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在《东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伟介绍了东营市在持续推进交通结构绿色转型方面,交通运输结构的整体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张宏伟介绍,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抢抓实施黄河国家战略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东营行动方案》,对运输结构调整在内的各项工作全面部署。印发《东营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东营市推进“公转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统筹推进调整运输结构工作。
二是开展“公转铁”“公转水”“公转管”工作。完善铁路货运体系,实施“支线铁路进港入园入厂”,累计建成铁路专用线8条,正在推进东营港一突堤铁路专用线项目。东营市铁路通车及在建里程提升至476公里。推进“公转水”,全力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东营港吞吐能力跻身全国沿海港口30强,小清河复航东营段在全省率先完成主航道建设、率先具备通航条件。立足东营炼化大市实际,配合发改等部门,积极推动油品运输“公转管”。
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运输效率。积极开展多式联运试点,2023年3月,鲁北铁路物流园运贸融合供应链一体化多式联运工程列入山东省多式联运试点工程名单,目前正加速打造智慧化铁路物流园区。自2018年运输结构调整工作部署以来,东营市公路货运占比由71.3%降至4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铁路货运占比由6.9%升至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管道货运占比由21.6%升至4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4个百分点。整体上运输结构呈现出公路占比逐步下降,低碳运输(铁路、水路、管道)占比逐步上升的良好态势。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市交通运输局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加快推进方案要求的各项工作,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起“公、铁、海、河、空、管、多式联运”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向铁路、水路、管道转移。2025年,全市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长10%以上,港口吞吐量较2020年增长12%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聚焦海铁联运,加快东营港疏港铁路一突堤专用线等项目建设,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聚焦海管联运,在建成4个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基础上,加快建成东营港区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实现国际大型油轮直航东营港;聚焦公铁联运,重点推进中心城区物流园、鲁北铁路物流园、黄河三角洲西郊物流园建设,加快实施“一单制”试点工程;聚焦海河联运,加快推进广利港区与小清河互联互通航道、海河联运泊位等项目,争取早日实现广利港区与小清河直接通航。(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曹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