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纵有当头月,
不抵家乡一盏灯。
纵使一路风尘,
回家就是归途。
回家过年,
是中国人年底不变的主题。
动图来自SOOGIF
一年一度的“春运潮”开始了,春运不仅人多,还有旅途距离远、时间长的特点。在长途飞行、火车或汽车旅行中,空间有限,活动不便,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不仅是长途旅行中安坐的旅客,还有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忙碌的上班族,沉浸在学习中的学生……久坐似乎已经成为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生活状态,是这部分人群下肢静脉血栓的“罪魁祸首”。
血流缓慢
当我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时,下肢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正常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泵”,推动着血液在静脉中顺畅流动。但久坐使得这个“泵”的作用大大减弱,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慢。就像河流中流速缓慢的区域容易淤积泥沙一样,血液中的血小板、红细胞等成分也会逐渐在血管壁上沉积,进而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久坐还会使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身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代谢减缓,水分摄入相对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而血液的高凝状态无疑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例如,在长途飞行中,由于机舱内空气干燥,乘客水分散失较多,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这也是为什么长途飞行后有些人会出现腿部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血管壁损伤
虽然久坐本身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血管壁损伤,但如果血管本身就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引起的),那么在久坐的情况下,血液流动缓慢和高凝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壁的损伤,促使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形成,患者首先会感受到腿部的肿胀和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隐痛,也可能在行走或站立时加剧,让人苦不堪言。腿部的皮肤会发红、发热,触摸起来温度明显高于正常部位。严重时,皮肤还可能出现溃疡、坏死等情况,静脉血栓急性期可能会导致皮肤张力性水疱,甚至肢体坏死。未经及时治疗的静脉血栓到了后遗症期会导致下肢溃疡,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下肢静脉血栓如果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肺部,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患者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
除了长途旅行者,这些人群也容易被下肢静脉血栓“盯上”。
办公族
这类人群整天坐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很少有机会活动身体。长时间的久坐,加上缺乏运动,使得他们成为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
术后患者
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大幅减少。同时,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身体的凝血机制发生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血管弹性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老年人本身就更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久坐无疑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
肥胖人群
肥胖者身体负担较重,心脏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推动血液流动。而且,肥胖人群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这些因素都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下肢静脉血栓。
定时活动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比如可以走动几分钟,或者做一些简单的腿部伸展运动,如踮脚尖、勾脚尖等,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
保持良好的坐姿
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二郎腿姿势,因为这种姿势会压迫腿部的血管,影响血液流动。坐立时,应保持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膝盖与髋关节保持适当的角度。
多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尤其是在长时间坐着的时候,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穿合适的衣物
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尤其是腰部、腹部和腿部的紧身衣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这有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积极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可以选择散步、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尤其是单侧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