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笔者在文章里提到,有专家建议把农村养老金涨到800元。

结果,不少网友表示强烈反对,觉得这样对其他人并不公平,一堆人在评论区里吵翻天。

有的认为,农村人有国家免费分的地,已经够好的了,不如多关注一下城里的下岗职工。

也有人觉得,“多缴多得、不缴不得”,对于那些没有缴纳过社保的人来说,国家能给发一两百,农村人就该知足了。

这些观点对不对,笔者不想跟他们做过多的争论,因为没有多大意义。

农村问题,如果你没有过经历,根本想象不到,那个时代的农村人,到底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我们当然不怀疑,城里下岗职工的日子也挺难,可是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城里人都下岗,而当时的国家政策,却是面向了所有的农村人。



交公粮,这个词语现在估计没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如果家里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一定忘不了。

从1949年建国后实施,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农村人整整交了57年公粮。

建国以后,百废待兴,国家要发展自己的工业、科技、文化,前提是什么,要填饱肚子。

当时这样说,要用农业反哺式业,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等国家富强了,再来改善农民的日子。

农民当真了!他们几乎是把地里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大部分留给国家、集体,自己只留很少一部分够吃而已。

给国家和集体的都是最好的,筛了又筛、扬了又扬,留给自家的反而是最差的,这就是当时农村人的纯朴。

况且,除了向国家交公粮,农民还需要给集体交提留。

当时交提留的名目叫做三提五统,村提留三项,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统是乡镇统筹,包括教育费、优抚费、交通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

从这些提留的名目也能看出,当时国家不管是国防、教育、公益或是优抚的后勤支撑都是依靠农民提供的。



仅仅只有这些吗?

农民农忙时在地里干活,闲下来还要义务出工,帮着国家修路修桥挖河道搞建设。

跟苏联闹掰被追债、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的成功,与农民兄弟勒紧裤腰带,把口粮省下来,支援给城里,难道没有关系吗?

不客气的说,那时候的农村人就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完善的制度去计算他们的工龄,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付出到底值多少钱。

一个60多岁的老人,如果交了20年公粮,有网友测算过,如果把粮食价格折到现在计算,可能需要几百万。

我们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为例,一个人交15年,每个月大概交四五百块钱,一年六七千块钱,15年都不到10万块钱。

这么来看,公粮可比社保分量重得多,他们是怎么说出这部分农村人“不知足”的话来呢?

就算是现在的农村,其实也是吃亏的。

问题就在于,农村人很难通过种地来实现财富的增长。



粮价一直受到管控,曾几何时,全球农产品价格猛涨,韩国人连大葱都吃不起,中国农产品价格却在下降。

这些年,房价涨了多少倍,超市里青菜多贵,唯独粮食不让涨。

有专家说,这是为了社会稳定,为了防止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冲击本地农业经济,是为了保护农民。

不管是与不是,不能否认,农民的利益被牺牲是事实。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土地为什么搞流转,如果种地真能赚钱,这些现象就不会发生了。

给这些缴纳过公粮,为国家做了贡献的农村老人多些关注,这也不过分吧?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赵扬建议,把农村养老金涨到800,让那些65岁以上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国家富裕起来的福利。



一来改善他们的生活,二来也能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据他的观点,这个幅度的增长,也仅占GDP的1%,国家完全能付的起。



跟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部全国会议的通报,2025年养老金上涨已成定局。

而近一个月,广东、北京等地也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2025年能涨多少,就成了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有业内人士也提到,参考此前的标准,本轮涨幅不会太大,而且在中央政府制定的涨幅基础上,地方财政每月能承受的额外补贴大约在5—10元。

这样一来,如果想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还需要中央财政多发力。

一谈到养老金,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差距问题,然后大家的争议也很大。

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众所周知的待遇好,突出表现在退休后养老金领取金额高。



我们在网上刷到那些养老金领一两万的老人,基本都是出自这个群体。

想必一定有人会说,那也是人家工作的时候交的多,多交多得不是社保的原则吗,有什么好羡慕嫉妒的。

然而,经济学家王福重早年曾在一档节目里专门提到过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

如今的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在于,养了不该养的人,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他们没有交过一分钱,养老金却远超其他人。

大家都知道,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社保,是从2014年才开始,在此之前,他们一分钱都不用交,退休待遇却一点都不低。

企业职工缴纳社保,在1995年就开始全国范围内落地实施。

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比企业职工晚交了20年社保,而退休后的养老金却是普通企业退休人员的数倍。



改革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替代率能高达90%,即便他们退休,养老金几乎与在职时的工资持平。

2014年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开始自己缴纳社保,养老金替代率有所下降,但也远超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那更不值一提了。

这样的规定真的合理吗?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一份至关重要的“职业年金”作为补充,这也是他们养老金居高不下的重点。



要知道,职业年金是强制的,而针对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却完全是企业的自愿行为。

这样一来,是否引发了新的不公呢?

此前,《南方都市报》曾发文指出: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的根本问题,绝不是‘钱不够的问题’,而是体系的设计上出了问题。”

机关事单位社保虽然搞了改革,可由于职业年金的全覆盖,两项加起来,养老金替代率仍然高达80%以上。

文章里提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

需要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调整到与企业职工相同的水准即50%左右。



同时,确定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金与企业职工、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差距的时间表路线图,让人民群众对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取向有清晰的预期,进而增强其对制度的信任。

笔者觉得很有道理,差距能不能缩小,缩小到一个怎样合理的水平,需要有关部门多想、多做。

尤其是六七十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群体,他们的诉求不应该被忽略。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留言和分享,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