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济夫
鼓吹乐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器乐品种,民间俗称“鼓乐”。鼓吹乐几乎遍及山东全省,主要有鲁西南鼓吹、鲁中南鼓吹、鲁北鼓吹和鲁东鼓吹四个流派。
1996年,济宁市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2006年,鲁西南鼓吹乐由嘉祥县申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有乐器铜杆唢呐
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器乐形式,与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协奏。主要分布在济宁、枣庄、菏泽三市及周边地区,嘉祥、巨野的鼓吹乐最具代表性,其乐队组合灵活多样。
铜杆唢呐是鲁西南鼓吹乐的特有乐器。鲁西南鼓吹乐主要依赖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而存在。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在节日联欢、店铺门市开业、丰收喜庆时请鼓吹乐班。
鼓吹乐源于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汉武帝时,鼓吹乐从西域音乐中汲取创作素材,六朝时亦与“北狄乐”“北方箫鼓”有关。
汉魏时期,鼓吹乐按用途区分为几个种类:一是黄门鼓吹: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黄门鼓吹也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仪仗)。《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二是骑吹:用于卤簿,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因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三是短箫铙歌:蔡邕指为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无会”、“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四是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以此赐予边将。
隋唐鼓吹乐是汉代鼓吹的延续。到了宋代,宫廷鼓吹乐称为“随军番部大乐”,用于皇帝御驾的仪仗行列。宋元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鼓吹乐的合奏形式逐渐开始在民间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出现了专业鼓吹行,明清时期虽仍有官府设置,但鼓吹乐乐器编制与应用场合早已有所变化。民间的诸种流派经过职业、半职业艺人或寺院艺僧的创新,虽仍沿用鼓吹乐之名,但已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各类新兴乐种。
清代宫廷鼓吹乐称为“铙歌乐”,分卤簿乐、前部乐、行幸乐、凯旋乐四类。清代以后,鼓吹乐已经很少作为宫廷或官府音乐使用,流入民间的鼓吹乐艺人增多,他们的技艺也得到提高,取得新的进展。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各以“鼓吹”“鼓乐”“吹打”为名,逐渐形成、发展、成熟。
鲁西南鼓吹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是管乐器、打击乐器两类。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把攥子、大号(俗称“老嗡”,目前很少使用)。打击乐器有小钹、梆子、钹子、云锣、小锣、乐鼓(也称“小墩鼓”)。
鲁西南鼓吹乐队组合常见的有五种:一是用一只唢呐主奏的形式,民间称为“单大笛”。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一至二人),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汪锣、乐鼓。乐队一般为八人,这是鲁西南鼓吹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表演形式;二是用两支唢呐演奏的形式,民间称为“对大笛”。管乐器有低音唢呐(二人),打击乐器有小钹、云锣(或钹子)、铜鼓、乐鼓。乐队一般为六人;三是用锡笛(以锡制杆的海笛)主奏的形式,或用锡笛、笙、笛合奏的形式,此编制为演奏大弦子戏曲牌的专用乐队,管乐器有锡笛、笛子、笙(二人),打击乐器只用小钗或梆子。乐队一般为五人;四是笙、笛合奏形式,此编制用来演奏柳子戏曲牌或民间小曲,管乐器有笛、笙(二人),打击乐器仅用小钗。乐队一般为四人;五是卡戏乐队,管乐器有唢呐(兼奏把攥子)、笙(—至二人)、笛子,打击乐器有皮鼓、简板、小钗、小锣、大锣。乐队一般有八至九人。
民间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鲁西南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有职业或半职业的“鼓乐房”。成员多以家族或近亲搭班,遇到民间婚丧嫁娶等场合被聘去演奏,往往数日不绝,是当地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鲁西南鼓吹乐常用的调名有两个体系,一个是承袭原地方戏曲的演奏指法,变换称呼为平调、越调、二八调、下调、起调;另一个是民间鼓吹乐所用工尺谱,演奏指法变换称呼六字调、尺字调、上字调、凡字调、五字调。
鲁西南鼓吹乐经常演奏的曲目,有些是宋代、元代以来的杂剧曲牌,如《混江龙》《滚绣球》等,更多的是是明清时期流传的小曲、牌子,如《山坡羊》《锁南枝》《驻云飞》《一江风》《朝天子》《到春来》《叠断桥》《采茶儿》之类,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大合套》《风搅雪》《抬花轿》等。
鲁西南鼓吹乐风格独特、质朴豪放、高亢激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得到专家和广大群众的喜爱。在长期的传承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曲目种类、多样的调类系统、精湛的演奏技艺,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民间乐班和数以千计的鼓吹乐传人,代表性曲目有《百鸟朝凤》等三百支以上。
在鲁西南各地,鼓吹乐代表性演奏家有任同祥、曹瑞启、袁子文、魏永堂等。仅嘉祥一县,代表性乐班就有以杨兴云为代表的“杨家班”,以曹瑞启为代表的“曹家班”,以任同祥为代表的“任家班”,以赵兴玉为代表的“赵家班”和以贾传秀为代表的“贾家班”。
其中,杨家班的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曹家班演奏时音色纯正、柔和甜美;任家班演奏风格音色明亮、感情细腻;赵家班演奏风格音色宽厚、高昂明亮;贾家班演奏时音色清脆、激荡起伏。这五大班社带领其他鼓乐传人活跃于鲁西南民间社会生活中,争奇斗妍、各领风骚,深得当地民众喜爱,使得嘉祥县成为誉满全国、闻名遐迩的“唢呐之乡”。
鲁西南鼓吹乐曲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其一,为一曲多变的灵活运用。鲁西南鼓吹乐一曲多奏所使用的手法,主要有板腔式变奏、移调指法变卖二种。变化最丰富、最集中的是《开门》和《抬花轿》这两首乐曲。以民间器乐曲牌《开门》为例,可变化派生为《上字开门》《尺字开门》《凡字开门》《六字开门》《五字开门》《大合套》《风绞雪》《婚礼曲》等十几首乐曲。以《抬花轿》曲牌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变体,有《抬花轿》《拜花堂》《大笛二板》《大笛锣》《百鸟朝凤》《快慢笛绞》等十几首乐曲;其二,鲁西南鼓吹乐很具特点的展开部分“穗子”。“穗子”是全曲中具有展开性的独立部分,它的特点是演奏上具有极大的即兴性,音型细碎、展开自由,旋律在环绕中心音不断变换游移时,伴随着丰富的节奏音型和多种演奏技巧,是显示民间演奏家卓越才华和高超演技的段落。
鲁西南鼓吹乐风格独特、质朴豪放、高亢激昂、浑厚挺拔,又不失其柔美、抒情,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鲁西南鼓吹乐普及面较广,经过文化工作者长期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很多优秀曲目得到充分的挖掘、整理和保护,这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鲁西南鼓吹乐颇具艺术、研究和实用价值,特需保护、传承、发扬。
(本文作者退休前为梁山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