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举行儿童体医融合中心揭牌仪式。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张金保,党委副书记、所长张建,常务副所长孟黎辉,副所长谷庆隆,副所长邰隽,副所长袁静,总会计师高志强出席活动,所长助理、儿童保健中心执行主任王琳主持,职能处室及现场18组家庭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张建所长在致辞中表示,儿童保健中心自2023年2月率先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儿童运动门诊,为儿童青少年提供运动评估与科学运动锻炼指导。在此基础上,首儿所与首都体育学院合作,共同设立了体医融合中心,这是推动医疗卫生与体育健身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儿童青少年面临体重异常、视力下降等问题,他们有的不爱运动,有的不会运动,户外运动和真正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体医融合中心将通过体育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打造一个集体育健身、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智慧运动干预、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服务。
张金保书记对儿童体医融合中心正式运营表示祝贺,他指出,儿童体医融合中心的成立是落实努力使孩子不生病、少生病的健康中国行动,落实尹力书记优先解决“小小孩”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张金保书记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体医融合,搭建好国家级平台,希望首儿所与首都体育学院的“双首”合作,能够在儿童健康促进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二是加强医教融合,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让他们不仅有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康的精神,成为国家的栋梁。三是加强体保融合,做好儿童保健与体育融合的研究,加强体育保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儿童健康促进、增强儿童体质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让首儿所的体医融合成为北京的“首儿实践”,成为国家的标杆。
随后,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心的四个训练区域。在运动评估区,一对双胞胎兄妹的互动尤为引人注目。据家长介绍,兄妹二人是早产儿,出生后在首儿所NICU住了一个多月,随后一直在保健科随诊。“临床医生解决了孩子们的疾病问题,把'不好'变成好,保健医生则是'好'上加好。我们这次随诊赶上了体医融合中心的开诊,正好解决了孩子不爱运动、不会运动的问题,尤其是哥哥做过胸部畸形的手术,术后怎么运动确实让我很发愁,现在终于有解决方案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强化儿童营养喂养与运动指导,推进儿童营养、运动医学门诊建设,加强儿童营养喂养咨询、运动指导科学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营养喂养咨询和运动指导能力。
近年来,随着儿童群体对科学运动的迫切需求,一些儿童疾病迫切需要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运动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也有助于健康的心理。为此,首儿所在国家卫生健康规划的指引下,推动医体融合儿童健康促进模式,整合医疗体育技术资源,试点开设儿童运动体能门诊。自开诊以来,共接诊1106名儿童,其中由于体态问题就诊的儿童为592名,由于运动能力较弱就诊的儿童为248名,运动时有疼痛的儿童为150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儿童缺少科学的运动指导以及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运动方案。
儿童体医融合中心设有体能训练区、本体感觉训练区、能量代谢监测区、运动评估区等,配备了人体能量代谢舱、运动负荷试验测试系统、3D复合运动训练台等多种先进设备,确保评估和训练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人体能量代谢舱能够监测儿童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变化,为临床患病儿童和健康儿童的科学运动研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运动负荷试验测试系统和3D复合运动训练台可以对儿童的肌肉力量、耐力、协调性、平衡能力、心肺功能、视觉运动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运动功能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精准掌握儿童运动能力的现状。
首儿所将以儿童体医融合中心的开诊为契机,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制定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运动方案,让健康儿童更健康,让长期被忽视运动指导的特殊体质人群也能增强体质,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文 | 邱爽、王琳
摄 | 袁超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就诊服务
首都儿科研究所融媒体矩阵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