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下,榆林市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全面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带动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农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链建设,打造产业发展闭环

记者在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榆林市明杰农投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数条崭新的现代化薯类加工生产线整齐排列,管道纵横交错,阀门、仪表井然有序。工人们在生产线间往来穿梭,仔细地进行着最后的调试,确保每一个零件、每一处线路都精准无误。生产经理亢帆说:“我们配备了全自动中央集成操作系统,是目前全球先进的法式薯条与异形薯制品生产线,也是亚洲产能最高的生产线。”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榆阳区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9.98亿元,主要经营业务为生产、研发和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法式冷冻薯条、薯饼、薯角等薯制品,投产后,可年加工马铃薯20万吨,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此外,该项目与农户建立稳定的收购机制,可直接解决上万户种植户的销售问题,同时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00余名农民增收,有力促进了当地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4+X”产业发展,集中打造4个百亿级和4个十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达116万亩、77.4万亩、173.6万亩,产量分别达74万吨、222万吨、270万吨。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52.9万亩、311万亩。完成水产养殖面积21.2万亩,水产品产量6242吨。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2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87家,市级219家。

龙头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的温室大棚,榆阳区益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广荣正正在查看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生长情况。作为榆阳区第一批职业农民,今年43岁的王广荣与这些绿色无公害的特色果蔬有着十余年的“交情”。


“2013年我开始准备建设温室大棚。通过不断考察学习,现在我已经有18个温室大棚,于是开始和其他人合作,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目前,我们全镇有上千个温室大棚,根据市场需求,最多的时候有二三百个大棚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榆林市榆阳区益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广荣说。

如今的鱼河镇,一座座温室大棚、塑料拱棚整齐排列,火龙果、芝麻香瓜、西梅、小西瓜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作为全国“一乡一业”示范镇、省级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市设施蔬菜第一大镇,鱼河镇积极探索发展果蔬产业,立足地理区位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种植为抓手,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是榆林市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2021年以来,该企业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特点,构建“产业+基地+种植户”发展模式,打造鲜食玉米种植基地1000亩,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封闭产业链,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实现了农户增收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2家,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2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榆林市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强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奖补支持。2024年共兑付龙头企业等奖补资金3560万元。2024年出台了市级农业产业“链主”企业、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市级农业产业强镇认定标准,拟进一步加强奖补扶持力度,强化龙头带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奖补政策。聚焦全产业链短板弱项,叠加资金、资源、政策,集中力量延链补链强链。指导各县市区,谋划一批农产品原产地加工项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业扶持政策,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出台扶持奖补政策,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燕表示。

记者 任惠 延丹

编辑 拓智慧 校对 叶蕊 责编 李治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