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01/23

中国文化,又带给老外们不小的震撼。

近期,很多外国人涌入小红书,广交中国好友。

他们晒宠物、秀才艺,吸引了大批中国粉丝的关注。

一些身怀绝技的网友们坐不住了,纷纷秀出自己的拿手绝活。

琴棋书画诗酒茶,各显神通,让活跃在小红书的外国网友直呼:Amazing!(不可思议)


小红书上震惊的外国人

想要俘获一个人的心,首先要先俘获他的胃。

俘获外国人的胃,不需要饕餮盛宴,只需一个小小鸡蛋羹。

有位博主在小红书上分享了鸡蛋羹的制作过程,简单的制作过程,让很多老外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试一试。

于是,小红书变成了大型鸡蛋羹作业现场。

勉强及格版。


满分交卷版。


自主创新版。


别看是个快手菜,味道却是让老外连连称赞,甚至还激发了他们学习做其他中国美食的欲望。

新手做饭必学的菜-番茄炒蛋。


进阶版的厨师已经做上了辣椒炒肉。


还有一些高手已经尝试扯面、包饺子等高难度中餐了。



短短几天,中国人做饭那些小伎俩,也尽在他们掌握之中。

手指丈量大米水。


刀拍黄瓜和蒜。


热油激发香味。


照这发展速度,怕是中餐名厨很快就会有很多外国人面孔了吧。

除了中国的美食,另一个中国特色也引起了外国人的关注。

俗话说,要想身体好,养生少不了。

一生追求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国人,这下可有发挥的空间了。

对于生病在小红书求助的外国人,中医疗法推荐给你。

预防感冒,喝红糖姜茶。


不舒服,多喝热水。


喉咙疼痛,吃生姜蒸橙子。


还有中成药,一一都列举出来。


这些神奇的偏方,让很多外国人都感到好奇,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想要学习中医知识。


中医界的网友们看到此等情况,纷纷发出邀请。

有推荐中医书籍的,有直接科普的,还有发出中医专业考研二维码的……


主打一个只要你想学,我们一定热烈欢迎。

以上说的中餐和中医,都带有教学和实践意义。

但中国文化,带来的不仅是寓教于乐的体验,更多的是极致而纯粹的视觉盛宴。

飞扬的火花在夜色中绽放开来,如星空般坠落。


一招一式的功夫,整齐又有力量。


各朝代的妆造,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魅力。


笔尖在纸上跳动,用墨色线条勾勒出完美画卷。


这些独属于中国的传统技艺,让外国人惊叹不已。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中国文化被外国人看到。

近年来,中国文化已经逐渐渗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


中国文化在全球

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但你们不知道的是,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欢庆春节的队列。

在美国纽约唐人街,每年过春节的时候都会有舞龙舞狮,当地很多人民都会加入这场热闹非凡的狂欢。

他们手里握着烟花,互相送着红包,还会有人给自家毛孩子穿上中国元素的新衣。



在南半球的新西兰, 每年春节都会有国宝熊猫来助阵。当地人也会亲自体验写福字,将福气一笔一画地写下来。



还有俄罗斯、英国、古巴……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欢度中国春节,就像外交部汪文斌说的那样:春节是万家团圆的“中国时刻”,也是全球同贺的国际假日。

春节假期,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活动当数打麻将。这个国粹,也已经在全世界“疯狂上头”了。

曾经有位在美国的留学生吐槽,本想去异国感受下当地风土人情,谁想到在大街小巷,看到的却是这的场景。


当地的老头老太,都在左摸牌,右码牌,双手一推,和了!

如果你以为麻将只活在老年圈,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开设了麻将俱乐部,八大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布朗大学,还有专门的麻将社团,每到周末就爆满。

就连NBA球星,也没有躲过在麻将桌上决一胜负的命运。


如果哪天你身处国外时,听到熟悉的“碰”“杠”,不要惊慌,这只是一个陷入麻将魅力的外国人的声音。

传统风尚在世界上发光发热,新型文化也不甘示弱。

作为中国新型文化的代表-中式妆容和中国影视也开始崭露头角。

在国外的社交平台Instagram上,一款时髦复古的港式复古妆,受到了150万人的热烈追捧,纷纷求教程。


一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妆造,比如“书法妆”“锦鲤妆”,让各大美妆博主竞相模仿。

中式妆容配上西方面孔,碰撞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美。



还有一款以花木兰为灵感的妆容,也深受海外网友喜爱。从军前的温柔和从军后的坚毅,通过不同的妆造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木兰妆造的出圈,除了妆容本身,《花木兰》这个IP也功不可没。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影视的出海阵容也逐渐扩大,再也不是《花木兰》一枝独秀了。

在最近发布的《2024年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剧集出口额连年稳步增长,占中国节目出口总额六成。

2024年,《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玫瑰的故事》等热门剧集接连在美国、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上线,在海外掀起国剧浪潮。


中国的强势板块古装剧、仙侠剧也不再独受外国网友恩宠,都市剧、悬疑剧、偶像剧等成为他们的新欢。

除了传统电视剧,新起之秀短剧成为我们影视赛道新风向,在全球成为吸金利器。

截至去年8月,头部海外短剧APP的数据中,美国的收入达1.51亿美元(约11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64.8%。

国内某平台旗下短剧APP Reelshort曾力压Tiktok,冲上娱乐榜第一。


看看国外短剧排行榜的前几位:《再见,我的CEO》《我结婚了,对象不是你》《亿万富豪丈夫的双面人生》……

只能说,“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种玛丽苏情节,全世界都一样痴迷。

从自得其乐到破圈出海,中国文化逐渐被世人看见并欣赏。

这条文化输出之路,我们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走通。


中国文化传播之道

文化输出又多么重要呢?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情节:

美国“孩子国务卿”沃恩,向“孩子总统”戴维提出一个问题:

“美国为什么强大?”

戴维想了想说:“航空舰队、登月飞船、科学、技术、工业……”

沃恩摇摇头,对戴维说:“是因为我们有米老鼠和唐老鸭。”


无论是欧洲、亚洲还是非洲,这些地方航空舰队都到不了,但米老鼠和唐老鸭却无处不在。

美国正是通过这种影视节目、广告和漫画,来影响全世界的平民百姓。

当全世界所有人都沉浸在美国电影、歌曲和文化的时候,他们就会接受这种文化所塑造的一切。

中国也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早早的开始了文化输出之路,只是结果并不理想。

最初,中国对外输出文化的方式主要靠孔子学院。据统计,在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500多个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


虽然看起来数量不少,但对比全球人口来说,能在孔子学院学习的人少之又少。

可能一节课学习的也就有几十个人,可对比韩国歌曲、日漫,一经发布,影响的是几千万人。

其次,在孔子学院教学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京剧、茶艺、写春联、舞狮子这些传统技艺。

教这些有错吗?

没有错。

但这些却无法让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

大部分来上课的人,只是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来上一次免费体验课,但能让他们真正感兴趣,却是难上加难。

毕竟这些技艺,很多中国人也都不是那么感兴趣。

成功的文化传播,是让外国人自发地去欣赏和了解,而不是强行灌输给他们。

这就需要文化输出和娱乐性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软件的崛起给了文化传播一个很好的路径,图文和视频的方式,更是让一些枯燥的文化有了趣味可言,从而更能抓住外国人民的眼球。

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强大的经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会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来消费文化产品,进而促进更多人向文化方向就业。

文化输出的本质,其实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理念的一种改变。

如今,随着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家电、手机、汽车等已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中国文化的崛起也是必然态势。

我相信,随着中国文化水平的不断强大,“华流即世界顶流”的时代终将来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