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骗子公司,丢人丢到国际上了!

当美国政客还在为是否封禁TikTok争论不休时,大批外国网友已悄然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



这本是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好机会,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将骗子手段用在了外国人身上。

他们仗着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条款,哄骗他们签下协议,为他们无条件打工。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者利益,更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那么,这些MCN究竟是如何设下陷阱的?



网红陷阱:MCN骗局揭秘

2025年1月中旬,一位名叫CharlieLovesFood的美国美食博主请求帮助。

他原本只是想分享一些美食体验,却不料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那天,Charlie像往常一样浏览小红书,突然收到一条系统通知。

作为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他只能依靠直觉来判断这条消息的内容。

抱着"可能只是普通更新"的想法,他随手点击了确认按钮。



谁知这一点,竟让他莫名其妙地加入了一家MCN机构,还签下了长达十年的合约!

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后,Charlie顿时慌了神。

他试图联系对方,却只得到机器人的冷冰冰回复。

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平台上发帖求助,希望中国网友能帮他摆脱困境。

幸运的是,Charlie的求助帖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网友们的齐心协力下,那家MCN机构终于主动联系Charlie,同意终止合同。

虽然事情得到了解决,但这次经历还是给Charlie留下了阴影,让他一度失去了继续创作的热情。

然而,Charlie的遭遇并非个例。

就在一年多前,国内一位化名郑妍的女生,也经历了类似的骗局。

2023年10月,郑妍被一家MCN机构的花言巧语吸引,稀里糊涂地签了约。



起初一切似乎很顺利,但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

当郑妍表示不想直播,并要求公司提供培训和报销费用时,对方的态度突然变得冷淡。

几天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公司竟然以"违约"为由将郑妍告上法庭,索赔高达26万元!

所幸法院明察秋毫,认定公司的诉讼请求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最终驳回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这个案例不仅让郑妍幸运脱险,也为其他可能陷入类似困境的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仅仅两个月后的2024年12月,央视又曝光了一起,涉及19岁女生的MCN骗局。

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其他8名年轻女孩,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警示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这些MCN机构往往会以"零门槛""包装成网红",等诱人条件来吸引年轻人。

但实际上却在合同中设置了种种陷阱,一旦签约,受害者就可能面临高额赔偿的风险。

回顾这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

受害者大多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或是像Charlie这样的外国网友。

他们或是被利益诱惑,或是因语言障碍而上当受骗。



警惕网络诈骗新套路

在网红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机构本应扮演网红和自媒体人的"经纪人"角色,帮助他们运营账号、获取流量。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将其异化成了一种新型诈骗工具。

想象一下,你正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点滴,突然收到一条私信:

"嘿,我们看好你的潜力,想邀请你加入我们的MCN机构。"



这条信息看似平常,却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的开端。

这些MCN骗子通常会随机寻找目标,尤其青睐那些刚入行或对行业规则不太了解的人。

他们会许下种种诱人承诺,比如"三个月内让你成为百万粉丝网红"或"保证月入十万"等。

这些画饼般的许诺往往让人难以抗拒,尤其是对那些渴望一夜成名的年轻人来说。

然而,真正的陷阱,往往隐藏在合同的字里行间。



这些合同通常措辞模糊,充满法律漏洞。

比如,他们可能会在合同中加入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如"违约金高达数十万元"或"合作期限长达十年"等。

一旦签字,受害者就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最近,这种骗局还针对外国用户推出了"升级版"。

他们巧妙利用了语言障碍,以及对平台不熟悉这两个弱点。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Charlie,很多外国用户可能会因为看不懂中文而误操作。

此外,外国用户对中国网友的过度信任,也是一个潜在风险。

在他们眼中,中国网友都是友好热情的。

这种印象可能会让他们放松警惕,更容易相信那些看似善意的邀约。

这种骗局不仅损害了受害者的利益,还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试想,如果有更多外国用户在中国平台上遭遇诈骗,他们会怎么看待中国?这无疑会给中国的网络环境抹黑。

幸运的是,官方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潍坊警事儿等官方账号,就多次发布警示信息,提醒用户警惕此类骗局。

他们建议用户在收到类似邀约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

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面对这种新型骗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

无论是国内用户还是外国友人,在使用社交平台时都要保持清醒头脑。

如果收到陌生人的合作邀约,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要我立即签约?



真正的机会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任何承诺一夜成名的邀约,都值得我们三思而后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理性和谨慎,才是我们在网络世界中安全航行的指南针。



小红书:跨文化交流新平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悄然增加了网络安全的风险。

想象一下,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外国网红的视频,他流利地用中文介绍自己的生活,看起来是那么真实。

然而,这可能只是一个由AI生成的假账号。

为了应对这些新型风险,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保护个人信息就像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不要轻易在网上分享敏感信息。



对于那些看似诱人的链接或承诺,我们要学会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

记住,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

最近,抖音平台就处理了近万个仿冒外国用户的账号。

这提醒我们,在与"外国网友"互动时,要留个心眼,多观察多思考,看看对方的言行是否自然,内容是否真实。



而如今爆火的APP“小红书”,它就像一个热闹的大舞台,吸引了众多中外网友前来表演。

通过日常生活的分享,双方慢慢打破了彼此的认知壁垒,增进了相互了解。

比如在医疗系统方面,一位美国网友分享了,自己因为没有医保,而不敢叫救护车的经历。

这让许多中国网友感叹国内医疗体系的便利。

在住房问题上,双方都有自己的烦恼。



美国网友抱怨房产税和各种杂费让人望而却步,而中国网友则吐槽高房价让人压力山大。

工作压力似乎是两国年轻人共同的话题。

美国网友讲述了自己打多份工的辛酸,中国网友则分享了996工作制的艰辛。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大家意识到,无论在哪里,普通人的生活都不是轻松的。

但在生活质量的讨论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发现。



比如,一位美国网友惊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和快递系统,觉得这极大地提高了生活便利度。

而一些中国网友则羡慕美国的自然环境,以及悠闲的生活节奏。

这些交流让人们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优缺点,生活质量的好坏并非绝对,而是因人而异。

通过这种直接的对话,中美两国民众开始以更平和、更理性的态度看待彼此。



结语

“小红书”的爆火是众人都没想到的事,作为一个跨文化交流平台,它打破了中外拥护的刻板印象,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至于MCN机构针对外国用户的骗局,这种行为无疑是令人发指的。它不仅侵犯了个人权益,还可能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希望有关平台能加大打击力度,给所有用户创造一个安全、友好的网络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