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40岁是年轻人,60岁是中年人,80岁才是老年人。”
“我创造的顶峰在85岁而不是在60岁。”
“过去认为人的生命是三阶段,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工作,第三段退休,现在就有根本的改变了。”

这段对话,来自“80后老年人”现代文学学者钱理群,“60后的中年人”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以及“奔向40后”的年轻主持人、知名辩手陈铭。

由中国新闻周刊、泰康保险集团联合出品的《长寿时代会客厅》,邀请“老中青”三代齐聚北京,展开了长达3小时的对话。录制结束后,作为主持人,陈铭说这期节目“比自己想象的收获还要多得多得多”。

2025年北方小年当天,本期内容正式上线。节目录制时,钱理群透露他分享的部分观点,来自其即将出版的新书《养老人生:新机遇,再出发》,并表示,他的养老学理论研究,离不开陈东升及他所打造的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的启发,这是一个关乎所有人,关乎未来的研究。本期节目不仅是钱理群养老学研究成果的精华集锦,更通过钱理群、陈东升、陈铭的互动分享,带给每个人直面老去的心态。

60岁还是年轻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岁半,是建国初期的两倍多。这意味着长寿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生命历程中的老年期将变得更长。这一变化的到来,无疑将深刻改变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即成长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

如陈东升在节目中所言:“寿命延长后,那么你退休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今天可能按照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要活100岁,55岁退休还有45年闲着。”

在这退休后漫长时光中,我们做好直面老的准备了吗?变老到底意味着什么?陈铭在节目中剖析了“老”这个词,“它好像有一点先天的、情感上的某种攻击性,或者某种负面倾向”。对个人而言,是身体的衰老、罹患多重疾病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更少的收入、更沉重的照护负担。对社会而言,是陡增的养老压力,以及劳动力资源的相对减少。

“我们一提老龄化,一提养老院,就是一个消费,就是不产生价值,甚至说得重一点是个社会的累赘。从工业时代的角度来看老龄化,会认为老龄化带来了对资本、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消耗。所以我提出了‘长寿时代’,就是因为过去在工业社会我们的很多看法是错的。”陈东升认为,我们应该用开放积极的心态迎接长寿时代的到来,改变对生命尺度的认知:“如果按照100岁的尺度来看,我认为40岁是年轻人,60岁是中年人,80岁才是老年人。”陈东升说。


钱理群


当老年变得更长,老年人也有了更多时间去实现价值的再创造。最早一批入住泰康之家·燕园的泰康居民钱理群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入住燕园八年多时间里,钱老笔耕不辍,撰写了约500万字。年逾八旬的钱老认为,自己仍在创作顶峰,处于活力养老阶段。他在节目中表示,老年有“四大阶段”和“五大回归”。四大阶段即:活力养老阶段、从“社会性存在”回归“个体存在”的阶段、失能阶段和临终阶段;五大回归即:回归童年、回归自然、回归家庭、回归日常生活及回归内心。

“老年人可以再学习,也可以再创造。”钱理群从亲历者的视角剖析,“老”并非一个消极概念,而是一种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在他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往往拥有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有可能继续贡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飞跃。

陈铭则认为,社会时钟会塑造人们的生活目标和惯性认知,但观念的革新可以重塑人生。陈铭的父亲已经退休十年,居住在泰康之家·楚园。“很多人认为,退休了就是享受,是吃好喝好被照顾好,但(老人)自己会有意义悬空的感觉。”而在一个思想观念更为开放的环境里,老人坦然直面老,学会应对老,积极的改变也会发生。“当这种持续创造,再学习、再出发的观念成为一种社会话语的时候,他们会听到,他们会内化。他们会觉得:我要去读书,我要去听讲座,我要唱歌,我要去追寻艺术和美。他们的价值感就丰沛了。与此同时,真实的经济效益也在创造,何乐而不为呢?”陈铭说。

养老不止是老年人的事

以开放心态迎接长寿时代到来,仅仅只是第一步。在漫长的退休后的旅程中,还需要做好更全面深入的准备,积极应对,未雨绸缪。


陈东升


节目中,陈东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人类寿命延长,带来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养老金、医疗保险可能不够了,这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在迎接长寿时代的过程中,除了经济方面的准备,社会也需要应对思想准备的不足。作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和经营者,陈东升很早就意识到,人寿保险就是要关心人的生老病死。然而,在过去,保险只解决支付端的问题,“在哪里养老、在哪里看病”这些服务端的问题,都跟保险没关系。“整个老年化的服务体系是碎片化的,这让老人很辛苦。我们就把它整合起来,打造了‘长寿时代 泰康方案’。”陈东升说。泰康所做的是打通了虚拟的保险与实体的养老、医疗,将两者结合,“把生命链的整个服务体系(囊括进来),这是符合人们的需要和需求的。这个商业模式,在全世界具有创新意义。”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百岁老人已有11.9万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百岁老人最多的国家。以当下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来算,如果顺利,近三年出生的婴儿多数将能看到下个世纪初的太阳。这意味着,养老不仅是老年人的当下需求,也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

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对比之前的养老经济、养老产业,该《意见》中银发经济被赋予新的内涵,即发展银发经济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银发经济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是将视野拓展到了人生的全生命周期,强调提前为老年生活做准备的重要性,即老年阶段和未老阶段不是割裂开的,而应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规划,每个年龄段人群都需要参与进来。

2025年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9年,我国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在保险业,泰康很早就关注到趋势的到来。陈东升目标非常纯正:长寿时代,寿险业必须拥抱养老,拥抱健康。2007年,泰康试水进入养老服务领域;2009年,率先获得保险业养老社区试点资格;2012年,推出对接养老社区的大额年金产品“幸福有约”,并开始在全国重资产建造养老社区。养老和医疗密不可分,泰康又开始打造多层次医疗服务网络。如此,泰康打破传统寿险的固有模式,让医养康宁服务成为新主业,开创了寿险业新局面。

陈东升在节目中表示,他的理想是:“把长寿社区变成长寿经济的示范地”。目前,泰康已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了43个大规模医养融合持续照顾的机构养老旗舰,有22个城市24个社区已经投入运营,照顾了超过15000位共和国建设者。

通过投资、建设和持有运营养老和医疗实体,泰康探索了以大规模高品质养老社区为核心,结合网络化的社区康养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上门医养服务,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联体”,构建长寿时代老年生命产业链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打造“公益养联体”,用公益的力量引导各方提升社区老年居民的服务,探索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践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站在未来看未来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充分做好应对长寿时代到来的心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准备,变被动养老为主动,积极拥抱长寿时代,才能更好地以积极的方式迎接老年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享受生命各个阶段的美好。

陈东升在其著作《长寿时代》一书中提到,当前面临三大变局: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大变局、“双碳”目标带来的文明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局,以及长寿时代带来的人类作为一种物种自身的大变局。“我觉得长寿时代带来的变局是最大的变局。”他在节目中说。

变局之下,不确定让未来变得难以预测。节目中,陈铭抛出的一个问题引人深思:惯性的认知里我们都觉得未来是年轻人的,但现在看起来年轻人反而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老态,对于生命的激情以及发现世界未知的冲动和欲望,好像都有点匮乏。而正如《长寿时代》书中写的那样:当大多数人被悲观情绪限制想象力时,也会错过新时代穿过乌云投下的第一缕阳光。

陈东升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人生的意义”。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主张,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大的挑战,越是一定要去迎接困难,去解决困难。“任何人,不管你是成功的学者、企业家,还是其他人;不论你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总之你活着,迎接的是明天,不是回到昨天。所以永远都要面对未来,这是最重要的。”陈东升在节目中说。

“这点我们俩是一样的,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钱理群接过话题。作为国内鲁迅研究领域泰斗级人物,他用鲁迅100多年前的话勉励大家,“当下的年轻人面临重新寻路的任务,也就是面临着理想重建、价值重建、行动重建、生活重建的问题。怎么办?鲁迅有几个建议,寻路时,一些老人的意见可以听一听。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要自己寻路,一时寻不到你就睡一觉,等睡醒了,再找一条似乎可以走的路去走。”


陈铭


“站在未来看未来”是本期节目的主题,而这一主题也意味着我们要有一种超越当前局限的视野,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可以像钱理群一样,面对高科技到来的时代,积极融入,以80多岁高龄的身份入驻B站,与年轻人对话、交流,其上线的“北大钱理群教授讲鲁迅”课程,播放量高达365万。也可以像节目中陈东升提到的例子——泰康之家·燕园的钮薇娜阿姨,她从80岁起,从零开始系统学习宋词,并在养老社区每周开设一节宋词鉴赏课,如今已经96岁的她还计划着把讲义内容总结出一本书。

就像本期对话所传达的,无论是直面老去,还是建构未来生活,结果并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一过程,是否能以积极的心态去珍惜当下、拥抱变化。或许,你也可以把这一场关于“站在未来看未来”的探讨,带入与父母的闲聊中。父母那一辈或许对于未来的想象与我们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借此将钱理群、钮薇娜晚年生活的故事与父母分享,激发彼此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不妨放下手机,与父母开启一次关于生命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作者:刘焕

编辑:王潇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