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新书发布会现场

新年伊始,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由郝春文教授主编、众多敦煌学研究者参与编纂的《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作为这部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我感到非常地荣幸。这部敦煌学大型辞典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的重要指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依照专业性、世界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全面吸收和总结了21世纪以来的敦煌学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下海内外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对于传承和弘扬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我结合自身的编纂及研究体会,将《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价值与意义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条内容大幅增加,高清彩图大量呈现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在内容编纂方面,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词条内容的大幅增加。《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对季羡林先生主编《敦煌学大辞典》(1998年版第一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扩充,不仅修改完善原有词条、附录,还增加新词条、新附录和新门类,涵盖敦煌历史、语言、文学、艺术、考古、宗教、学术史等7大部类,各时代艺术、历史地理、佛教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历法、语言、文学、著作、人物等68个门类。从数量上来,《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词条由6900余条增加至12000余条,新增5100余条;字数也由240万字增加到400余万字,新增160余万字。新增加的词条种类繁多,主要包括:20世纪以来重要的敦煌学考古成果类词条;20世纪末以来重要的敦煌文献刊布或整理成果类词条;旧版未收录的1994年前已存在的和20世纪末以来重要国内外敦煌学相关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展览类词条;现代科技在敦煌学研究与保护应用类词条;当代重要的国内外敦煌学人物类词条;敦煌古代历史相关的人、事、物类词条;旧版未收录的重要的其他门类词条,如碑铭赞、科技、尊像画等类。以碑铭赞类词条为例,原本收录于地理类,此次单独成类,不仅把原有的词条悉数收录并完善,而且将《唐右翊卫将军康国公史大奈碑》《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大蕃沙州敦煌郡摄节度功德颂》等重要碑铭赞类文书都收录进来,并且根据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相关词条,大大充实和更新了敦煌碑铭赞词条的内容。


《敦煌学大辞典》(第一版)插图多集中于扉页部分,全书图片数量仅600余幅,限于90年代当时的拍照及扫描技术,书前扉页的彩图有些不是很清晰,不能完全达到直接使用的效果。而《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则大大增加了插图的数量,使得全书的插图总数达到1200余幅,从数量上增加了一倍,而且大多数插图为高清彩图,有相当部分数量的洞窟内实景彩图与高清壁画是第一次与读者朋友见面。此外在正文部分也有很多方便读者理解词条的插图,比如在历史地理词条“西汉敦煌郡驿置”“汉代效谷县驿置”部分,就配上了张俊民研究员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驿置示意图》,使读者一目了然。

第二、全面反映近三十年敦煌学研究成果,体现学科交叉与科技含量

1998年《敦煌学大辞典》的出版距今已26年。进入21世纪以来,敦煌学研究呈现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的特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重视考古,在多个场合就加强敦煌学研究和敦煌文物保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敦煌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敦煌学者紧扣时代命题,奋发图强,在敦煌学各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崭新成果,显著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进步。在此背景下,《敦煌学大辞典》(第一版)已经远远无法反映当下敦煌学的研究进展与水平,并且有些观点经过后来学者的研究,可以修改完善,海外敦煌学研究的进展也同样值得国内敦煌学者高度关注。《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就是在第一版基础上,充分吸收1994年至2020年12月海内外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全方位总结和反映了当代敦煌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敦煌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例如汉唐时期敦煌乡里研究的相关词条,《敦煌学大辞典》(第一版)只收录了十几个,这还包括了从两汉时期一直到五凉,到北朝时期,再到隋唐五代时期。但是通过近年来整合新刊布的西北出土汉简材料,尤其是敦煌悬泉汉简的材料,根据相关学者最新研究成果,梳理出汉代敦煌郡已知的乡里最少就有50多个,如都乡、武威乡、大穰里、步进里、益阳里等,极大的完善了原有敦煌历史词条的内容。此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类书等相关词条,都无一例外地吸收了敦煌学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郝春文 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敦煌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敦煌文献、石窟艺术、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但是涉及的学科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民族学、宗教学、医学、建筑、化学等诸多学科。《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在学科交叉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例如增加了不少现代科技在敦煌学研究与保护应用类词条,为了解敦煌学中的理工科元素提供诸多便利。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在内容呈现方面也有突破与创新,体现出科技元素在全书中的应用。全书不仅是精装全彩印制,而且利用现代技术,链接数字资源,在卷首插页中部分图片旁添加二维码,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进入“数字敦煌”,浏览和欣赏其中的敦煌石窟艺术瑰宝,满足读者“云游”、鉴赏、研究等多样化需求,感受敦煌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称得上是利用新技术进行融合出版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这一科技元素在《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创新利用,为读者铺展开一幅幅敦煌和丝绸之路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敦煌学专业研究者的工具书,敦煌文化爱好者的参考书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作为一部敦煌学方面的总结性、专业性大型辞书,具有“古今兼收,详实可靠”“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对于初入敦煌学研究领域的新手和长时间在敦煌学研究领域耕耘的学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书。敦煌学专业研究者通过查阅利用这部工具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开拓自己的视野,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总览敦煌学各领域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引领学术发展的潮流。《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也是一部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的辞书,它的受众面很广,基本涵盖了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群体。这部书将来能够起到向社会普及敦煌学研究领域权威可信的知识要点的作用,也将为大众打开感受敦煌文化的一扇窗口。

历经千载、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不仅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重要时代价值。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敦煌学的使命和担当。《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出版,将精深专僻的敦煌学研究成果,以清晰的条目、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进行讲解和展示。从词条内容上来分析,每个词条的解释都力图通过通俗流畅语言来阐述,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敦煌文化爱好者能够读懂这部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敦煌文化,进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出版,促使敦煌学能够在当下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增强了社会大众对敦煌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新书发布会现场

第四、敦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敦煌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敦煌文化不仅展示出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也彰显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具有的五大突出特性。无论从编纂过程,还是从辞典内容来讲,《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集中展现出敦煌学及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是传承敦煌文化的学术载体。“近现代人物”类目增补了许多中青年学者词条,就是例证。在1998年版的《敦煌学大辞典》中,部分收录当时的中青年学者,如郝春文、荣新江、郑炳林、刘进宝等人,他们今天虽然仍活跃在学术界,但是已然成了“老一辈”专家学者。而《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收录有大量的当今“年轻一代”,其中有我们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培养出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如沙武田、李军、陈于柱、张善庆、赵青山、刘全波等人。自《敦煌学大辞典》(第一版)问世至今,近三十年的光景,敦煌学有了极大发展,一代代学术薪火相传,敦煌学界的新兴力量不断壮大,延续着敦煌学的学术脉络,传承着敦煌文化的精神力量。

总之,《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的出版,对于我国蓬勃发展的敦煌学事业,起到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一本查阅敦煌学相关信息的工具书,同时也是了解敦煌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内容的重要读本。它是对近三十年来海内外敦煌学各领域研究发展情况的一次全面性、系统性的归纳总结,是敦煌学前进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作者郑炳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萃英学者一级教授。本文系作者在《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