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和“AI+医疗”。如何让智慧医疗惠及更多人?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会秘书长、四川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副主任杨志萍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中心主任医师、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委员会华西支社委员宋海波提出一份“关于四川省推进智慧医院赋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有迫切需求。”杨志萍提到,福建省三明市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薪酬体系改革等创新领域成为示范,浙江省玉环市在互联网医院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领域实现突破,这些案例都对四川带来启发。
她建议,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赋能县域医共体,提高县级医院监测管理诊疗水平,有效助力四川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推动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健康四川,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四川智慧”“四川方案”。
具体怎么做?杨志萍提到,可以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以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来指导县级智慧医院建设,做好近、中、远期规划,从人流、物流、信息流、体验流四个方面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搭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以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互联互通成熟度以及安全等内容为指导,通过建立全面科学高效精细的医院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县级智慧医院系统。
在县域医共体智能化能力方面,可以推广“及时超声”技术体系的规范化应用,对患者医疗服务全过程、全周期实现超声影像辅助应用,帮助实施及时、准确、高效的诊断与治疗服务,以及慢性疾病的日常监测与康复管理,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同时,全面提高智能化诊疗服务水平,面向县级医院,在重症、急诊、麻醉、心内、心外、护理“围术期六科”推广智能化监测与管理,重点开展心衰、休克、心脏外科微创手术、危急重症急救转运等场景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连续监测,以及开展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等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在乡、村基层机构,普及心肺等重大阳性指征初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精准管理,规范智能化急救、转运等处置能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