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预言:“中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看来中方说的话,他一句没听进去。
这周,美国总统拜登在任期的最后时光中,于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场告别演说,为他四年的外交政策画上了句号。
在这份总结中,毫无意外地,中国成为了焦点之一。
毕竟,在拜登任期内东大一直是其密切关注甚至“重点打击”的对象。
拜登在他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的发展,并给出了一个颇为自信的预判: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他在演讲中声称,在过去的四年里,美国已经从先前的劣势中成功逆袭,变得更加强大。这一立场无疑是为了向美国民众展示他在任期间的所谓“外交成就”。
拜登甚至用了“无期徒刑”这样的话来形容中国的经济前景,意味深长地指出,根据最新的经济预测,中国在经济上永远不能超越美国。
他强调,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科学数据的预测。
拜登对台下的外交官们自信地表示,美国处于与中国长期竞争的有利战略地位,并将这种优越性归功于美国在高科技、贸易和印太地区的精心布局。
从拜登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对于阻止中国崛起这一目标充满信心,甚至带有一丝炫耀之意。
然而,这番话却被中国外交部看作是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过度简化。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的发展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这样的回应既展示了中国的自信,也暗示了对中美关系未来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还特意提到中美领导人在南美洲的最后一次会晤。在那次会晤中,两国讨论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理智,不发生冲突,并努力增加合作。
这表明中国仍然愿意通过合作来改善两国关系。然而,拜登用一句“中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试图给这一复杂关系画上句号,显然中方的话,拜登一句都没听进去。
此外,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为拜登的政策背书。
他指出,拜登上任初期,关于“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声音还很大,但经过四年的各种政策施压,这种声音明显减弱了。沙利文的言下之意是,这归功于拜登政府的有效战略。
但回过头来看,这样的判断真的可靠吗?
如果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中美关系,或者说全球经济格局,没有哪个国家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被超越。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永久的“全球老大”,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全球环境和实力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
拜登所说的“永远”显然言重,当然,这也可能是政客们惯用的策略,以便在卸任时留下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遗产。
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我们用事实说话。
拜登政府在延续特朗普时代高额关税对华政策的基础上,还推行了更为严格的“小院高墙”战略,力图通过技术封锁和断供等手段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芯片行业试图实现“脱钩”。
然而,这种极限施压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据悉中国芯片出口达到1595亿美元,超过手机,成为最大单一商品类别。
随着全球市场对新能源车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国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地位。尽管中美贸易战已持续七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上的表现依然强劲。
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9%,达3.58万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长1.1%,顺差刷新至9922亿美元新高。
其实,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十年前就已超过美国。尽管如此,美国仍通过操控美元地位来影响全球经济秩序。
美国通过大量印钞来刺激国内消费,并利用加息策略保持美元强势。然而,这种方式虽然在统计上有利于GDP数据,却导致了国内高通胀,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压力。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正在经历从依赖房地产投资到向高端产业链转移的重大经济调整。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和政客却不断渲染“中国经济崩溃论”,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焦虑和不安。
西方的担忧不仅限于经济层面,更深层次的恐惧在于,如果中国超越美国,将对西方优越性产生质疑。
这种质疑可能动摇西方政治家、亿万富翁以及精英群体的根基。因此,华盛顿不遗余力地设置障碍,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依然展现了推动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姿态,并强调两国领导人会晤的重要性。
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希望改善中美关系的坦诚态度,还提醒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应当更加审慎和实际。
中国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简单的制裁和关税手段无法阻挡这一趋势。美方与其一味围堵不如疏通,互利共赢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