海,遇到了鱼人“特洛族”(人类的后裔)。由于地上人类在海底进行的工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特洛族”要对海底城市的人类进行反击。在主人公本间的斡旋下双方终于愿意就和解进行谈判。然而在谈判过程中,发生了深海大地震,“特洛族”的家园遭受严重损坏,海底城市的人类全力进行救援。双方最后迎来了大团圆结局,而主人公本间因为时光机损坏不得不留在现实世界。该小说探索了未来科技的可能性,涉及了时间旅行、海底城市、原子能的应用、海底生物等多个科幻创作要素,体现了海野十三对未来世界的大胆畅想,特别是鱼人“特洛族”的设定,虽没有过多展开,但却引出了人类的进化和演变问题。
除海野十三外,南洋一郎(MinamiYōichirō)在1948年发表了作品《海之凶贼黑星》(『海の兇賊黒星』)和《魔海秘宝》(『魔海の秘宝』)等少年海底冒险作品。北村小松(KitamuraKomatsu)也在同年发表了海岛冒险故事《X岛的秘密》(『X島の秘密』)。在当时,从事科幻创作的很多作家都将作品发表在少儿读物,所以不免给读者留下儿童作家或少儿文学作家的印象,而挣脱这种印象的科幻一代在1960年后陆续登场。
(二)日本科幻再起航
由于二战后美国暂时接管了日本,日本科幻最初受到了欧美科幻的影响。而介绍海外科幻的桥梁正是矢野彻(YanoTetsu)、野田昌宏(NodaMasahiro)、浅仓久志(AsakuraHisashi)和伊藤典夫(ItoNorio)等翻译家。他们不仅翻译作品,还撰写关于外国作品及外国作家动态的文章,极大地影响了日本读者及之后的作家。森下一仁(MorishitaKatsuhito)认为,日本的科幻小说类型在1960年之后才逐渐定型,并将1962年视为“日本SF”诞生的年份[8]。这一观点虽然还有待探讨,但确如森下所言,1962年小松左京(KomatsuSakyō)、平井和正(HiraiKazumasa)、光濑龙(MitsuseRyū)等人在《SF杂志》(『SFマガジン』)上出道。丰田有恒(ToyotaAritsune)、半村良(HanmuraRyō)等人参加了1962年的空想科学小说大赛。加上短篇小说作家星新一(HoshiShinichi)及眉村卓(MayumuraTaku)的登场,属于日本科幻第一代的作家在1962年几乎全部集齐。自此,日本科幻再次起航,且围绕海洋的幻想仍在持续。1963年光濑龙在《SF杂志》8月刊上发表短篇《玛古拉!》⑤(『マグラ!』),讲述了由于日本海沟被投放放射性废弃物,造成金枪鱼变异为怪物玛古拉的故事。该短篇原本是电影脚本,但最终未能实现。此后,因核试验、核辐射或细菌病毒导致的海底生物变异或深海智能生物成为了海洋科幻叙事的重要主题之一。1973年小松左京携作品《日本沉没》(『日本沉没』)获得了第五届星云奖长篇小说奖。小说的大热,使得《日本沉没》被搬上大荧幕,而海洋灾难主题也受到关注。可以说,科幻一代拓展了海洋科幻的主题。在他们之后陆续出现了,如藤崎慎吾(FujisakiShingo)、小川一水(OgawaIssui)、林让治(HayashiJouji)、上田早夕里(UedaSayuri)等擅长海洋科幻创作的作家。其中,上田早夕里的《华龙之宫》(『華竜の宮』,2011)堪称近十余年来日本海洋科幻的巅峰之作,并荣获第32届日本科幻大奖。《华龙之宫》讲述了25世纪的世界,由于大规模的地壳变动,海底隆起,导致大量陆地被淹没,从此地上人与海上人分别生活,冲突日益加深。而海上人为了适应海上生活也必须经历基因的变异。该作品的意义已远超海洋科幻的多要素融合,而是一部追问人类该如何存在和延续的佳作。虽然上田早夕里此后尝试转型,但仍在2022年出版了短篇合集《怪兽之海》(『獣たちの海』)。同年,林让治围绕能源问题创作的海洋科幻小说《大海细语时》(『海が囁くとき』)也在网上公开发表。另外,收录在小川一水的《老威尔的行星》(『老ヴォールの惑星』)中的《漂流男》(『漂った男』,2005,第37届星云奖获奖短篇)描写了在完全没有陆地的海洋星球上迫降的男人靠与体温相近且营养丰富的海水得以生存的故事。该短篇将海洋科幻的主题引向了外太空的海洋世界。
小说《华龙之宫》封面
(图片来源:2012年早川书房版《华龙之宫》)
三、二战后日本海洋科幻的多媒介叙事实践
(一)海洋科幻的动漫化叙事实践
二战后,被称为连接战前与战后桥梁的手冢治虫(TezukaOsamu)登场,他的才华受到了海野十三的赏识[9]。手冢治虫创作的科幻漫画《铁壁阿童木》(『鉄腕アトム』)自1952年4月至1968年3月在《少年》(『少年』)连载,并于1963年元旦起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持续播放,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超高收视率。此后《铁臂阿童木》又被多次改编为新版动画和电影,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铁臂阿童木》也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外国动画片。手冢治虫还创作了海洋科幻漫画《海之特里顿》(『海のトリトン』)。该作品从1969年9月1日到1971年12月31日以报纸漫画《蓝色特里顿》(『青いトリトン』)为题在《产经新闻》(『産経新聞』)连载,1972年4月至9月该漫画被制作成电视动画播放。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海之民特里顿族少年特里顿和人鱼少女皮皮与想消灭特里顿族夺取海上霸权的波塞冬族战斗的故事。虽然该作品主要面向少儿,但涉及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共生、海洋污染和人类欲望等内容,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2022年由山渓谷社出版的《手冢治虫的海洋》(『手塚治虫の海』)漫画集问世,里面包含了十部描述人与海洋的精选漫画。与手冢同一时期的小泽悟(OzawaSatoru)于1963年到1965年在《周刊少年Sunday》(『週刊少年サンデー』)连载海洋冒险漫画《潜水艇707》(『サブマリン707』),普及了大量的潜水艇相关知识。《潜水艇707》系列漫画的出版一直延续到2021年,其动画版《青之六号》(『青の6号』)以及衍生的潜艇模型也深受欢迎。被称为动画作家的松本零士(MatsumotoReiji)也同样钟情于海洋科幻创作,如《潜水艇超级99》(『スーパー99』,1964)、《漂流3000万光年》(『漂流三千万光年』,1969)、《海雪的传说》(『マリンスノーの伝説』,1980)及《超时空舰队》(『超時空戦艦まほろば』,1998)等。主题涵盖了潜水艇、海洋都市和海中人类等。擅长海洋科幻漫画创作的还有星野之宣(HoshinoYukinobu)、大石胜(ōishiMasaru)、五十岚大介(IgarashiDaisuke)、山下明生(YamashitaHaruo)、都留泰作(TsuruDaisaku)等。近年来,由日本漫画家Ark Performance⑥创作的海洋科幻战记漫画《蓝色琶音》(『蒼き鋼のアルペジオ』)受到好评,该漫画于2024年5月发布了第27卷,目前仍在连载中。
(二)海洋科幻的影视化叙事实践
二战后科幻在日本的影视化呈现也同时兴起。虽然科幻小说给读者带来了无边的想象空间,但科幻的影视化给观众带了更多的视觉刺激,也显示出了其商业价值。同时,海洋作为人类生存的边界,使得人类对深海充满好奇心,因此海洋成为了科幻电影的重要场景之一。二战后由于本国电影制作能力受限,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陆续引入美国海洋科幻电影《氢弹与深海怪物》(『水爆と深海の怪物』,1957)、《最后的海底巨兽》(『最後の海底巨獣』,1960)、《被诅咒的海怪》(『呪われた海の怪物』,1961)等。在引入欧美科幻电影的同时,日本开始自主制作海洋科幻电影,如《哥斯拉》(『ゴジラ』、1954)、《格佐拉·加尼梅·卡梅巴 决战! 南海之大怪兽》(『ゲゾラ・ガニメ・カメーバ決戦!南海の大怪獣』,1970)、《卡美拉对战深海怪兽吉格拉》(『ガメラ対深海怪獣ジグラ』,1971)、《哥斯拉对战梅加罗》(『ゴジラ対メガロ』,1973)、《深海兽雷牙》(『深海獣雷牙』,2009)、《深海兽雷牙对战溶岩兽王牙》(『深海獣雷牙対溶岩獣王牙』,2019)等,虽然也有如《日本沉没》(1973/2006)等小说被搬上大荧幕,也有如《蓝海美人》(『ACRI』,1996)般讲述人鱼传说的电影,但在日本海洋科幻的影视化叙事实践中深海怪物无疑成为了主角。这或许受早期科幻小说和漫画的影响,但这种风格设定无疑也限制了日本海洋科幻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电影《深海兽雷牙对战溶岩兽王牙》2019年宣传海报
(图片来源:Filmarks官网海报)
(三)海洋科幻的游戏化叙事实践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游戏机、电脑以及今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游戏制作成为极具商业价值和潜力的投资。而人类无法触及的深海无疑成为了游戏故事叙事的完美世界。1995年日本游戏公司ARTDINK CORPORATION开发了一款名为《潜水员的休息日》(『アクアノートの休日』)的海洋探索模拟类游戏。该游戏是以玩家随心所欲享受海中散步为主的休闲类游戏。2008年9月25日该系列游戏的升级版《潜水员的假日:隐藏的记录》(『AQUANAUT'S HOLIDAY~隠された記録~』)开始发售,3D技术的运用使得游戏场景更加逼真。同类型的游戏还有《深海》(“Depth”,1996)、《快乐打捞》(『ハッピーサルベージ』,2000)、《深海水族馆》(『極・美麗アクアリウム』,2013)等。1995年日本游戏公司Irem推出游戏《海底大战》(『海底大戦争』),游戏内容是玩家利用潜水艇在海上与敌人进行对决。2019年该游戏被日本游戏公司HAMSTER Corporation再次开发,用于适配索尼PS4及任天堂游戏机。日本游戏公司在开发游戏时除注重视觉效果和操作难易外,也十分注重游戏的叙事性。比如《深海冒险》(“Deep Sea Adventure”,1997)将游戏舞台设定在海洋行星,玩家化身少年克里斯乘坐潜水艇寻找失踪的父亲,同神秘巨型生物、军事国家的潜艇、水中海盗、水中城市和幽灵船等进行斗争。《征战深海》(“-U- underwater unit”,2000) 将故事设定在公元2139年10月,由于大地壳变动,地球的陆地大部分被淹没。此后超古代文明的遗产接连不断被发现。武器公司TWA建立了超级帝国,组织了大量的潜艇舰队,从剩下的领土上掠夺资源和食物。玩家则需用战斗潜艇向帝国发出最后的挑战。由于蕴藏巨大的商业价值,游戏开发成为热门产业。2023年发布预告的海洋科幻游戏《安宁之海》(『グレイシャード』)更是将情景设定在人类时代之后的6500万年的远未来。彼时冰川覆盖了整个地球,玩家需化身为鸟类后裔,在冰下的海洋中寻找活路,探索未知世界。该游戏不论是情节设定还是画面质感,从预告片介绍来看可谓上乘。
游戏《安宁之海》预告图
(图片来源:PLAYISM 官网)
(四)海洋科幻的绘画叙事实践
除海洋科幻的动漫化、影视化及游戏化的叙事实践外,部分日本画家的绘画中也涉及了海洋科幻元素,如川崎小虎(KawasakiShouko)的《人鱼》(『人魚』,1965)、奥谷博(OkutaniHiroshi)的《诗海》(『詩海』,1991)、荒俣宏(AramataHiroshi)编撰的《怪物志》(『怪物誌』,1991)中的插画、寺田克也(TeradaKatsuya)的《海底大战》(『海底大戦争』,1999)、田村一二(TamuraIchiji)的《河童沼》(『かっぱ沼』,1999 )、诸星大二郎(MorohoshiDaijirō)的《不熟 1970~2012》(『不熟 1970~2012』,2012年)、大桥博之(ōhashiHiroyuki)编著的《少年少女昭和科幻美术馆》(『少年少女昭和SF美術館』,2013年)等。这些画作将海洋幻想转化成了具象表达。
四、结语
近代以来,日本的海洋科幻主题经历了从浪漫幻想到海洋冒险的演化,且随着近代化进程和对外扩张的野心,海洋幻想中逐渐衍生出对战争的狂想。二战后,日本海洋科幻的主题逐渐多元化,孕育了海底城市、海洋灾难、核灾难、深海生物及外太空海洋等主题。伴随着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海洋科幻叙事逐步向动画、电影、漫画、游戏等多媒介扩展。对于日本海洋科幻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的是其如何在商业化和大众娱乐化的潮流中,保持对海洋主题的深入探讨。尤其是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现今,海洋作为人类生存的边界,仍具有无限的探索空间。因此,围绕海洋展开的深蓝幻想还应进一步肩负起对未来社会与人类命运的思索与警示。
作者简介:
杨圆,文学博士,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公派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交叉领域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
① 风赖子是笔名,根据《龙宫奇谈黑贝梦物语》的发行人仲田丰太郎(NakataToyotarō)曾用过风赖亭飞龙的笔名,且仲田丰太郎在1880年还发表过《国会切望景况录》(『国会切望景況録』),推测风赖子可能是仲田丰太郎本人。
② PC-8801指的是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原创机型。
③ 相武AI是现实作家的AI人格,该作家的真实姓名不详。根据相关网页介绍,该作家在2022年末,由于对ChatGPT的出现感到了如文艺复兴般的冲击,宣布“I’m AI”,并以不同人格的AI作家,即相武AI的笔名开始创作。https://aitrends.top/archives/2765
④ PTA是英语“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的首字母缩写,指由各学校组织的监护人和教职员组成的社会教育相关团体。《PTA世界少年》就是相关团体运营的少儿杂志。
⑤ 玛古拉是笔者根据发音翻译过来的名称。此后出现的关于海底怪兽或生物等无特殊含义的名称均采用音译,在此一并说明。
⑥ Ark Performance是日本漫画家石川考一(IshikawaKōiti)与光吉贤司(MitsuyoshiKenji)的共同笔名。
参考文献
[1] 風頼子.竜宮奇談黒貝夢物語[M].東京:風頼舍,1880:5.
[2] 矢野暢.「南進」の系譜[M].東京:中央公論社,1975:68.
[3] 横山源之助.明治富豪史[M].東京:筑摩書房,2013:150-151.
[4] 韩云波.平江不肖生与现代中国武侠小说的内在纠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3.
[5] 横田順弥,會津信吾.快男児押川春浪[M].東京:徳間書店,1991:210-211.
[6] 横田順弥,會津信吾.快男児押川春浪[M].東京:徳間書店,1991:113-114.
[7] 落合教幸,坂本博志,藤井淑禎,渡辺憲司編.江戸川乱歩大事典[M].東京:勉誠社,2021:532-533.
[8] 鏡明編.日本SFの大逆襲[M].東京:徳間書店,1994:345.
[9] 長山靖生.日本SF精神史[完全版][M].東京:河出書房新社,2018:186.
拟刊发于《世界科幻动态》2024年第2期,以最终印刷稿为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世界科幻动态》征稿信息
排版:沈 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李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