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购置年货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买春联,明天买糖果,后天给家人买礼物……等年货买齐,“年”也就到了。如今,我们可以从网上下单购买天南海北的年货,那么在没有互联网与手机的古代呢?古人的年货清单中都有些啥?
▲1月21日,民众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挑选干果。(图片来自中新社)
丨汉代:饺子竟是医圣首创
汉代之前,只有元旦没有春节,汉武帝时期,春节的时间开始与今天的日期相吻合,固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从这时起,互相拜年宴请的习俗开始兴起,备年货成为了“刚需”。不过,那时人们置办的年货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为祭祀用品、健身、防病的食物以及爆竹。
据《通典》记载,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那时祭祖的仪式是复杂而隆重的。汉代崔提的《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其中提到的“椒酒”,曾是先秦时楚人享神的酒醴。到了汉代,“椒”又与寿神之一的北斗星神挂上了钩。可见,当时人们认为,饮用椒花柏叶浸泡的酒,能使人在新年里身体健康,百疾皆除,延年益寿。所以,这种酒是汉代人们准备年货时不可或缺之物。
此外,汉代人注重养生,饮食方面注重防病健身。他们有一种名为“五辛盘”的特色菜肴,由大蒜、小蒜、韭菜、芸苔和胡荽这五种香辛蔬菜组成。这种菜肴的目的是通过食用多种香辛蔬菜来达到防病健身的效果。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这种菜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之效,可以预防时疫流感。东汉医圣张仲景,把这些祛寒的药材包进面皮里,称为“饼饵”,也就是饺子的前身。
丨唐代:年货里还有驱傩面具?
在国富民丰的唐代,年货开始丰富了起来。在唐代人的年货清单上,有春联、驱傩面具、屠苏酒等物。
其实,早在秦汉以前,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1000多年。后来的桃符渐渐演化成了两个分支。古代普通老百姓不识字,就将“神荼”“郁垒”画成画,成了门神画。而另一支,则变成了“春书”,又叫“春帖”,即“春联”的前身。“春书”在诗中也有反映,盛唐诗人张子容在他的《除日》诗作中就有一句:“帖牖作春书”。
唐代人们在备年货的时候,还会购买一些现在看来比较少见的东西,比如驱傩面具和春幡。据记载,傩面具雕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集各种宗教文化于一身,被誉为“中华古文化中的活化石”。驱傩面具是在“驱傩”仪式上用的,这一仪式在春节期间举行,目的在于驱除疫鬼,以祈求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平安。而“春幡”,则是青色的小旗。晚唐诗人薛能在《除夜作》中写道:“幡悬井邑新”,前蜀诗人牛峤则亲眼看到了“玉钗风动春幡急”,都是说悬挂的春幡。后来这一习俗流传到日本,被称为“鲤鱼飘”。
此外,还有一样重点年货——屠苏酒。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屠苏”,几乎都源于王安石的《元日》,而“屠苏”第一次被记载却是在唐朝。在韩鄂的《岁华纪丽》中,“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这种酒是古代过年喝的最多的一种酒,偏药酒型、酒精含量低。据文献记载,喝屠苏酒主要是为了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1月17日,江苏南京,书法家为市民书写“福”字和春联。春节临近,书法家们走进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鼓楼,开展“万福迎春”公益文化惠民活动,为民众写春联送“福”字,传递新春祝福。(图片来自中新社)
丨宋代:置办年货是需要清单的
到了宋代,年货发生了数量和质量上的飞跃。宋代人过年需要置办的年货多得令现代人咋舌。为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武林旧事》,在其中第三卷有一节《岁晚节物》,罗列了宋代的年货清单:
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五色纸钱、糁盆、百事吉、胶牙饧。
在上述的清单中,有许多东西咱们并不陌生,但也有一些好似是从未听闻的新鲜稀罕物。比如“缕花”是将绸布和彩纸剪成花朵形状,过年时插在头上;“幡胜”大多用彩纸或布匹剪裁成蝴蝶、燕子等动物造型,过年时也要插在头上;“糁盆”就是炭火盆,春节天寒,需用炭火取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历”,即新一年的历书。宋代人跟现代人一样,每到年尾,须扔掉旧历,换上新历。只是他们使用的年历上详细地写着一年节气与吉凶宜忌。宋代的历书延续唐朝的习惯,由朝廷颁行。据《宋史·礼志》记载,每年年末,皇帝就把新历书赐给文武百官,受赐者要上表谢恩。民间没有这般VIP待遇,需要自己到市场上购买。
▲1月18日,广东佛山,市民和游客前往快子路挥春街购买挥春对联,感受浓浓的新年气氛。(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丨清代:举办年集大采购
至清代,出现了专供百姓采购年货的“年集”。买年货成为了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一项内容,是民间进入腊月之后的头等大事。就算平时再穷的家庭,对于置办年货也是毫不马虎。
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志》中,新年置办年货的热闹场景被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棋布星罗,如桌几笔墨。人丛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则卖画幅者。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买麻秸、栢枝、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凡食用之物,置办一新,以预过年。”
除了常见的食物和祭祀用品,沈太俟的《春明采风志》中还提到了许多书香之家的独特选择。其中,琉璃、油彩、风筝、口琴、纸牌、拈圆棋等物品,即使放在今天也仍具有高雅的品质。这些在当时更是被视为贵价而有趣的东西,为新年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春节将至,今年你都置办了哪些年货?(完)
综合《华西都市报》、河南卫视、齐鲁晚报网等
编辑:江子昕
点个“推荐”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