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新技术、新媒介和新美学理念的全面介入,产生了新的创作迭代,网络科幻小说作为当代新媒介文艺的特殊类型,以及中国传统玄学文化资源的符号再现或想象力再生产形式,已经成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版图的重要力量。

网络科幻小说积极呼应科学技术迭代的现实语境及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通过对超级科技远景和未来生活图式的呈现来映射人类社会对物质解放和精神自由的渴望,因此它就必须正面回答如何激发人类想象力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那些记录古人战天斗地和信仰图腾实践、充满玄学要素的神话传说、神魔故事、仙侠演义和民间怪谭等传统文化叙事资源,为(网络)科幻小说的想象力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启发,“科(幻)玄(学)融合”也成为网络文学审美话语类型转换的一个热门话题。

“科玄融合”的叙事类型

网络科幻小说融合传统叙事资源的第一种方式,是将传统神话中的神仙体系与未来科技文明对接,诸如探讨基因编辑与长生不老、人类起源秘密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之间的神秘联系等。

对此,传统科幻创作已经有作者尝试做出类似的“阐释的努力”,例如赵海虹的《伊娥卡斯达》、钱莉芳的《飞升》等作品。网络科幻小说在这个主题的演绎上可能更加激进,甚至在融合中国传统玄幻、武侠、仙术想象资源的基础上,还大胆地借鉴国外奇幻、恐怖、魔法甚至“克苏鲁神话”的要素,最终构建网络科幻小说的“混合型”类型。

这里应特别提及玄鵺的《神医》。这部作品以擅长“补形术”的神医华佗为曹操治疗头疾为背景,牵引出人类文明远古进化路上“螺仙旋祖”和“线妖环孽”的生命正义之辩,又从“忒修斯之船”的哲学悖论,引出人类本质的思考。主角曹丕在怪诞的生命体验中仍然保持人类心性与情感意志的描写,让这部作品在想象力的诡谲之外也蕴含着人文关怀的温度和伦理反思的深度。

第二种方式是在“异类他者”或非人生物的设计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创造出独具东方魅力的异域生态或超验体验。它不仅表现为科幻叙事形态的翻新,更是对叙事机理的突破,表现出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交融与对话。

由此,网络科幻小说所塑造的异能基因、神族、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现象或奇异他者,都在这里面被赋予了科学的、现代科技的逻辑框架,与现实世界中读者所熟知的知识体系相契合,推动网络科幻小说“科玄融合”的叙述机制在阅读接受层面促成了读者阅读理解与科幻作家创作意图间的“视域融合”。


例如《因何死于兰若寺》用时下流行的元宇宙设想重构了《聊斋志异》的聂小倩故事,小说中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并置,“兰若寺”这个类似于元宇宙的数据空间成为人性博弈的“斗场”,科技伦理的思考在科幻性和玄学感交织中被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第一序列》中同样使用“大圣附体”的魔法形式来解释的陈无敌身上的神奇异能,这种设定可以说是对当下热门网游《黑神话:悟空》的绝佳隐喻;天下霸唱《鬼吹灯之南海归墟》与玄鵺《归墟》则以《山海经》神话中描述的“东海之外大壑”(归墟)作为叙事想象的起点虚构科学幻想与玄学冥想之间的关联,形成具有心理震撼的故事。

第三种方式是通过将科学技术魔法化、黑科技化的方式来“异化”科学理性,使之具有玄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星空王座》《黎明之剑》等用奇观的形式构建某种“科技仪式”,以此来制造爽感。这类科技仪式类似于魔法的施法过程,某些高级科技操作可能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复杂的精神状态配合。这样的设定不仅增加了科技操作过程的仪式感和神秘感,也让读者在超级科技的呈现中体验崇高美的神圣与庄严。《诡秘之主》《巫师世界》《第九农学基地》等作品则通过塑造某种“科学巫师”形象来制造叙事奇观,主人公能够运用科技手段达成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效果,如瞬间传送、操纵天气、甚至复活逝者等,为科技工作者赋予了某种神圣光环。

网络科幻小说利用魔法或玄学对科学理性的“反向规训”,这种叙事方式有时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它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网络文学这种“亚文类”的超级包容能力,且更加贴合这个时代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提升了网络科幻类型文本的文化影响力。

对科幻创作的审美启示

从本质上来看,在神话传说、民间传奇、寓言故事甚至通俗文学的叙事体系中,玄学思想中所构建的“前知识体系”仍然受到人类混沌思维的影响,但是网络科幻想象力建构所依赖的知识体系,则已经最大限度地将玄学思想中的这种混沌思维剥离开来,使之服膺于现代科技理性的逻辑规训。由此,“科玄融合”的叙事实践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当代科幻创作的审美潜能。

首先,科技理性的“在地化设定”和玄学冥思的“超域性想象”,真正地借助于网络科幻小说的文体变革和意义编码拓展了当代科幻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与价值阐释的崭新维度。


神话叙事、历史演义、神魔故事或大众文化的逐步“科学化”“理性化”“数字化”,推动了现代科幻文学的发展;而网络科幻小说在彰显技术理性的工具性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叙事中“史前逻辑”或“混沌思维”,而是用不断革新的文学观念来对“科学精神”和“玄学思想”进行整合再生产,形成统摄古今又面向未来的网络科幻文学的叙事生态。

其次,科幻题材的网络类型文学叙事从内容上看虽然呈现出较为现代化和前沿性的特点,其所展现的是超级科技、超验经验和后人类生活的诸多维度,但是其文本所展现的基本价值诉求仍然包含着文学传统中的要素,诸如对科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沿用。因为网络科幻小说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总是映射着现实生活的缺憾或不足,以此彰显科幻想象的艺术魅力。

再次,通过科幻叙事的类型实验,中国网络文学在题材生产建构的过程中所借鉴的这些文学传统和文化要素中,甚至也蕴含着先民们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所获得文化经验与心理积淀,例如东方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体系、思想价值诉求和人物关系谱系。由此,网络科幻小说就在科学理性和奇思妙想相互并置的语境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当代性”的叙事模式和类型系统,从而全面地革新了当代汉语文学的创作生态,构建了复杂多样的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审美话语与理论范式。

最后,科幻与玄学的有机结合也许会引起我们对传统想象力叙事资源的重新审视,在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认知方式的过程中,也会破开人类的认知迷雾进而颠覆不断进化过程中的人类社会的认知局限。而这些问题恰恰都是网络科幻小说对于传统文化资源、混沌思维和远古世界观重组、重述与重构过程必然会面临的现实状况。努力克服现实文体变革的困难,纾解思维固化的“科玄之争”为传统科幻文艺实践带来的困扰,弥补科幻创作讽喻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不足,从而促进新媒介语境下科幻文艺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代科幻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对新媒体文学的重新审视

在当下,受“科玄融合”思维影响的网络科幻文学创作,是网络文学类型扩展的一种新的尝试,它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阅读选择和审美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接触现代科学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网络科幻小说对传统叙事中的神怪传统、神魔资源、神奇故事与玄学资源的“创造性重塑”,其文本基底中仍然蕴藏着叙述者与接受者内心对于现实与传统复杂情感的“科学思维投射”。这种回归历史传统的类型融合实践,通过“科玄融合”思维统摄的想象力建构模式,借助叙述策略的重构、想象力的再生产与叙述话语的转换,重新审视新时代文艺“亚文类”这一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审美形态领域中所包含的叙事伦理变革的潜能,以此彰显当代科幻叙事实践的美学启示和伦理反思。“科玄融合”的网络文学生产也因此作为当下一种有机的审美文化资源,在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对话、增强中华民族艺术自信的当代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媒介融合语境下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阐释评价体制研究”(23XZW031)阶段性成果之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